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节读了人体的燃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同时也看到蛋白质的补充,书中作者有句话多次重复,“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可以看到严谨的饮食态度。
体力活动极少时,建议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1.2g;
运动人群、体力劳动者,建议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1.2~1.8g;
运动量越大或劳动强度越大,需要的蛋白质越多;
饮食中素食比例越大,需要的蛋白质越多;
同时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低于每千克体重2g的摄入量是比较安全的量。
最后终于轮到脂肪这个“燃料箱”了,
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里看到,最底层是谷薯类,而油脂类被排到顶端。但事实上,脂肪也有优点的,比如可以减慢胃部排空的速度,减缓饥饿感,增加饱腹感;缓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细胞膜的修复;对特定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吸收而言,都是必需品;某些脂肪酸还有益代谢;优质脂肪可以给身体提供强力的营养,从而对关节、器官、皮肤和头发进行细胞恢复。
在肉类食物中有一条有趣的规律,就是含脂肪越多的瘦肉,价格越高。这个规律有悖于我们的日常逻辑,事实上只有脂肪多的瘦肉吃起来才觉得美味,就像只有健康餐才会选用鸡胸肉,或是健身一族才只吃鸡胸肉,大多数人都喜欢吃鸡腿肉。因为鸡胸肉过于干柴并不好吃。
首先要建立在选对肉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选择有一定脂肪量的肉类。比如,牛肉中的和牛,肌肉纤维里均匀地沉淀着很多脂肪;猪肉中的排骨,实际上是含有很多脂肪的瘦肉,脂肪含量高达23%;烤鸭也是如此,脂肪含量高达38.4%;鸡肉中销量最好的鸡翅中,脂肪含量达到11.8%,是鸡肉中脂肪含量最多的位置;就连我们涮肉时也偏好肥牛和肥羊片。相比之下鱼肉的脂肪含量就比较低,通常只有5%〜10%。
可见,脂肪在食物中的作用,就是让食物拥有了香味。闻起来越香,油脂的含量就越高。脂肪不同,产生的香味也不同,就像羊肉和牛肉的味道为什么不同,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含有的脂肪不同。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健康有活力,就必须控制脂肪的摄入,也需要优化脂肪的来源。读到这里,是不是发现,如何搭配食物,让食物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安全的燃料真的是学问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