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带着孩子遇到朋友,本希望孩子可以大大方方的问好。结果,孩子要不就是躲在大人后面不出来,要不就疯跑不理人。大人不得已只能提醒孩子问个。可小家伙怎么都不说话。大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孩子,有点儿内向。”或者说:“这家伙,就知道玩儿。”朋友也总是客客气气地说:“没事儿,小孩子都这样,以后熟悉了,就好了。”这妈妈心里肯定会想:回去一定要好好收拾小家伙,太不懂礼貌了。回到家,说孩子几句:“以后见到大人要问好,知道吗?”孩子爱理不答的,这事儿就算教育过去了。觉得下次孩子一定会问好了吧!真的会吗?下次看看。这样的教育无数次后,家长还要给小家伙找理由说:“这孩子,就知道玩儿。”又回到原点了。
而有一些孩子见人就会大声说:“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再见!奶奶再见!”
我们总是羡慕地说:“瞧!人家把孩子教得多有礼貌。”这样的孩子真的是教出来的吗?
仔细观察这两种孩子身边的人。有些妈妈带着孩子买菜都是一路的问好:“阿姨好!买菜呢?”“嫂子,干嘛呢?”“王大伯,遛狗呢?”接过别人给的菜都会说声:“谢谢!”从小区里出来都会对门卫说声:“师傅,再见。”试想一下,孩子每天跟着这样的妈妈学到了什么?
还有一位妈妈。一个小区住了几年,街房邻居都不认识。电梯里遇见邻居就像陌生人一样,从来不讲话。自己也是独来独往。孩子又能从这样的妈妈身上学到什么呢?
我最初就是后面的这位妈妈,不是那种很快就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性格。总是很客气的过自己的日子。后来才是发现,总是提醒儿子向别人问好。儿子倒听话,我一提醒就会很乖地说:“爷爷好!”可一连说了好几年,这家伙还是这样,从来没有主动问过好。什么样的话都说过,也给他讲过道理。最后,思来想去,问题出在我的身上。出门在外,除非遇到特别熟的朋友,会很主动的交流。平是,看见街房邻居也只是点头、微笑而已。有的时候给别人说声“谢谢”也只有自己能听道。这样的教育又怎能要求身边的孩子大方友好呢?于是发现,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不再说教了,做起来吧!主动、大方的给身这的人大声打招乎,孩子自然就懂礼貌了。每天回到小区都会给门卫师傅说一声:“师傅好!”天天如此,儿子也会在我不提醒的情况下问出:“爷爷好!”
我们总是说:要教育孩子懂礼貌。礼貌真不是说教出来的,是模仿出来的。想让孩子有礼貌,先看看作为榜样的爸爸妈妈是否有礼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多的说的是“身教”。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我是我们说的太少,而是我们做的不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