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还有5分钟就要出门了, 赶紧吃!别再盯着饭发呆了,你能看出花是怎么的啊?”
“吃饭的时候不见你积极,玩起游戏来倒是没完没了啊?”
这本是小孩子该有的样子,但家长却往往要在这问题上铆足了劲跟小孩杠上了······
于是,吃饭这件本该是特享受、特愉悦的事,硬生生被家长们搞成了战事。餐桌上战火纷飞,并以一日3次的频率蔓延,战事不断升级,终于在某个白热化阶段一举爆发,继而又迈向下一个死循环……
这又是何苦呢?一个从小被逼着吃饭的孩子,会是这样子的:
1.连基本“饿”的感觉都体会不出来
2.一点儿吃饭乐趣都没有
3.会疯狂地爱上垃圾食品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保姆们,你们确定还要继续这样“逼”孩子吗?
虽然家家槽点不同,但孩子的吃饭问题几乎让每个家长都一样的“纠结不已”,“头疼难治”······
总结下来,吃饭赛打仗的孩子表现为两种状态:
吃饭慢~从小到大被各种抱怨提醒吃饭有问题,小时候被吃过各种开胃健脾中西药,被打过还不止一次,“吃饭慢”的帽子却重来都没有摘掉过。
吃饭少~被划到“吃饭少”这个范畴的小朋友:他们的家长往往更愁,永远都在担心他们吃不饱,而且压根儿不放心让他们自己吃,哪怕追着跑也要把那勺饭塞到孩子嘴里才心安。
但我真心觉得——这算什么事儿啊?
2008年,国外的儿童营养学者发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喂养中有两种最常见的错误喂养习惯:
一种是对于孩子的吃饭行为做“限制”,把认为不符合他们年龄的食物自动剔除在菜单外,并且限制孩子的食物选择。
另一种就是给孩子吃饭施加“压力”,最常见的做法是让孩子“不停”地吃以及“多吃”。
而第二种,在我们的身边周围相对还是大有存在的!
现在的宝爸宝妈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科学健康养育孩子的心态和意识,但多多少少在潜意识中还是会认为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一定要吃多吃好,以后才能长得高长得壮,才会相对别的小孩不输在起跑线上。
若不巧还有祖辈一同参与养育,就会产分歧:
因为祖父辈可能小时候遇到过食物匮乏的情况,“不能让孩子受相同的罪吃相同的苦”的心态就特别容易对孩子过度喂养,绝对不允许饿肚子的事情发生。
也容易与小辈产生严重的观念冲突,认为孩子一定要大口大口地吃才长肉。
于是出门零食不离手,到家之后还要吃点心,并且喜欢利用“食物”贿赂孩子建立感情。比如孩子拿了一个奖状,就答应带他去吃肯德基麦当劳,而且还要串好“口供”,不能告诉妈妈。
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在教育父母如何喂养孩子的时候也需要把这个信息传达给祖辈。如果你自己不好张口,或不知如何开口,不妨现在就把这篇文章转给你家经常带孩子的长辈,让他们也一起知道健康的“喂养”方式。
为什么这样不好呢?逼孩子多吃,最大的坏处就是让孩子失去对“饿”的判断力。
被你这么一逼,孩子还知道什么是饿吗?
