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伯夷列传》之二

作者: 觅箫笙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08:23 被阅读10次
读《伯夷列传》之二

伯夷叔齐仁德,品行高洁,首阳山下饿死;颜回笃学,却食不裹腹,早夭;盗跖无恶不作却得以寿终。有天道吗?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天气多云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这里“叩马”再现了二人大无畏,敢在千军万马面前勒住武王的马。粟:一是指食物,二是俸禄,指不出来做官。歌辞:“我安适归矣”安是何,归是往,就是我何所往?

“怨邪非邪”:是有怨恨呢,还是没有怨恨呢?这里的怨非孔子所说的怨。是生不逢时的怨,对乱世的怨恨。

老子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却总是帮助好人。“常与善人”还说没有偏私。举例说明善人并未得到好报。伯夷叔齐算是大善人了吧,却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赞扬颜渊的笃学,却吃糟糠都吃不饱,早早的就死了。反而恶人却能得到好报。盗跖残暴放纵,无恶不作,却长寿而终。善恶无报,天道到底遵循的什么道德?

上面说的都是比较极端的,那普通人呢?操行不轨,专犯禁忌的人可以终身安逸,世代富贵,言行谨小慎微,倒多与灾祸。善而享乐,恶而遇祸,所谓的天道是有呢,还是没有呢?

这里提出的问题,令一些人的价值观瞬间崩塌,陷入困顿。他们未来的生活竟何去何从?是继续善良的做人,还是干脆像盗跖一样肆意妄为?

接下来就为解决这个困惑,引了孔子的话:“道不同不相为谋”,走自己路。孔子又说:假如富贵可求,即使做卑贱的工作也愿意做;如果不可求,那就做自己爱好的吧。在严寒的冬季,才知道松柏是不凋零的,同样在混沌的社会里,品行高洁的人才格外醒目。就像盗跖他们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才凸显了伯夷叔齐,颜回那些看轻富贵安乐的人的品格更高。

孔子说:君子为自己到死都不被称颂而遗憾。贾谊说:贪财之人为财死,烈士为名而死,贪图权势的人为权利而死,平民百姓贪生怕死。那些为名而死的人如何可以留名千古?因为有孔子的称颂,伯夷叔齐声名远播,颜渊因为追随了孔子才得以扬名。士人名声埋没得不到称扬多可惜!但是那些隐士和居住在穷乡僻壤的士人,要想树立声名,不依赖青云之士,怎么能扬名后世呢?(这里应该是阐明了作者著书《史记》就是为了给这些人千古留名的)

《伯夷列传》读完了,这应该算是一篇议论文。至今思路还有些乱,基本意思明白了。有就机会再回来读应该会有新的心得。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 读《伯夷列传》之二

    伯夷叔齐仁德,品行高洁,首阳山下饿死;颜回笃学,却食不裹腹,早夭;盗跖无恶不作却得以寿终。有天道吗? 2018年1...

  • 李唐 | 国画作品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 西汉·司马迁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 《伯夷列传》:“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伯夷列传》: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文 / 网风 《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被司马迁排在七十列传之首,我个人...

  • 读《史记 伯夷列传》

    《史记》历史跨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时间跨度数千年,期间风云人物不可胜数,却把商周换代时期的贵族兄弟伯夷叔...

  • 《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文章记叙了伯夷和叔齐让国不贪以及他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

  • 伯夷列传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

  • 伯夷列传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呢想让叔齐来接替自己,但是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的话,这样是不合理的。 从这两...

  • 相得益彰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相得:相互配合,映衬;益:更,更加;彰:明显,显著。 《伯夷列传》是《史记》七...

  • 穿越先秦||商纣王暴政下的忠臣——伯夷和叔齐21/28

    司马迁的《史记》列传中第一篇就是《伯夷列传》,那么司马迁的用意是什么呢?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排...

  • 读《伯夷列传》之一

    《史记·伯夷列传》学习笔记(一)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天气多云 文 觅箫笙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伯夷列传》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e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