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作者: 连明堂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02:03 被阅读161次

推荐去语雀看,重点会清晰很多。

读了徐冰之后,我领悟到:世界很大,愿你我不忘好奇心,敬畏心,修养心。

人生的道理很多,简单地说就是:好好生活,过一个快乐的人生。

(下)

小偷与圣人

“你是我的孩子,我的确非常爱你。希望我们能渐渐相互了解彼此。我将照顾你,一起努力了解你的感受,并一起发现能给你带来幸福的东西,帮助你学会独自找到自己的幸福空间。”

第四部分:遇佛辄杀!

寻道者或远游的人,在追寻有关真理的教导或其他一些东西的时候,这位弟子最终会明白的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他真正的教诲。能够学到的,只是放弃需要被教导的执念,在自己的故事中,他早已知道该如何去生活。秘密在于……没有秘密。

危机时刻 | 徐冰的专栏

生活完全失控的时刻,除耐心旁观并祈愿出现奇迹外,我们似乎不会有太多选择。现实情况是,没有人能避开生活的伤害。在绝境中,或许只能改变态度,接受现实,让无力和焦虑变得稍许好受些。

自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自由在于别无选择,只能回到你早已扮演着的角色。

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起飞

唯一的“解决”是放弃对答案的追寻,因为从来就没有答案。 连问题也不存在。从此遇事应事,事过不留。

弟子的知识已经足够,能学的早已学会。但他不信任自己对世界的自明观照,却苦求新知,冀图发掘密辛…… 他为自己创造的问题就像一个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扼住了自己咽喉的人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犹如追逐尾巴的小猫,我们在寻求解决的同时也创造了问题。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一旦明白表现好或表现不好,我们都无法搏得其他人的喜爱,唯一只能安于继续当下的努力。所谓全力以赴只是诚实不断地继续努力罢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只能通过当下真实的自己得到爱,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自己。

芥籽

“世上并没有仙丹妙药,需要的只是接受。”

信自己

有些不幸的人一辈子等待着别人解救。他们固执地相信任何其他人的判断,而不是自己的头脑。这些寻求依靠者,不断被辜负、受到剥削或背叛……

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清醒地做出自己的决定。

瓦伦丁的信札

里尔克写到,“爱,学不会”……而且无从选择。我们没法决定爱或不爱一个人。对她/他的感觉要么有,要么没有,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或忽视这种感觉的存在。或者由关切而采取行动,或者断然与那个日显重要的人避免进一步的接触。

我们要区分懦弱和鲁莽之间断点。必要的冒险与错失更好的关系之间,二者孰取、孰舍?若非敢于冒险,哪还有收获可以信任之爱情的机会?所以要么冒险再次受伤,要么就安于感情无法得到满足的生活吧!

若不敢冒着再次受到伤害的风险,等于失掉了爱的能力。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为了个人成长,你必须展开双臂,拥抱以前无法想象的观念。如果你能允许自己的思想、行为更加开放、自由,其他人和你之间的关系也许会有所改变。假如关系因此而疏远,那这种关系本身应该不会有太大价值。

论及修持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谈什么?

人们很容易受到谦卑的诱惑,因为谦逊可以充当傲慢的道德资本。

挨家挨户敲其他修士的门,对他们说,“请务必原谅!我不是隐修士,而现在的想法,是先做个合格的出家僧侣。”

重心放在内心平和上的求道者,已然中断了自己的灵性探索。

(转)不幸生于糟糕原生家庭的人,也能成为好父母吗?

“纠结型”的人

纠结型的人,对父母抱有明显的愤怒,或依然有许多不能释怀的困惑。他们讲述时往往跳跃,不连贯,想到哪说到哪,缺乏顺序。他们常有特别长的句子。容易离题。也容易说个没完没了。

纠结型的人,是依然被旧伤深深困扰着的人。

回忆总是忽然而至,将他们卷回过往。往事常常闪回,以至于他们会忽略了当下的现实。回忆占据了太多他们的认知资源,以至于难以处理当下的对话。

纠结型人会花很多时间专注在自己的过往回忆上,结果就是,纠结型人对孩子的反应会有点随机——有时在走神,有时很愤怒,有时又过度体贴过度呵护。有时能与孩子的负面情感共鸣,有时又会一味说教。孩子因此会觉得无所适从。

纠结型人,容易养出焦虑型不安全依恋的孩子。

不管是否亲戚,“家人是爱你的人组成的人际圈子”。

理性动物与感情动物

某些人头脑是思考型,而另一些人则属于感受型。思想家说“我爱你”,可能只是在表达他/她头脑中的某个概念。而情感丰富的人则表达了一个感觉,更可能,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上升到显意识表层的情绪反应。

名词不是事物本身,地图也不是土地本身。

放手的自由

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你所拥有的一切。对一个人或一件事越关忽情,失去时你才会加倍怀念。然而,我们别无选择,若非身心投入热爱并愿意付出相应程度的悲伤,就是在用理性裁制拥有快乐的可能了。

囚犯把脸紧贴在黑牢的小窗,拼命想看看头顶那一小片天空。讽刺的是,只要愿意转身走几步,试着打开囚室另一边门,他便会发现,在他透过铁窗瞭望那一线光亮的时候,门却一直开着。他只需轻轻推开,就真的可以离去,在辽阔无垠的天空下自在经行。

放手许能拥有更多,紧抓着些微现有又何必?

收获孤独

有时倍感寂寞,寂寞是对陪伴的渴望,尤其是来自关心的人的陪伴。思念是容易得到补救的,那便是与思念的人再次相遇。

孤独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体验是两个亲密伴侣虽然身在一起,精神上却失去了联结。如果想尝试一下绝对孤独的滋味,就去结婚,把存在意义的赌注全部押在伴侣的身上。

要两个人充分享受在一起的快乐,首先必须懂得独处能带来的收获。

爱的教育

关于爱,没有什么是需要学习而我们却一无所知的,相反,倒是要我们克服伴随着心碎记忆留下的创伤性余氛,因为它遮挡了充满乐享的未来曙光。所以现在,我们首先必须疗愈历史久远的伤痛,这样才能疏通那些淤塞的心理回路,不再规避爱的来临!

