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万物复苏,大地初展生机,到了“迎富贵”的日子。
据资料可查,“龙抬头”的说辞,本就来自古老的天文学,指苍龙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隐现变化。
至于二月二的相关活动和仪式,也因各地风俗而异。
在熟悉的记忆中,家庭主妇都在这一天亲手制作细细的手擀面,也叫做“龙须面”。
曾经当地的农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看不到也想不到外面有那么精采的世界。别说去一些大城市,甚至有些上点岁数的人十年八年之间都没有机会进过当初的县城。一天到晚,关注最多的不外乎庄稼和牲畜,顺应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只有跟随着节气和传统的脚步生活。在现有的条件下,什么季节吃什么饭食,什么节气种什么庄稼,是约定俗成的。因此,二月二这一天,老少几代坐在炕头上吃顿热腾腾香喷喷的龙须面,就着野菜汤,仿佛享受八珍玉食,至于其中隐含的讲究和说道却真的不曾而知。
也记得,从二月二这天往后,是可以做大酱的日子了。此时候,干燥少雨,温暖通透,阳光充足。
做大酱的原料一般为玉米和大豆,比例上依喜好自主搭配。首先把原料剔除杂质,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放到沙土里炒熟炒香,用细筛筛去沙土,挑出爆开的玉米花(一般成为小孩子们的零食),放到石磨或电磨上研磨成细粉,加晾凉的开水依照一定比例和匀,用双手用力攥成一个一个的球球,半干的时候,放在即通风又温暖的室内,盖好盖子,等待发酵生霉。当有长长的青霉生出,拿笤帚扫去表面的霉粉,用擀面杖或锤子打碎,泡入沏好淡盐水的瓦瓮里,用纱布盖好,放在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每天用木棒或擀面杖逐次地搅动,随着水分不断蒸发,越来越稠,黏性也越来越大,酱香味儿也渐渐的产生,农家大酱初见端倪。再经过几个月后,逐渐从金灿灿的颜色变成深褐色,才算成品。这样的大酱存放几年都不影响口感,甚至香气更正。
现如今,自家做大酱的已寥寥无几,喜欢直接到超市购买甜面酱和豆瓣酱。但有时候会感觉,尽管很方便,但口味仍然和家做的大酱有些差别。
偶然间心血来潮,也会想下点功夫学做一次农家大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