其实你觉得孩子吃饭不好,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不会“饿”;
不“饿”当然不想吃了。国外幼儿园会有建议或者明文规定:孩子在1岁之后吃饭就必须有规律,并且在正餐结束后的3小时之内不能提供零食。
这样做最大的目的是让孩子可以有一个正常“饿”的能力。往往中国家长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停地让孩子吃,或者干脆直接上手不停地塞,就算孩子吃饱了也依然不能放过。
这样不断的反复,孩子自己就永远体会不到“饿”的感觉。
被你这么一逼,一点儿吃饭乐趣都没有了。
因为施压,孩子可能会潜意识的抗拒这些被要求选择的食物;
研究发现,早期对孩子“施压”,逼他多吃,短期确实是有效果的,比如你让他多吃青菜,那么他青菜的摄入量在你的监督之下一定很高。
但是如果长期来看,只要他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他第一个失去兴趣的食物一定是青菜。
如果你不施加这个压力,说不定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他会产生对于青菜某种吃法的兴趣,并且在以后的食物选择中主动选择这一类食物。
更可怕的是为了弥补小时候被野蛮剥夺的食物选择权,长大后孩子们反而会更过度地追求它,来补偿自己。只要他有机会自己选择,那么一定会大口吃巧克力,啃炸鸡,喝可乐来满足那些被你逼迫吃青菜的岁月。
长期来看,早期在食物上被“施压”过的孩子,未来抗拒这种食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好了,说了这么半天逼孩子吃饭“耸人听闻”又真实存在的危害后,我们还是要落实到自己家的餐桌上,既然威逼利诱使不得,那怎么能让孩子更好地享受吃饭这件事,并且顺利成长呢?在此,也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1.停下所有的“贿赂”
有的孩子已经养成了不看iPad就不吃饭的习惯,这不是孩子的错,妥妥是家长一手造成的。
家长使用“贿赂”让孩子对食物丢失兴趣,并且把吃饭作为了一种谈判“筹码”,忘掉了吃饭本身是一件可以带来快乐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家长首先要做出认真吃饭的榜样,关掉所有的手机和电视,如果孩子依然耍脾气不吃,告诉他如果这餐不吃,就只能等到下一餐再吃,若是他依然不要,那么就可以清理掉饭菜,中间也不提供点心。
你放心,饿了孩子一定会吃的。
2·建立固定的开饭时间,而不是限制孩子吃饭的时间长度
建议将早中晚餐正常设置为8点左右,午饭11点半,晚饭6点左右。
正餐间隔超过3个小时,中间还可以加一个点心时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可以非常正常地感受到“饿”。如果不固定吃饭的开始时间,孩子自己没有“饿”的概念,反正一张口大人就会喂食物,他们就很容易吃得过量造成肥胖。
另外预留较多的时间给孩子吃饭,每顿饭至少留足1个小时:一方面是孩子会利用吃饭时间去说话交流,另外一方面也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选择食物吃饭。
3·正餐、甜品不可一同享用
我们去一些高级的饭店吃饭时,可能会点一些冰淇淋、派、小蛋糕来丰富餐桌,服务员通常会问,甜点餐前餐后还是随餐上,着急的孩子们一定会喊“餐前餐前!”
但如果孩子的饭桌上有一个“过甜”的食物,那么他们很容易对其他正餐失去兴趣,而且甜食的热量通常都比较高,也会过早地给孩子带来饱腹感。
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膳食平衡,甜品、点心一定要让路给主食。
4·营造平等的饮食环境,这点特别重要!
如果你要求孩子不看电视,首先自己就不能看电视。并且一家人需要一起认真地吃饭。如果妈妈在那里刷手机,爸爸在那里打电话聊生意,你们还要求孩子要认真的吃饭,这也太不讲道理了吧。
让孩子看到吃饭的快乐,并且一同讨论食物或者制作食物,都会增加他对于吃饭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吃饭。
说了这么多,这篇文章能让你家的餐桌就此有新的改观!
放过孩子,给他们多一些信任和引导,真正放松下来享受吃饭的欢乐时光。
毕竟,谁会跟美食过不去呢?!
关于孩子吃饭的一些小小见解:
1、吃饭少关系不大,不追着他,不吃就算了,一碗是基本量。不要求吃太饱,七分饱,够身体消耗能量就好。这样大脑皮层沟壑多,利于记忆等。
2、尽量培养孩子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能坚持最好),不要让身体积累脂肪、影响大脑。一定要把零食取了,用水果代替,每天必须吃苹果和香蕉,这两样都跟智力有关并有安神作用。
我一个医生朋友曾告诉我,千万不要强迫小孩子吃饭。小孩子是有几个生长发育期的,特别是青春期,饭量自然会增。如早早打开胃口,到发育期时他的饭量就过了,到青春期时你让他少吃点都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