学会去爱,我们早已知道了需要了解的一切……

灵魂大劫案

一旦成年,就无人能绑架你的灵魂,除非你心甘情愿做帮凶。

生命里重要的一句话

抓紧一切机会说:“我爱你”!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函需时日他们才能明白,通过武断地回绝期许来确立自我,与盲从顺服的效果一样,贴敷上来的绝不是你本然的精神气质。

人生不是恋爱啊,参加了就会有意义

令人惋惜的是,许多人把生命中绝多时间浪费在等待其他人赋予他们生命以意义这件事上面。更令人哀伤的是,如果他们能把下面这个问题换成自己的说法,也许就不难找出答案了:“谁理所当然就该帮我们找到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呢?”

人生的意义体现在我们怎样去生活。

只能帮您到这儿啦

想当然地介入,却容易好心办了坏事。若能从旁点拨,帮他们认识到曾被忽略过的选项,尔后全力配合他们的任何决定,那么我们提供的援助就很接近发自真诚的尊重了。

有时,除了一颗善心我们身无长物,感同身受是我们能提供的唯一救援。身处困境的人们若发现有人在意他们的痛苦,且愿为之敞开心扉,那就足敷慰藉,并激励他们安忍度过。

展现自身的无助或许是我们有能力提供的唯一援手,也可能也是对方所需要的全部帮助。

天亦老

不要草草结束痛苦、匆匆驱策意愿,把一切推倒重来。

我们需要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寻找令我们幸福的东西。但重大损失也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纪念碑式的弹坑,也许将永远也无法完全平复。

不要试图简单地用另一种希望、另一段爱情来替代先前的那个。

冰与火之歌

无视恐惧而冒险是鲁莽,面对恐惧迎难而上,冒险却是勇气的体现。

多情应笑我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行为举止上要是令父母感到些微的不快,就会被责怪为“犯傻”,令我们难为情。要是所作所为让父母陷入极度的困扰,他们就会责骂我们“古怪、疯狂”,这类用词能把我们整个身心都刻画成败坏名誉的样子。很少有孩子能扛住自我形象粉碎的威胁,所以我们会尽量努力避免这种风险。但那时候的我们如果不再做那些疯狂的事了,那么现在的我们就有可能无视自己行为上的疯狂。非但对自己的疯狂视而不见,我们还常主观上判定其他人的行为诡异,以此来安抚自己的不正常。一动不如一静

在这种极端情境中,风雨飘摇的生活令人痛感无可把捉。任何能提供归属感、确定性和稳固假象的事物都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了避免误判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最好的办法是承认我们目前混淆的处境,接受自己的一败涂地。将来会等到那一天,惨痛的经历沉淀为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但此时此刻,我们能从中学到的唯有保全自己——做存活下去必须做的事,对自己保持耐心,并避免造成更进一步损害。

盲目出击,不如什么都别做。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若没有拼命隐藏瑕疵,而大胆地展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就会担忧自己这般令人分心,也许打扰到了他/她感受我们魅力发散的磁力线。与在普通熟人面前相比,这具假面越显刺眼,我们把尺长寸短处心积虑收藏起来,深怕爱人、甚或自己都无法接受。

戴着假面的生活使我们错失以真面目被他人接受的机会,而且其破坏性远不止于此。与愚弄自己造成的毫无必要的苦难相比,冒险欺骗别人失去的机会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就完全敞开自我而言,任何人都不会有足够安全感。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妥善收藏在你的个人阴暗面里的,是童年时期一有所表露就可能招致艰难处境的一切想法、情感和愿望等。你没有选择,只能与引起父母反感的那部分自我划清界限。因为仅仅隐约意识到这些危险观念的存在就有风险。

你身上引起父母惊惧的任何面向,威胁越大,就越容易遭到彻底压制。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你的个人阴暗面就成了别人诱导之下令你自己也相信了的“负面人格”的仓库。而实际上,它不过是你的其余。你和你的阴暗面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你完整的自我。

你的阴暗面也许包含着曾经失去的活力和极具个人化的创造性潜能,还包括你一直想知道,想问却不敢的有关你的自我的一切答案。

要承认做得出我们想让自己相信不是我们这种人能够做得出的那种事,不太容易!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没有冲突就没有生活!但一个求道者能给予另一个以协助。携起手,他们能完成任何一人都无法单独走完的旅途。

爱一个人,请给他自由

爱一个人的快乐真实而美妙。但认为自己需要某个人来填补自我价值的空洞却让我们错过了许多结识真爱的可能性。执拗于这个选择,其体现出的动机只会让试图靠近的人对我们敬而远之。

自我饱满,才能爱一个人,并给他自由。

寂寞沙洲冷

情绪低落表现出来,意想不到的帮助就随时会来。当然也会有不愿触碰你苦楚的人,他们也不想触碰自己的痛苦。

会有真正懂得忧郁之蓝调的人。他们理解你的无助,分享自己低落、孤单时的感受,也不试图改变你的感受。这样的人围绕之下,对你的补益良有已。

我们拥有自己的答案,但他们深埋在内心深处。

神秘的陌生人

没有不被打断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安宁。有趣的是,不管怎样,安宁都来自于对俱生的善恶本性,以及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接受。

问题是生活的一部分。

潘多拉的礼物

超出现实的期待导致失望。

阳光总在风雨后

任何损失都播下了新一轮成长的种子。

荒原之息

苦修士教人重视体验的质量而不是体验的长短。

“你应该做出表率,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就会学习你的榜样。”“但他们正在请求我的领导!” 教友坚持道。“不行!”老人答,“做榜样,而不是那个制定律法的人。”

做其他人的表率,让他们决定该从中学到什么。

在不公正的世界里做一个正直的人

加缪的挑战:“在不公正的世界里做一个正直的人。”

你能以慈悲存世,用你个体的存在和意愿赋予这个世界意义吗?在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世界你能不带任何错觉生活下去并爱吗?能在幻觉缺位的情况下继续热爱吗?

