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微习惯策略可以有效消除意志力这五大威胁: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并不断拓宽舒适区。
意志力是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身体不适、心情不好、情绪不佳、外界压力、意志力损耗等的时候,也可以从容应对,完成每天要做的事的能力。
微习惯是完成小到不可思议的任务,比如每天锻炼5分钟,写50个字,看2页书,没有任何压力,所以开始就只需要一点点的意志力,只需要很少的努力,难度很低。
这样的微目标甚至不带任何情绪就可以完成,当然就不会产生消极情绪。消耗的血糖量也很少,所以在血糖低疲劳的时候,微习惯让我们更有可能行动起来。
完成微目标只会带来微量疲劳:太大的目标比如完成2000字或者跑步40分钟,会让我们主观上就高估了疲劳程度,影响精力水平和效率。大脑会体会到那种要很努力很困难才能完成的感觉,还没开始就觉得累了,想想还是不要做了,然后就不做了。但是当我们想到微目标的时候会感到精力充沛,能量充足。
我们会有“精力充足但是却不想做”、“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采用微习惯的策略,精力充足但是不想做的时候告诉自己“长期来看我还是想锻炼的,今天只是运动5分钟就好了”;“身体不好”的时候,稍微用点意志力,对自己说:“我只要完成50个字,写完50个字就躺下休息”。
2、如何利用微习惯走出舒适区
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想要看看猫喜不喜欢雪,作者的一个做法是直接把猫扔到雪地里,猫的反应是,原地站3秒钟后,不高兴地跑回屋子里。作者换了一个做法,把猫放到雪地边缘,这次猫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猫咪开始慢慢溜达,还向深处探索一番。
我们的大脑也是一只雪地里的猫。大脑天生抵触变化,好在基底神经节不会抵触微小的改变,但是它会抗拒剧烈的改变。我们不要一下子跑到舒适区太远的的地方,而是先来到舒适区的边缘。如果你一下跑到舒适区太远的地方,剧烈的变化会让你想要尽快逃离,慌慌张张回到自己的舒适区躲起来。
而如果先到舒适区的边缘,在边缘徘徊一下,然后踏出一小步,慢慢推进,就会保持我们的好奇心,不断深入去探索,舒适区就越来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