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上了一节模拟上课,最近区赛课也在比模拟上课,马上区优青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亦是。
模拟上课如此被推崇,不禁想,要想上好一节模拟上课的关键点在哪里呢?好的模拟上课都有哪些特点?脑袋里的想法交织在一起,觉得还是要理清楚,遂有此文。
1.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这里面有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刻把握和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准确制定,还要能有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定然是环环相扣的,自然流畅的。
第一环:导入,一个有趣且有针对性的导入是绝妙的,可以使得课堂不生硬、自然。
第二环:示范,教师的示范必须能提现专业水准,自己的示范至少不能出错,再谈优美规范。
第三环:设计,拿到任何一个教材都要会教,掌握基本的流程,4~5个。
第四环:素质练习,想好与之相匹配的的素质练习,一般可以分为追加性和互补性。
2.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抑扬顿挫必不可少,这背后离不开一遍又一遍的打磨,要肯吃苦,自己练、两人练、集体练……方式多种多样,总之要把准备部分做充分,切忌不可“浑沦吞枣”,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已经很熟练了。
愈表达先成文,有时一节模拟上课稿的文档达3000字,确实很考验耐心,会有半途而废的时刻,但还是要坚持。
不要总感觉可以了,差不多了,没有10遍以上的打磨,考场上的忘词是再正常不过了。
3.表现力
其实个人感觉模拟上课的表现力更加考验一位教师的综合能力,要自然,不能过度,但也不能全然无活力。
4.精准评价
每个环节之间如何过度,如果艺术的表达觉得十分考验教师的水平。
再有就是巡回指导时的点评,在哪个环节如何点评,何时说,说什么很重要,总之少说无用之话,需要需要尽量的精简。
5.一体化
要想模拟上课出彩,还需要“一体化”来增质,这里的一体化有多个纬度。
首先是设计的一体化。对于低中年级而言情境的一体化必不可少,如:琪琪设计的一节跳皮筋课,就是用葫芦娃闯关记来设计的。
从准备活动的有主教材元素的渗透,再到真正过度到主教材以后每个环节的环环相扣,从单个动作再到动作的不断组合和叠加,都能看出其精心设计的过程。
其次的音乐的一体化,葫芦娃救爷爷从准备活动再到最后的放松都和葫芦元素有关,加强了氛围的渲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需要的一体化,整堂课没有老师和学生,只有葫芦娃、葫芦大王、爷爷,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会感到无比有趣。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些思考,暂且这样,后面若有灵感,再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