猜想自己做得是否够好时,你错过了体验手头正从所事的机会。

欲说当年好困惑

重大问题有可能带来远期后果并影响我们的未来生活质量。所以做出选择前最好通过周密的思考,在回答了我们是谁和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后,再精心筛选选项。

选择甜点可以只凭一时冲动,对所选的东西不需透彻了解。确定人生道路则要我们认真检视自己的动机,基于对自己的深刻了解后再做抉择。

获得心灵自由前,必须承担选择带来的责任。

情义两相知

为另一个人骄傲或感到羞耻是你的自我未与他们切割干净的缘故。这种关系不像是爱,倒更像是情感压榨。

成年人的非情感压榨关系有赖于自他明确的界限。我是我、你是你界限分明的时候,我就没有必要操弄自己在彼此眼中的形象。如果明白自己的感受不依赖其他人对我的反应,而是通过我如何定义自己来决定的,我便有了塑造自我的形象定力。我的自主权限越明确,你也就越能确信我的奉献来自我的本意。

我给予的能力与我不予的自由相称。我若通过取悦你来获得我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那将造成你的损失,对我也于事无补。若奉献出于我本意,它就永远是你的了。

要心意相通,首先必须明确彼此的界限。

Theme:银翼杀手2049

那么要怎样处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呢?首先,我们要能认识到想象出来的,不一定是不存在的。

我们要是明白所谓的现实不过是看待事物的其中一种方式,而且并不比其他人看待现实的方式更高明、更真实,这将有助于我们对付生活的多变性。如果我们不再需要把生活的一己之见量之以四海,也不再坚持我们的看法才是现实唯一的反映,就可以尊重并开始学习其他人的经验了。

当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庶几成了唯一正确的方式时,就要当心了。

昨夜星辰昨夜风

见其行,方信其言。在安全的、相互扶持的氛围中爱才能繁茂。信任与我们如何以爱来坦诚相见有关。

受到相互间信任的纽带和不评判地接受彼此感受的支撑,我们的自我接受度也不断扩张。不管和对方交换什么看法,都是两个头脑和两颗心灵的亲密接触。随着思想意象的层叠、碰撞,我们透过其他人的眼睛经历了我们的自我。

“我是你的生命,你也是我的!”意味着心意相通,但不表示我们可以把生活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丢给对方,尽管我们将常处在这种诱惑之下,但爱的真意与这却是相反。有人曾说,“只当我倍感独立的时候,才能胆敢依赖你的照拂。”

慈悲的其中一个面向是学着尽量相互接近,却不轻易苟同。

为未知做好准备

假如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想则须付出过高的代价。

我们经常有过度乐观或悲观的倾向。放大情绪或不现实的预期虽为我们提供了虚幻的安慰,但代价却是不必要的痛苦。假如我们能最大程度地放低对确定性的渴望就不会再受伤害,至少不会比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需要你付出的绝对精神能量更大。

明朝知隔几重山

怎样才能增进快乐呢?方法之一是不再坚持客观现实的唯一性,因为这不过是为远离我们自己想象空间耗费巨大的逃避。

要了解勇气和冒险,对任何引发恐惧的事物的暗黑本质都必须予以面对。要完全实现希望的光明和荣耀,必须冒着陷入深刻失望的危险。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不容分说

生活有时会超出你的控制。麻烦不请自来,希望落空、令人孱弱不堪的疾病、甚至身体伤害……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有些苦难没法补救。你感觉无助,但怎样抱怨都没用。

就算你生活安守本分,无从收拾的麻烦也会让你手足无措、徒唤奈何,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之下,你奋力想从痛苦遭遇中理出头绪,希望灾难之下尚留馀庆,却无法改变命运。命运不容分说。事到临头,就算不是我们的责任,却必须由我们来收拾。

无论如何生活都不会放过你,你唯一能做的是用正确的方式去经历它。

一怒安天下

愤怒是面对攻击时的自然反应。某些理想主义思想流派告诉我们应渴求有朝一日能够克服嗔恨。但你要是真这么做,就会失去超越怨恨的可能性,变得充满匮乏和愧疚。要是我们居然做到了忽略自己愤怒的感受,这种情绪有可能转而反噬自己,或发泄到无辜旁人身上,甚或令我们的情感趋于沉寂,最终连其他热情也一并埋葬。

愤怒本身不是坏事,愤怒控制下做出的事才是。

不离不弃

如果我们想帮助他人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有时能做的仅仅是让他们注意到现在的生活回报甚少,成本不菲。假如这个觉醒令他们非常不安,他们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时候,我们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

引导其他人最好的方式是保证我们一直都会留在他们后面。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要用今天的体验置换昨天的情绪,否则即便有能力在当下获得解脱,我们依旧会被过去的经历捆缚。

忧虑让你和生活失之交臂

糟心事儿人人都有。过去的不幸缠绕我们,让我们痛惜失去了机会,原本应能做的更好。未来问题的阴影无论可能性多么微乎其微都能让我们在毫无必要的焦虑中消耗自己。但有时通过回顾过去和预期未来也能帮我们明智地解决正在出现的问题。

不幸的是,一部分人太过执迷。每当有人劝说他们别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忧虑上面,他们就回应说自己也知道明智的做法是什么,但就是没法把对昨天和明天的思虑放在一边。

忧虑像头脑中破损的唱片反复叨叨时,你无法命令自己停止这种想法或感受,但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并不是没有。你可以听取古老的犹太格言的建议,“想忘记你的其他烦恼,就在鞋子里放一粒鹅卵石。”或者你还可以积极地投入某件对你自己或其他人而言富有建设性的事情。

忧虑让你和生活失之交臂。

把宿命变成使命

如果你不愿探索自己的感受,不愿说出自己所想,也不愿说到做到,那你充其量不过是宿命支配的傀儡。然而若你愿意完全接受、拥有并珍爱自己所代表的一切,就能把宿命转化成你的使命。

为此,首先你不要再多愁善感、欲言又止。你必须对自己如实地展现自我,情况允许时,也让其他人看到真实的你。你不要隐藏自己的力量、美德和特别的美好,但必须和你的平凡、你的弱点、你的瑕疵一并让别人看到。就像威廉•巴特勒•叶慈说到,“灵魂必须成为自己的背叛者,自己的拯救者、成为唯一活动、成为镜子变作的照亮的灯。”

要怎样(暴虐)的上帝才会先创造了迥然相异的人类,又只允许用唯一的方式侍奉他?

