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从0-初级的阶段,从一窍不通到目前可以暂时hold住一款百万级用户的产品;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路径,还是有蛮多值得反思:
【一些大的思考点】
1.关于讨论
之前秋叶PPT有一篇文章特别好,主要讲观点和事实的区别;有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讲述观点而不是陈述事实;接纳别人的观点,辩证看待很重要。
尤其是,保持客观和理性,同理心去思考别人为什么会这么讲;而不是用自己的情绪和好强之心去争取。
“真理之上,优秀的方案至上”
一切均与人无关。
2.关于学习
“学习重要,思考更重要”;初期阶段,最不缺的就是输入,最不缺的就是知识和信息;但距离真正掌握,中间隔着思考的距离。
3.关于灵感
我们常常认为的好的需求来自3个方面:
①来自老板:老板的认知和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常态情况是高于自己的,因此大概率听到老板的并不是一种不好的做法,反而是不错的
②来自于用户反馈:用户的反馈可以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但依赖用户反馈大概率只能做出用户预期内的事情,无法真正创造超出预期的事情,因此第三点就特别关键,那就是产品经理自己的洞察
③洞察:其实也能叫做灵感;和普通的逻辑探讨和分析不一样的是,这里会涉及知识的积累和演绎能力,演绎能力才是真正区分产品经理水平的能力
这些灵感,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靠的是各方面的思考,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结合产品进行二次演绎和创造。
单纯有以上还不够,还需要修炼自己,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一个懂得把自己做好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做好产品
【近期小复盘】
1.课件库2.0
反反复复出了十几个版本,各个方向都想了;但每次都不完善;其实有几点是没做好的:
①从产品角度,很多思路不能自圆其说
解决办法:在拿出去提案以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②交互角度:用户角色和使用路径没有用好
解决办法:多磨多练,画原型是个很好的方式;不能眼高手低,还是要亲自去画
③项目角度:没有合理排期,还是会拖延;没有及时汇总多个相关方进度,导致有些混乱
解决办法:及时获取进度,然后排P0
④工作模式:自己陷入的会较多,探讨的不够
解决办法:突破自己想憋大招的心理障碍,和别人探讨并不代表自己想的不好,而死双方平等的太多;大部分的灵感都是从言语的交流上获得的。
产品经理的成长路径确实是较长的,有时也能很明显感觉确实是阶梯式上升~那就放平心态,持续修炼。
That is all ,晚安
善弈者,通常无妙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