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日常教学中我们对于学困生的态度总是不够友好,我们自以为是地想他们之所以表现出诸多问题还是因为老师不够严厉。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对他们足够严厉,他们一定会比眼前的状态好。也许我们骨子里信守“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吧。
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批评和指责能让一个人变好,而很少相信温柔和善意可以改变一个人呢?
其实仔细想想问题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来不缺批评和训斥。哪个老师不会因为作业或课堂表现批评他们呢?毫不夸张地说挨训已经成为他们每天的必修课了。但是为什么天天挨批,他们还是问题不断呢?
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吧,一是他们缺乏自律,反复犯错误是常态。即使他们想变好,但实力不允许啊。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为现在的模样。
二是批评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早已有了免疫力。再多的批评在他们听来都不会有用,麻木了。
三是过多的否定和打击使他们形成了低自尊,索性破罐子破摔了。既然大家都说我不好。那我就差劲儿给你们看吧。也许众人的语言塑造了眼前的他。
所以,当有一天突然有人靠近他们,温柔地对待他们,或者表扬他们时,他们会被打动,会体会到少有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还愿意表现乖顺的原因,他们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善意。
我想起班里的一个学生,上个学期就是班主任口中的问题学生。家长也请了,各种方法都用了,效果甚微。班主任私下告诉我们,这孩子可以放弃了,啥招儿都没用。
他身上确实有很多问题,课堂上听讲不专心,稍一不注意他就跑神儿了,课下还经常惹事儿,是一个让班主任头疼的学生。
我上课时也说过他几次,尤其是这个学期,感觉他还不如上个学期。几乎每节课我都要点他的名字批评一次,要么提醒他做笔记,要么提醒他看黑板。有时候我布置完任务在教室巡视,同学们都已进入学习状态,唯有他书还打不开。我几乎每次走到他旁边都要训斥他几句,但是每次他都嬉皮笑脸不当回事。他的表现让我更生气,更想批评他,但无论怎样批评,他都跟没事儿一样。
而且我发现我越是训他,越是关注他。他就越是狂妄,简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搞得我也很郁闷,训也训了,没用啊!
后来我就想他是不是被训到麻木了?单是我就批评他若干次了,但是感觉毫无用处。所以我就提醒自己换个方式吧,这一招儿不管用。我生气,他也反感。于是,我克制自己不再训斥他,不再点名批评他,刻意淡化这件事儿。也许他很享受这种被关注的方式呢,毕竟他成功地引人注意了呀,这总好过无人问津!
当我控制自己不再一看见他就想训而是心平气和提醒他做什么时,他反而安生了一些,不再故意搞怪了。当老师不再与他较劲儿的时候,他也不再那么对抗了。
其实想想他们真的挺不容易的,还有可能被老师和同学孤立。也许他们看似狂妄自大的表现不过是在掩饰内心的孤单脆弱罢了。其实他们很需要爱与呵护,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获得这些东西,所以不得已选择了消极的方法。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是对爱的渴求啊!
对于问题学生,我们要控制自己,不要一味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不要像唐僧念经一样絮叨个没完没了。那样真的没什么用,因为听的人早已麻木了。不要再用这种方式了,何必做无用功呢,此路不通换条路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