完美主义者之殇

奋斗何时才是了局?假如坚信一切必须十全十美而不是尽自己能力做好就可以了,仅仅看到上面这个问题都会让我们感觉身体被掏空。表面或许看不出来,但凡事要求恰到好处才会满意、才觉得满足,就是过于刻意地追求完美了。也许稍得即足,不过度追求太多才能心安理得。

这导致我们用消极的方式看待自己,把小小失误看作满盘皆输。完美主义也会对情感关系枉施苛求,认为婚姻就应该能提供一切的满足才够完美,婚姻之外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才能算是成功。

我们总倾向于把事物理想化,坚持它必须为我们提供一切所需。这种理想化的态度让我们无法接受为普通人陈设的不够完美的享乐。

固执地要求“要么提供一切,要么什么都没有。”,生活回答说,“那么好,没有!”


(上)

总角闻道,白首不成

执著于时过境迁的童真,让我们无谓地一再回味那种失落。****但如果能接受在这世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首先照顾好自己的这个事实,就不会错失本可以拥抱的美好。有限的自由和个人幸福已经是尘世间可以拥有的一切了,但如果希望这些东西如数到手,就必须接受它所附加的条件。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当我们所想、所感和所做的一切都似乎完全清晰和正确时,我们就真的有大麻烦了。我们很可能接受了某种类似邪教的信仰体系,它让我们安心,相信生活可以在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延续。这样的药也许就比病更致命。

无论我们对什么产生了怎样坚定不移的确信,最好的解药就是困惑和不确定。没有这种“神圣的不安全感”,信念就无法经受考验,我们也无法学到任何新的东西。正如宗教徒的怀疑可以强化对上帝的信心一样,自我怀疑也可以澄清我们的立场,并鼓励我们对自我产生更现实的信心。

为了帮忙理清思路,困惑可能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田园诗和暴风雨

建立长期亲密关系,就必须准备做出承诺。不管当初坠入爱河时的感觉有多美好,都可以肯定在未来的某些日子里会有一段艰辛等着。理想化的金色光晕虽然不时闪烁,最终它也会褪色。

奉献对忍耐婚内发生的争执至关重要,是当初自己的选择使你们在了一起,明白这一点有助于忍受暂时的艰难。

为什么“贱人就是矫情”?

渴望得到,却自惭形秽深觉不配时,我们就有可能一反常态地对他人产生苛求式的强烈依赖。

想要什么就提要求;你会有更大的机会得到它。

被遗忘的时光

要敢于主动质问那些亏待我们的人,否则无助和怨忿将积累起来最终摧毁掉双方的关系。

最佳原创

如果把投降认作是失败,那么承诺和奉献就更像是受到了束缚,而不是回家。****为保护自己不感受被遗弃或背叛的痛苦,我们也许会拒不把自己的心交在对方的手里。但当我们避免接受任何人作为我们的宠儿时,也就牺牲了柔软和温暖,而这些在爱的谨慎中是得不到的。

任环肥燕瘦

社会的标准被我们当做天经地义的范本,人人都想按照这种范式生活,有些人得不到不过是暂时没有机会而已。

不必为悲伤担忧:忧郁的日子也有益处

关键不在于我们应该努力让生活变得更悲伤,而是在于当我们试图避免悲伤,把它看作一个问题,并试图追求持续的快乐时,我们实际上无法真正的感受到幸福。

如鼓琴瑟

我们应当用足够的时间在一起,并尽可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而不是试图改变彼此。

不一样·更有趣

比起那些坚称自己神志清明,其他人才有毛病的人,与一个承认自己与众不同并略显疯癫的人相处可能相对更容易些。

闻歌起舞的话,听不见的人看后会以为我们都疯了。

有朋自远方来

相互间产生分歧的原因其实就在于,其中一方的表现出的性格特质其实正是另一方所急需的。如果他们能放下防御性的蔑视并把隐性的嫉妒表达为公开地仰慕对方,就不难彼此成为良师益友。相互分享的秘密也许能够帮助彼此都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

趁你红唇依旧

在自我保护的与世隔绝中,他们甚至拒绝结交密友,满足于一般性的熟络。他们与熟人保持肤浅的联盟关系,目的是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中有人陪伴。

用忙碌来代替为爱涉险。这当然有助于时光的排遣消磨,但时间是无论如何都会消逝的,何不把它们利用起来投入更亲密、更有富有满足感的关系中来?虽然很有可能再次受伤,但就像W.H.奥登写道,“我们必须相爱,或死去。”

若没有爱,我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孤独、内耗、至死...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加缪致力于“在不公正的世界里做一个正直的人。”着手处理这对矛盾的收获在于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投入,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哪种结果。他选择了“不作恶,也不成为受害者”。换句话说,照顾好自己,但不要以其他人为代价。

我们做对的事,为生命赋予意义和价值。

去好好生活吧,其他人也许会加入进来

我们都在寻求爱和理解

不要指望其他人来填补我们的需求空缺,那种只有自己才能充实的自我。如果在他们无法胜任的事情上依靠他们,结果自然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没有人能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人能拿走我们的愧疚,没有人能赐予我们内心的安宁,也没有人能给我们幸福。

如果你愿意承认自己有时会多么地惶恐和无助,就不会浪费很多时间来驱逐抑郁和焦虑,感觉像是个受害者,并否认自己的适当性。沿路,你也许就能找到些许知己的侣伴。

去好好生活吧,其他人也许会加入进来。

你要何时才真正地开始生活?

有位女士曾说:“我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了许多位大师,但没有人真正懂得生命的意涵。他们说的每一件事我都努力做过,却缺乏持久的效力。我还是感觉不到幸福。”她主动将照看自己生活的责任从一个职业看护人转移到另一个手中,刚解雇了这个帮手,又趋就那一位,寻求更棒的魔法。在持续的期盼中,她一直感受不到幸福,也不断遭受着失望的打击。

在我的生活中,我所做的一切都该取决于我自己的看法!

