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相信,我们身处的社会,阶层开始分化固定,越来越多的利益输出,基本都在一个阶层内固定消化,溢流的几率正在慢慢减小。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我们的阶层无形中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起圈地运动。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经济还处于温饱阶段时,阶层还不明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友善而且真实。这也就是人在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是最无忧,最和谐的。一旦拥有的越来越多,人际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因为人们害怕失去。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时,先带动一部分地区富起来的口号响彻全中国时,也渐渐埋下了改革的阵痛。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尝试走的更远。但也留下了隐患。
一
富起来的人们开始忘却自我。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一群人的悲哀。但这是这个群体的共性,很难被改变。
无论是上山还是下海,经历了刀耕火种的人们,开始丢弃最原始的工具时,我们渐渐被固化。今天的农村,今天的农民,很多时候都是被人嫌弃的。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样的事例鲜活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经历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当你在交通,生活设施都不便的农村生活上一周时,你的感受会是什么?
也许你最亲的亲人许都会被你不经意间指责到。特别是对于现在的一部分年轻人,父母在农村,朝九晚五的过着上班生活的他们,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放心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因为老一辈的一些习惯无形中让他们感到厌恶。
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不要当农民。是的,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作为。因为他们心中就讨厌自己的农民身份。如果没有阶层间的差距与固化,这种观念还会存在吗?
人们千方百计都想要好的,即使自己有多么不好,也不愿提及,更别说承认。这是人之本性,也是每个阶层间的固有默契。
二
真正能交心的还是在相近阶层,因为每个人都不想被比较,也不想被贬低。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阶层相近的一波,阶层相差较远的,永远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交流。因为首先你交流的话题相差很大,重要的是阶层间的关注度不一样,更决定了你聊下去的可能性。
前面有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篇《寒门难再出贵子》的文章,讲述几个实习生待人接物的差异。我想这个差异与先天教育有关,也跟阶层间少之又少的交流不可分开,所以富人家的孩子容易受人待见,而穷人家的孩子只会埋头苦干。而处于领导阶层的一大部分人,他们更能认同的是这个阶层的价值观与文化,所以可想而知,寒门难出贵子也是在意料之内。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特别是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社会的根本矛盾早已发生转变。人们间最显著的差异开始出现在精神生活上,这个概念在60年前,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是提也不敢提的。
物质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意味着阶层也渐渐固化了下来。富的永远都是富上加富,穷的永远都是稍有起色,但转瞬又会陷入窘境。因为社会资源有限,一旦阶层间利益固化,势必要导致一部分利益的流向,永远向着阶层高的方向而去,这是社会必然规律,也是法治社会难以避免的尴尬。
三
所谓的“神话”将越来越少,直至不复存在。
改革开放的大炮,让一群下海的人一下子爬到了金字塔的顶端。这是时代给予的极大馈赠,所以为什么说乱世出英雄,因为越乱就越好浑水摸鱼,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这一群人的过人之处。只是在物质资源相对丰富,集中以及社会秩序较为稳定的当今社会,这种“神话”只会一去不复返,不会再度上演,如果再度上演,那么这个“神话”的真实性要大打折扣。
房地产演变如此迅猛,最后大部分利益不都进入了富人的口袋。以前创业难,现在创业更难,因为资源都在一群人手中,想要分一杯羹,除非你要在这个阶层当中撕掉一个口子,可是这个口子哪有那么轻而易举?
阶层固化带来的思想影响还更加深远。在这个恋爱自由的时代,我们的恋爱很大一部分已经陷入阶层固化的领域里。我们的思想被限制,我们的情感被限制,而这样做的理由就是一个阶层的结合,必然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直至让这个阶层达到生物链的顶端。可是,这要有什么意义呢?
会不会有阶层间的溢流与交会呢?答案肯定是有。但这种溢流或交会基本是等同于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彼此交易,各取所需,真正的平等根本无从谈起。
阶层固化,让一代人欢喜,让一代人悲伤,因为利益的天平永远向着强者,因为他们掌握着更多的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