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读书散文
坐在毛委员坐过的“读书石”上

坐在毛委员坐过的“读书石”上

作者: 大隐于仕 | 来源:发表于2024-03-18 07:24 被阅读0次

2018年,我们的上级部门决定,在井冈山搞一次培训,我有幸被安排参加。

井冈山,是我很久就向往的圣地。

上中学时,读作家袁鹰先生的散文《井岗翠竹》,记忆犹新的是,文中写到:“井岗翠竹哟,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

这次,有机会去井冈山,我决计在学习的空暇时间里,用心去感受井岗翠竹,那永不改色的青翠与挺拔。

八月的井冈山,少了燥热,多了清凉。特别是置身于井冈山茨坪镇,在青山绿树的围绕中,真是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军训,是我们在井冈山学习的第一课。

我们全体学员,换下西装革履,穿上了当年红军样式的服装,换上布鞋,扛起红旗,去寻觅毛委员当年带领井冈山红军,筚路蓝缕、出生入死,开辟出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步履与踪迹。

我们第一站是“黄洋界”。八月的井冈山,重峦叠嶂,满山苍翠,一片竹海。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黄洋界上,当年的堑壕犹在,而弥漫的硝烟早已逝去。

从黄洋界俯瞰山下 ,感受当年“敌人围困万千重”的氛围,毛委员那“我自岿然不动”稳如磐石般的坚定,镇定自若之从容,顿时令人高山仰止。

从黄洋界下来,我们去重走朱毛红军当年的“挑粮小道”。

“挑粮小道”就在黄洋界山下。“挑粮小道”原名五里横排,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

挑粮小道,崎岖不平。当年,朱德同志已年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

靠肩挑人扛,红军不仅解决了给养,也历练出井冈山红军中,无数的钢铁汉。正是这些“铁肩膀”,担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正是这些“铁脚板”,踏出了中国革命的新路。

次日,我们来到了茅坪村。在茅坪村的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赭黄色土砖结构的两层小楼房,这栋小楼就是“八角楼”。

八角楼不是八角形的楼,而是因为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习惯地称它为八角楼。

走近八角楼,在楼房墙上,当年红军战士写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辨。

沿着窄小而陡坡的木梯,我们秩序井然的先后上到二层,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领略毛委员当年生活和工作的房间。

房间分里外两间,外屋摆放着一张餐桌,墙上悬挂着的是毛委员与贺子珍同志的照片。

室内的陈列着古旧的床、桌子、砚台、茶几、高背椅、竹筒等物品,都是毛委员和贺子珍同志当年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原物。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盏非常老旧,却被擦得干干净净的油灯。靠这盏油灯 ,毛委员常常裹着毯子,在寒冷的暗夜,不知疲倦的思考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并挥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在茫茫黑夜中,是这盏思想的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我们“行军”的下一站,去拜谒位于大井村的毛泽东旧居。

大井毛泽东旧居,位于大井村中央,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

1927年10月24日,毛委员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作为兵营的“白屋”,腾出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委员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

毛委员的住处很小,家具简陋到难堪的程度。木板床上是铺着的稻草,仿佛还在散发着当年的味道。

旧居附近,有一面土墙,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单孔。可想而知,当年,敌人对根据地的进攻是多么残酷,战斗是多么惨烈。

“白屋”后有两株大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这俩株树,都被敌人放火烧过,曾经枯萎。多年后,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两天株树奇迹般发了新芽,开出了花。如今这两株树,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因此,井冈山人称之为“神树”。

“读书石”,就在“白屋”的院子里,被木栅栏围着。

当年,毛委员时常坐在这块石上,博览群书,寻求中国革命的真谛。

景区的管理还不算太严格,这块儿“读书石”是允许来访者去坐上一坐的。

我绕过栅栏,坐上了“读书石”。

坐在“读书石”上,我思绪万千。我感受到了伟人身躯的伟岸、思想的温度和意志的坚韧。

环顾四周,屏障“白屋”四周的山上,井岗翠竹郁郁葱葱。

我想起了作家袁鹰那句赞美井岗翠竹的语句,不仅心里暗暗祈愿:愿井岗翠竹,愿全中国的翠竹,真的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

相关文章

  • 坐在溪石上

    岩石立在溪流 如同钉进清凉的内部 溪水回旋、欢叫煽动漫山松稍 叶尖上风轻摇了几下细白绒毛 一只蟋蟀刚跳过这绿色的弧...

  • 我看见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

    小宝遇见一个人就问:你坐过飞机吗? 他问总是坐在门口凳子上的糊涂爷爷,“糊涂爷爷,糊涂爷爷,你坐过飞机吗?” “啊...

  • 未完成

    批判的态度去读书 究竟是要用何种批判的方式去读书? 大概也忘记了是什么时候看到的这句话,映像最深的还是看到毛委员在...

  • 离湘奔厦05

    此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当年毛委员领导的湘赣队伍开到福建的历史。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把可能当年毛委员把...

  • 蒋介石不简单

    在福州的鼓山一岩石上至今依然留存着蒋中正先生“其介如石”的石刻,作为天下之主毛委员让更多的中国百姓顶礼膜拜...

  • “可能复杂故事里,都没有特别好的人”

    博尔赫斯 肖水 我进来了,门口这一桌。我这次坐在了你坐的位置上, 我看见自己坐过的地方,空空。那么多人 爱你。可能...

  • 摘《浮生六记》

    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

  • 长篇小说《山魂》(216):萍水相逢车站内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又坐上了进山时坐过的火车。二顺上车就想起刘金豆那回进省城给他取药跌进石瓮河谷的事...

  • 溪边读书

    溪边、石上、读书。 宣纸、毛笔、研磨。

  • 坐过

    下班晚,乘公交,车上基本没人。我坐下便开始玩今天刚下载的游戏。冥冥中感觉坐过站了,抬头一看果然坐过了,坐过了两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坐在毛委员坐过的“读书石”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va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