我们自己是唯一能够找到答案的人。

心渴

这世上所有的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幸运,然而他们秘密地引着你,找回你自己。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绝大多数人在会游泳之前都不愿意游泳!人是为大地而降生的,不是为水而降生的。他们当然也不愿意思考,因为他们是为生活而诞生的,不是为思考而诞生的!

翅膀长在你的肩上,太在乎别人对于飞行姿势的批评,所以你飞不起来。

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走吧 人间的孩子 走向那荒野和河流 与一个精灵手牵手 因为这个世界的悲伤太深了 而你不会懂得

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是我们自己——没人例外。真正地爱一个人意味着有时候我们愿意调整优先顺序,把他人的福祉放在自己前面。如果这样做的动机来自于爱的奉献,它也会令我们愉快。但相对于爱人的快乐而言,我们的享受是次要的。

迫于戒律规定或自我的需要而做出的行为很容易和真正的慈悲相互混淆。

有的人对中意之人“爱在心头口难开”,他们要么断定对方一定了解自己的心意,要么在其他人面前对爱人赞不绝口,却暗暗希望赞美能辗转传到爱人耳边。

其他幽怨缠绵的例子还有:父母们向朋友百般吹嘘自己的龙胎凤雏,却不愿在孩子面前直接说出他们的好。而上司们在责备员工应该像某某那样把工作做好时,却从不给受表扬的员工加工资。

你没法让邮差先生奉上你的吻。

自处

对于任何没有发掘出属于自己的、真实自我的人来说,生活都是一出肤浅的表演。他们从中得到的可怜养分仅限于取悦他人换取的认可。

为他人服务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快乐,或快乐的源泉,但首先你要照顾好自己。****同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可能带给你某种欢快的自由感,但忽略周围其人的需求导致了空虚的孤立感,也会令你心意难平。

温柔以待

思想型要多关注自己的心灵,就像感受型在对伴侣说话之前,要尽量把事情想清楚再说。直觉型的人必须关注事实是怎样的,而行动派则需要深思熟虑行为造成的影响。

我们是否该按照天性行事,或应取决于当时的情况。

道在屎溺

有些人似乎相信,如果把精力倾注在頡曲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领会的事物上,他就能获得一种与众不同感。他们看外国影片,并以从不观赏爆米花电影为荣;他们不读畅销书,只看前卫小说,且不愿像普通老百姓那样看电视消遣。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创造力,能够不必像其他人那样说话,也不需关注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日常琐事。

讽刺的是,正如埃尔伯特·哈伯德写道,“小人物对超凡的东西着迷;伟大的思想却只关注平常小事。

普通人很有趣,他们的表里如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如果你想观察生命的原生态,就去潮汐池吧。”自然界绝大部分是由猎物和捕食者组成。

等待生活变得美好才开始生活,就像等着江水流干再渡河一样。

控制狂

很多人都与其他人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斗,有的甚至是与挚爱之人的争斗,这是彼此都试图控制对方造成的结果。每个人都试图把对方变成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

调和这种争斗的第一步需要我们首先了解:是占有欲制造了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要求其中的一方主动地让步。那个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纠纷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比较清醒的一方必须率先放弃改造其他人的尝试。

“其实我真正想要的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在任何事上按我的方式来。我想控制住你,这样你就会服从我所有的愿望。”

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把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与得到自己真实想要的东西混为一谭。

叙事曲

我们为何总不吸取教训,天真地臆想每次转过街角不会被意外地撞个满怀?这就像大海中嬉水。大海平静时,我们似乎非常享受,把后背迎向海浪,忘记随时会有出忽意料从背后袭向我们的狂浪,打破平衡并席卷着我们摔上沙滩。

仁义出,有大伪

世界是仁慈的,同时又是残酷的。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学着迎合其他人的期待。

顺应自我的天性比表现地“令人愉快”更能让我们舒心快乐。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思想格局越大,就越勇敢。勇敢的人,也容易犯下别人所不易犯的错误。然而,没有人会因我们的勇气而给予嘉许,却常常针对错误大加责罚。群体性的批判可能让我们迫于压力而退缩,蒙蔽双眼回避一切可能,过上一种更安全、更稳定、更受限的,约定俗成的生活。话虽如此,抱残守缺、誓不低头的选项却一直都在。

木心《文学回忆录》

大部分人只是时代的承受着。 敌人来了,便谨慎苟且度日;敌人走了,继续谨慎苟且度日。

既要急迫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你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大路上其实没有路,你们要走小路。

什么叫地狱呢?就是无缘无故地痛恨这个世界,痛恨周遭的人和事,唯有对别人的报复中,才能得到快感和抚慰。 这种扭曲的心境,注定了世界会回应他们以斧钺剑戟。哪怕世界以最大的善意在他们面前展开,他们看到的,也满是恶意和怖畏。 对他人无缘无故怀有恶意的人,注定一辈子身在地狱。

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写过、爱过

我起初也认为知识、道德能拯救人类。

read成为大多数人,而fight才能成为少数人。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零散的知识越多越糊涂,是知识之间的关系,塑造智者。

爱与知,永成正比。知得越多,爱得越多,爱得越多,知得越多。

我创作时同样快乐。

凡真的先知,总是时而雄辩,时而结巴。凡是他说不上来的时候,我最爱他。假先知都是朗朗上口的,我全不信,因为他不爱。

世界不过身外之物。

很多人生命终了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一个人看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了此人的命运。

一个人的心,如果找到了栖息之地,身体便可以在任何地方安居。 无论你去到哪里,你的心还在原处。 心不在他生活的地方,而在他所爱的地方。

生命耗于琐碎。

让人后悔的,绝不是做过的事,而是想去做而没有做的事。

学佛学道,不过是在学做人。

有点思想的人,厌恶务实;有思想的人,专门务实。

人要临危不乱,临幸福也不乱。

宗教比政体更有生命,艺术比宗教更有生命。

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最像一个人。

他对书,不是舍不得买,而是舍不得不买。

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我十二万分的爱你”,就不如“我爱你”。

少年人应有强烈的羡慕,咬牙切齿的妒忌,这样才能使软性的抱负,变成硬性的。

长篇,要靠强大的人格力量,极深厚的功底。

你读不懂,我也不要你懂,我写给懂的人看。

渺小的人都是奴隶,即使当了皇帝,如果人格渺小,一样是奴隶。

一流的艺术家深知无天堂,也无地狱,却在绝望中求永生。

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有人爱你却不试图改变你,证明你已经获得了此人的信任,同时获得的还有对自己的信心,放心做你自己。

