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徐冰同志学习!

作者: 意境的亦树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07:00 被阅读385次

    关于武汉野芷湖创意天地和美术馆一场徐冰作品的跨年大展,从去年年底到今,一共去了5次: 去年冬天和闺蜜,然后是同事姐妹们一块,今年年后带妈妈和儿子顺便还看了《要有光》,开学带学生参观,再就是昨天一个人。一个展,可以拜见5次的,这是头一次,徐冰30多年的作品展,其中信息量太大,必须梳理一下:

    在此之前,我对徐冰的了解仅限媒体报道《天书》和《凤凰》有一点点印象,而且因为自己看不懂和京城的装饰品而不以为然,如今,我才有幸在离家不远的合美术馆看到徐冰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的心路历程与各种孕育体。

    这是一个要站在架上看的空间作品,拓印的砖墙下是黄土坟堆。何处有鬼,哪里是墙?只怕是心里有面鬼打墙…


    徐冰同志发明的英文方块字,应该极好是“中西方结合,疗效好”艺术案例,让老外只要记得字根,对着描红,也能装作写汉字,但首先你的懂英文。我英文不好,觉得新中国的发明简体字更牛x,让我们红旗下的孩子对祖宗的繁体字会猜认却不会写。


    《天书》

    《地书》

    地书 白书与黑书

    天书文字看不懂,一个字一个字雕刻出来,它们就在哪里,什么意思没有,我心里不禁想能把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坚持做成意义,这可能是有神力;

    地书是用emoji的表情当文字,文盲也能读懂,我原来聊qq的时候也经常这么干,但从没察觉到这可以做成艺术,这也许是一件徐冰同志幼稚➕敏锐的衍生品。何谓“雅俗共赏”?这对“天地之书”就是了。

    徐冰他说要写所有人都读的懂,《指环王》作者约翰·托尔金知道了会会心一笑的。


    (凤凰3d打印模型)

    凤凰这个作品简直就是一个公共艺术的教科书:展览中非常详细的记录了 这个两大铁鸟,从无到有,从邀约到成型的详细过程。真切地感受到成功是多么不容易。其中有个细节特别感动:由于某些原因凤凰项目停工,材料(工业废料)堆在院子里,风吹雨打雪盖的,所有人都担心材料坏掉,开年复工时,所有材料呈现了统一的锈色,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效果——艺术总有计划外的惊喜。


    艺术无处不在——电影应该是艺术方向中最适合讲故事的形式。

    (此段整理自网络文字)电影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匪夷所思甚至有点狗血的爱情故事:蜻蜓是一个在佛寺带发修行的姑娘,下山后在养牛场遇到了技术男柯凡。在柯凡眼里,蜻蜓是世上最特别的女孩,他疯狂地爱上了她,甚至为她进了监狱。三年服刑期满后,他到处寻找蜻蜓,并认为她整容成为了一个叫潇潇的网红女主播。后来潇潇遭遇网络暴力,疑似被杀害,柯凡把自己整容成蜻蜓的样子,透过蜻蜓的眼睛去感受这个世界。作为导演,徐冰为这部电影设定了一个女主角——蜻蜓。蜻蜓有28万只复眼,如果把每只眼睛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摄影头,那蜻蜓就带着28万个摄像头飞在路上,这些摄像头足够捕捉沿途的一切,女主角这个名字一语双关。徐冰为剧情设计了一条主线,蜻蜓是个无法界定自己身份的人,她一直在整容,然后,所有的故事就依据可用视频素材决定。整容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徐冰选择这个题材,与票房无关,毕竟这是一部无法上院线的电影。蜻蜓在不断整容,与视频中人物不断变化有很大关系,通过这个剧情设计,刚好可以弥补素材上的技术问题。 “我在讨论文明发展到今天,用传统的哲学、法律、道德等都无从判断和解释的困境:今天的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片子是在映射人类历史是由什么构成的。”徐冰说。传统剧情电影的画面是人为制造的,而通过真实的监控视频材料剪辑出来的电影有种特殊的感染力,因为是真实发生的。在没有监控技术之前,突发事件不管多么令人诧异,都没有留下记录。徐冰想,把这些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真实碎片,通过蜻蜓的故事连接下来,构成一部新的历史视角,就可以告诉观众:原来真实的世界是这样的。

    网评说,徐冰这是跨界之作,我认为不然。说起本行,除版画之外的作品徐冰都是跨界。艺术家找个合适的渠道表达观点与想法,现在他讲了个1个多小时故事,引发了“我”对网络、爱情、暴力、佛、世界……的思考。这一个多小时直指人心的“电影”只是在搞艺术。


    《五个复数系列》 属于徐冰同志本科专业作品 ,30年前完成的系列木版画。让我想起《心经》中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这句经文。我喜欢木版画,更喜欢徐冰这样的观念,作品毫无炫技的意思,却用上帝视角的画面,纯粹的点线面,然后让观者(我的)的目光慢慢涣散,最后被一张白纸唤醒——做的最多的结果为空。


    《初级读物》果然名副其实,不用多想就明白了艺术家的意图,这个世界有太多事看上去很美却散发Excrement stink。到底美还是丑,除了佛谁来评判?佛又是谁?没有谁,存在的只有众生和时间。


    《汉字的性格》是让我在地下室站的最久的作品,展出的除绘画,还有同款的动画。一遍遍的看,一边看一边觉得好,一边想起我9年前刚当上老师就上了一门叫《字体设计》的课程,如果再上,一定不会像当初那么肤浅。PS:该展厅外,有一页“李白的诗”中英文对照版,我英文很poor,但用toes想也知道再牛b的翻译也没有诗仙意境。


    大多数作品给我们看的是结果,而把作品的思路裸露在众人眼前的太少了。这些手稿就这么静静地躺在玻璃框里,有种想打破玻璃的翻看冲动。米开朗基罗看到他老师的素材册可以偷出来换个赝品进去,我却没有这样的天赋和能力,包包总随身带个涂鸦本,但也不知道丢了多少本……


    未提及的作品还挺多的,最后一张是徐冰在国外一个装置影像《猴子捞月》,儿子的影子投在上面。

    人的一辈子跟猴子一样,努力追寻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前赴后继的,直到灭绝……

    ……

    以上只是意境向徐冰展览学习的个人笔记,无关其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意境的亦树:此笔记新鲜出炉,从上周三到今天,每天早醒躺床上对着手机码字,感谢我右手的拇指,辛苦了!

      本文标题:向徐冰同志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kt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