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分析教材,我曾经也深入学习过,总结起来就是:
一要把握课标,明白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指向;
二是要读透教参,明白教材编写意图;
三是要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找到当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四是可以对比不同版本教材,发现当下教材的优缺点,进行再加工。
这些操作方法对我来说并不新鲜,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给我很深的感触。
一、吃透教材
教材求理解,要从浅表到深度!教师分析是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更要这样去引导。不要一味追求找到最多最全的解决问题方法,明白方法的本质,了解其适用性,能灵活应用才是关键。
二、吃透学生
教学要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比如:这节课学计算,方法多样,而梳理出多样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共同的本质才是更重要的,这能培养优等生的高阶思维,这是突破;同时也要顾及学困生,缓解其学习焦虑,梳理出众多算法中简单好用的,让其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保底!
三、教师要有数学的眼光
一个平均数的概念,一个熟悉的套圈情景,两幅简单的条形图,曹老师带学生通过看图将思维可视化,梳理出“平均数”的数据分析价值:
1.它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它在最大和最小值之间
3.可用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来
4.它将离差代数和化为零
5.可观察图比较离散情况
这些我之前真的看不到,数学的眼光如何去培养,怎样培养,还需要一点点去积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