Ram Dass说,“你能奉献给另一个人的,只有你当下自己的这个存在……,没有别的。同时你还会认识到,你必须为他/她做的,只是保持自我的绝对端直,然后做你自己认为应该做的。”

接受对方,是赋予彼此的厚礼。

转——沈嘉柯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亲密爱人

有些内在的心态,虽然被掩饰了一辈子,暴露出来却不一定就是坏事。我们都害怕自己同爱人的关系被完全暴露的情感破坏,但如果想正视这种恐惧,我们也许不得不坦承某些时刻自己曾多么地厌恶对方。

“我真讨厌恨你恨成这样的自己。因为对我来说你无法取代。我十分害怕你在知道我的真实感受之后就不再想和我有任何关联了。”

毋需分个输赢,在袒露心迹时彼此听到的竟是满满爱意,是双赢。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从中还能从中学会爱和倾听,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

真正的亲密关系到来之前,需要我们袒白一些糟糕的情感。

放 · 手

悲伤是一种宣泄。 你要喊出来、哭出声,直到嚎哭变成了啜泣,直到它们不再是你一天当中如影随形、念念不忘的一部分——积极地投入悲伤。

新寡的圣公会牧师艾拉·博扎斯写了一首记录她如何从最深切的哀恸中幸存下来的小诗: 从这件事上,我知道了 我正在醒来

对失去的,我们必须放手,并领受随之而来所有的痛苦——重生的代价。

江畔何人初见月

自我意识刚开始浮现时,你需要学习何时、怎样以及向谁来展示你的自我。如果希望获得赞赏、避免推排,有些自我感受就须隐藏起来而另一些则要虚与委蛇,因为你要成为他们期望中的那种人,你必须学会伪装的奥义,也就是如何建立自己合群、顺服的伪自我。

等待戈多

在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里,两个样貌滑稽的老流浪汉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可去。他们在等待戈多,等了又等。这是个单调的、空荡荡的地方,兴许是乡下的某个路口,一棵树孤零零站着。夜幕已然降临,这个时间对戈多出现来说有点晚了。要等的人始终不来,流浪汉百无聊赖,什么都不发生,没人来,也没人走。

也许戈多不过是给无名的希望安立的无望的名字?

想把时间利用起来做点什么,我们就不要再追问,“戈多什么时候能来?”,反过来应该问自己,“我们等在这里究竟是在干什么?”

如果等着别人递上剧本才能开始演出,我们的生活将成为长长的幕间休息。

爱是陪你走过

所爱的人受伤害时,我们在内心也感到伤害,因为彼此同命相连。要是能让他们不再受苦,我们甚至愿以身代之,吸纳他们的痛苦。从某种角度来讲,说出“我希望这一切发生在我身上,而不是你!”这句话相对容易,因为不会实现。

某种情况下,通过临时承担他们的职责,满足他们的需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等,我们可以缓解他们正在遭受的痛苦。这比“以身代之”的愿望需要多花些精力,但对正在遭受痛苦的爱人来说帮助更大些。

热爱最深沉的表达,也最难做到的:包括接受我们无法减轻爱人痛苦的无助感,尊重他们忍受的急剧痛苦,心甘情愿地与他们站在一起,并慷慨地倾听他们因遭遇的苦难而抱怨。

我们最深沉的热爱常常体现在****陪伴并分享爱人的痛楚****。

给予

image

很多时候,感到心满意足仅仅是因为我们成功地解除了其他人的困乏。而且给予产生的涟漪效应会带来更多喜悦。如果我们的给予造成了其他人的丰足,他们会向另外一些需要的人提供援手,其他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人。

这种甜蜜反应的最佳例子在满满爱意的家庭里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我们无条件地为孩子付出,却不要求他们以同等的牺牲作为回应。因为我们知道,得到照顾的孩子们享受过他们的童年以后,会把从我们这儿得到的东西再传给他们自己的孩子们。

虽然是间接的,你给出去的东西经常换一种方式又回到了你这里。

剪不断理还乱

即便在理想的关系中争吵也在所难免。完全避免冲突的唯一方法是其中一半长期采取避让态度。这种征服与臣服者的角色安排可能是关系中最坏的一种。

自主的伴侣间一定会产生争执。战争爆发时双方都会报以敌对性的言辞、恶意的行为、暂时相互回避等,但如果双方都能记得这是爱人间的争斗,那么愤怒和受伤的感觉就不会永久性地损害和重新定义彼此关系。

就算难免磕磕绊绊,还是可以相亲相爱。

世事如棋

与命运作战,强求仅凭意志无法转变的事,或者抱怨生活不公……这类于事无补的行为只会让你徒增烦恼。

”如实地接受痛苦、经历痛苦也就足够了。过多的抱怨会变成对自己坚忍不拔的吹嘘。

遇到问题,唯一管用的是问自己,“现在我要怎么做?”

生活是不公正的。但面对逆境,我们的处事方式的确能让事情有所不同。

春江水逝楚云飞

以浪漫梦幻为基础的海誓山盟,终将化为邂逅中最令人痛苦的邂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这是个真实性存疑的故事。纳粹德国,某人夜里听见冲锋队的过膝长筒靴在马路上发出杂沓的脚步声,又听到犹太人受迫害时的哭叫声却无所作为,他为自己的无动于衷开脱说,“归根结底,我又不是犹太人。”

纳粹开始逮捕天主教徒,他安于自己的不干涉主义。后来他们又拖走了吉普赛人,丢进了集中营。为前者他辩解道,“毕竟,我又不是天主教徒,”对后者他说,“我也不是吉普赛人。”

冲锋队前来带走他的时候,他埋怨说,就在他哭天抢地的时候,却没人救他。

要是我们不能为别人声张正义,谁又能留下来替我们说句话?

