第9章: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7.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本章再三强调的是,外来的力量无法决定困境能否转变成乐趣。一个健康、富有、强壮、有权利的人,在控制自己的意识上,并不见得比一个疾病缠身、贫穷、衰弱、受尽迫害的人更有胜算。一个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人,和一个被生活压垮的人之间的差别,无非是外在因素的综合和个人对这些因素的阐释,也就是由他把挑战视为威胁或行动的契机所造成的。
“自得其乐的自我”倾向于把潜在的威胁解释成充满乐趣的挑战,因此得以维持内在的和谐。一个永不觉得厌倦、很少感到焦虑、投入周遭事物,并经常处于心流状态的人,可以说是具备了“自得其乐的自我”。这一词的意义也就是“拥有自足目标的自我”,大多数人的目标都受生理需要和社会传统的制约,亦即来自外界。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都从意识评估过的体验中涌现,并以自我为依据。
自得其乐的自我会把可能发展成精神熵的体验转变成心流。培养这样一个自我的规则很简单,直接源于心流模式,可以简略的归纳成以下几点:
确定目标、全神贯注、避免过于自我、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
❤️确立目标
要体验心流,先得有一个清楚的奋斗目标。一个具备“自得其乐的自我”的人会干净利落、镇定自若的做抉择~从择偶、就业等终身大事,乃至周末如何消磨、待在牙医候诊室时做些什么等小事。
选择目标与认知挑战有关。如果决心学打网球,我就该学发球、打反手拍和正拍,训练体力和反应。或者过程也可能刚好相反:因为我从击球过网中得到乐趣,我渐渐把学网球当成一个目标。两种情形下,目标与挑战都是相辅相成的。
从目标与挑战中确立行动的体系后,在体系运作中所需的技巧就显而易见了。如果我决心辞去工作,转行经营度假事业,我就该学习旅馆经营、财务管理、选择开业地点等。当然,这整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也可能正好相反:我认为自己的技巧可以经由一个特定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可能因具备足够的条件,才决定投入度假休闲这一行。
在培养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行动造成的结果,也就是留意所有的回馈。一位优秀的度假休闲业经营者,必须对创业企划书在一位银行家心目中可能引起的反应做出正确的评估,还必须知道旅客会喜欢哪些措施和设备,哪些又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若不能对回馈保持密切注意,他很快就会与行动体系梳理,技巧不再进步,效率也一落千丈。
一个人有没有“自得其乐的自我”,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自得其乐的人知道目标完全由自己选择,并不是什么随机效应,也不是外来力量所造成的。这个事实造成两个乍看可能截然相反的结果:一方面,自行做主的信念使一个人更能全心投入目标,他的行动确实而有内在的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对目标有主控权,必要时他可以很容易修正。由此可见,自得其乐的人待人处事既能做到前后一致,又能保持相当的弹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