机遇

绝望的眼往往看不到机遇的窗。

关系中的性格互补

姻亲关系的维系来自相反性格的互恰。****如果伴侣都过度谨慎,就绝不会做出任何冒险的行为。反之,异常果敢的夫妇,则有可能被莽撞的冲动行为所毁灭。

假如伴侣和你相互间差异极大,彼此就都可以依靠对方具备而自己缺乏的某种性格特征(共同生活下去)。有趣的是,正是这种丰富和强化了彼此关系的性格差异同时也造成了婚姻中双方的反复冲撞和大部分的情感痛苦。

情投意合固然岁月静好,但夫妇的共同利益应当建立在对相互关系的拿捏上。

大孩子,小孩子

事实上的强势和弱势地位会导致非理性的权力斗争,而且往往是弱势的一方最固执己见、咬住不放。

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伴侣之间发生权力斗争的时候,大孩子总要让让小孩子的。

任何决策都带来一定风险

有些人总不计后果,另一些则一向谨小慎微。要避免两种极端,我们就必须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形是什么?最好又是什么?最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最终结果?

交天下朋友,会四海英雄

如果我们真想走进其他人内心,常常需要冒险展示我们自己的内在,直到他们也愿意这么做。然而我们却羞于告诉别人自己的需要,除非对方让你感到放心。

想结交朋友,先欠他一个人情。——中国谚语

一半儿清醒,一半儿醉

爱不需要说抱歉,而要尽量避免做需要你道歉的事。

爱的失落与缅怀

曾经情同手足的朋友,也常常因为其中一位成长过快而很快失去了共同语言。

我们都知道“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的道理。有些人特别害怕被对方抛弃,他们会竭尽所能地避免面对失去所爱的痛苦。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对一切有可能出现的亲密关系保持警惕。若在爱人身上发现一丝一毫退出的先兆,他们绝不冒险被爱人抛弃,而是马上弃船。

没有爱可供失落、缅怀 是安全却悲伤的生活方式。

一代人·顾城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胜利是向自己臣服

东方的道是圆,我们只需要认识到我们每个人本来是佛。换句话说,只需要臣服于我们的本性。****当我们发现了正确的道路,放弃改变自己的努力时,我们就摆脱了束缚,不再努力改变时,所有将我们与涅槃的幸福分离的东西,都是如幻。

“做自己最好。”

胜利就是向自己臣服。

你我皆凡人

我们还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在不指望得到别人照顾的同时又相互依靠。什么时候才应该信任另一个人,凭什么相信,信到什么程度?对我们来说,管理我们终极不可控的生活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是确定性和怀疑之间的张力,驱动着我们上前去。

噢,乖!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能够自主的事很少。但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孕育出的神经质会一直伴随到成年。让我们沉溺其中、对我们形成巨大束缚的错觉之一是:只要具备善德,就肯定会得到其他人很好的照顾。

所有的记忆终将变得柔软

如果双方都意识到你已经成了我个人舞台上的演员,而我也因此成为了你生活舞台中的配角,那么我们就可以一起合作,来创作出新的原创的情节故事了。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等候某人突然闯进我们的生活,带来某种意义,这种想法有的时候还挺诱人。对这些人来说,内心渴望的核心似乎是找到那个真正在乎他们的人,但对自己渴望、并能带来幸福的具体生活,他们心中却没有明确的定义。相比现实中的世故人情,他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寻找那种真正渴慕他们的人。

为了获得确定性把自己变成某人需要的样子是一种局限,它阻碍了我们忠实于自己,失去了成就自我潜力的机会。

一直等待那个能真正爱我们的人出现,这样下去我们将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去爱别人。

看破、放下、自在、成佛

你的阴暗面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被绝对禁止的,记住这点对你有好处。因为“恶”的冲动不过是各种不被显性人格认识的个人特点的集合。

既然上帝全知,你有什么可以隐瞒?

“自我评判”的王座与枷锁

愧疚是相信自己做了不道德的错事而产生的自责。羞耻是担心达不到某种“理想自我”的标准令其他人不佩服而产生的焦虑。

羞耻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精神病态,与无法达到其他人的期望有关。羞耻感集中体现在对自己生而为人的总体价值评判不高,而不是基于当下的判断。为此人们付出了高昂的难以想象的代价,因为羞耻感最终会带来遭遗弃感、无法被爱和终极的情感饥荒。

犯错或做了蠢事感到羞愧,意味着对自我价值评价不高。指责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制造了我们的羞耻感是很简单的,但于事无补。是时候为你和你的感受承担起责任了。

你对自己怎么看,取决于自己。

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无论何时,只要你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评判另一个人的个性或行为时,你就已经陷于这种自我投射之中。你对被你隐藏起来的自我的负面感受正在投射于另一个人身上。

怪人和敌人是未被许可的自我镜像。

漫步在自我的春雨中

有些人天生性格保守,自然更适应私下里体验个人的内心世界。这种人或许会有一种更成熟的自我感,他们会明白当自己感觉被忽略时只是一种外部情境,而不是自身性格缺陷所导致。他们也很可能领悟到,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

地位与担当成正比

学着承担起照顾好自己的责任是人生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小时候我们需要保护,运气好的话,父母提供了这种保护。然而,也正是这种对照料的期许,虽说在那时是恰当的,却为后来出现的问题埋下了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给父母安排了额外的责任——为我们的情绪健康提供保证。要是不开心,就指望他们能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要是生气了,就盼着他们帮忙解决任何烦心事。不幸的是,父母不在了,或不再提供这项免费服务的时候,我们不是学着照顾好自己,而是去寻求最接近父母的替代品。

相信其他人该对你的感受负责是一种奢侈的幻像。虽然这样做让你至少还有个人可以怪罪、埋怨。但把责任推给别人暗示着他对你有支配权,你会愈发感到软弱和“一击就倒”。撇除这种幻觉的生活虽然不能让你免于生活中的痛楚,但只要你敢于坚持,就必定有机会从中获得益处。

尼采说,“没有杀死我的,只能使我更强大。”

夜曲

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世俗的庸常琐事上了。余下的时光也“不在愁中即病中”。不管承认与否,现实常与愿望相违,我们内心深处总是充满疑惑和恐惧。

另外,我们之所以创造幻想自我是期待它能保护我们免于自身带来的痛苦。就像有位女士曾经说过:“我要完美地融入到她们的模式。否则就需要亲身经历我所有的情绪。”

比起直接面对它,规避自己的情绪将会造成更多的痛苦。

爱的能力

在《必要的丧失》一书中,朱迪思·维奥斯特写道,“父母们下意识地利用和误用了自己的孩子:好好表现。要让我为你骄傲。别让我生气。言下之意是:除非把令我生厌的那部分自我埋葬,否则就休想得到我的喜欢。给孩子的不言而喻的选项是:要么舍弃你的自我,要么就失去我。”

我们把童年家庭遗留下的这种规则延续至成年并在伴侣关系中实施时,通常它又会转化为一种态度:“我心烦的话,错在你!”你如果篡夺权力,成为对方家长式的伴侣,那么作为反抗,你的另一半就会像孩子一样退缩或叛逆。这类行为还有更多的成人版本:不能达成自己的心愿时,我们有可能会设置障碍来阻止别人达成他们自己的心愿。

无论你正在求全责备,还是忙于自我保护,停下来想一下为何自己没有用爱意与爱人做互动?这样的反思或许对你会有所帮助。通常你会发现发生这种情况的出发点是恐惧——害怕失去你的自我或对方的爱的恐惧,也可能这二者兼而有之。

恐惧时,我们爱的能力就遭受了局限。

这条路,竟没有尽头

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同时具备了男性和女性的两极气质——理性和幻想,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此外,同时拥有高尚的灵性追求和低劣的生物本能的我们,还必须在这些矛盾之间做出妥协。

零散

1、

英国诗人史蒂威·史密斯在诗中写道:

我这辈子游荡得太远

而我不是招手,是正在呛水。

如果我们想避免在救助伸手可得的时候溺水沉底,就必须学会交流无助和痛苦的方法——用其他人能够回应和理解的方式。

2、

有时,事后后悔要比裹足不前好。

让这种行为失能雪上加霜的是,在犯下任何错误之前我们还要试图解答那些无解的问题,浪费时间思索:“什么是合理、公平、正常和正确的?”苦思冥想和抽象的忧虑令我们远离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麻烦事,也让我们产生虚幻的宽慰,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带来的烦恼和失望,却照旧活在失控的威胁和焦虑中。

我们要学着选择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那种把表面上相互矛盾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放纵、理性的思想和杂糅的感受、合理的谨慎和刺激的冒险结合在一起的生活方式。越随性自在,现实生活就越容易管理。接受我们内置的、永远存在的矛盾远比清醒地追求某种受控的、按部就班的生活要有趣得多。

3、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4、他人即地狱

「每个人都想在关系中寻找价值感

生命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而且这种价值感总是要在关系中寻找。

这样一来,假如我的高价值感“我很棒”是建立在别人的低价值感“你很差”的基础之上,这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所以,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才说:“他人即地狱。”」

5、

看时只是看,听时只是听,(根门)觉知时只是觉知,识知时只是识知。你应当如此修习。对你,当你看时只是看。听时只是听。(根门)觉知时只是觉知。识知时只是识知。然后,“你”不会介入其中,当“你”不会介入其中时,“你”就不存在!当“你”不存在时,就不在此界,也不在彼界,亦不在其中任何界。若是如此,这就是苦的止息!

6、远离了内心,所以什么都记不住。

7、

人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才算真实,什么才是此地当下、自主做出的选择?即便通常看起来是那么正确、真实、合理的选项,最终也还是会让我们认识到,其实我们别无选择,由于过去未被接受经历,我们的行为受到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无法事先能够认识清楚并做好准备的。

8、

相信,因为我们需要,也别无他法。

9、

成长即“放逐”——流浪在一个陌生、无义的世界面对极度痛苦的隔绝——世人都必须在这无动于衷、陌生的小小泥丸上各自留下自己灰色的轨迹。在这里,善良未必有酬谢,恶行也经常看不到惩罚。

在某些人看来,世事如此。强取豪夺、弱者无人问顾,孩童亦未所幸免。我们不敢付出信任!狐疑不信能避免一再伤害,也把偶遇亲密及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自闭换来的安全感,代价比孤独可怕。

为享用生活随机带来的快乐时光,就必须明白我们可以带着情感活下去,从而再次拾起勇气,去爱!去相信!

袒露心怀要冒风险,但隐藏起来也一样。

(未完待续...)

原文-徐冰专栏

相关文章

  • 徐冰

    推荐去语雀看,重点会清晰很多。 读了徐冰之后,我领悟到:世界很大,愿你我不忘好奇心,敬畏心,修养心。 人生的道理很...

  • 【我们一起逛展览】(1)

    《天书》——徐冰 《火星生活舱》——李虎 《荣华富贵( Wealth & Health )》——徐冰 《背后的故事...

  • 徐冰(下)

    推荐去语雀看,重点会清晰很多。 读了徐冰之后,我领悟到:世界很大,愿你我不忘好奇心,敬畏心,修养心。 人生的道理很...

  • 2017-09-04

    我爱徐如冰

  • 遇——见:徐冰

    ——《徐冰:思想与方法》观展手记·正文 于是出发,10:30许到达了798,第二次来到这里,走进了UCCA,在入口...

  • 向徐冰同志学习!

    关于武汉野芷湖创意天地和美术馆一场徐冰作品的跨年大展,从去年年底到今,一共去了5次: 去年冬天和闺蜜,然后是同事姐...

  • 铿锵凤凰 | 观徐冰艺术展(多图)

    众所周知,徐冰有「天书」,也看过,但总觉得匪夷所思,这啥啊!他要干嘛啊!昨天基友宋温暖请我看徐冰新展览,在798里...

  • 备课(2)

    这是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天书》。 1987年,徐冰开始在中央美院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以特有的耐心和技艺刻制了400...

  • 思想与方法,徐冰作品

    今天逛798,看到徐冰的展览“思想与方法”。 了解徐冰的作品很长时间了,看过很多画册和简介,也会读会认他的新英文书...

  • 2019年最后一篇推文,我想重新介绍一下自己!

    作者:徐雁冰 徐雁冰是谁?不就是我嘛。 眼看着,这2019年就要结束了,每个人都在忙着为自己的2019年做最后的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qz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