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慧
NLP卓越信念: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能量总是汇聚在焦点所在之处,意之所至,能量随来。
1
学员提问:
学生的行为真的无法理解,他似乎不能对你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答应的很好,但做出来的事情却南辕北辙,这是为什么呢?
sk回应:
我对这样的话语感受有点难过,很难过,我愿意回答你,是因为我有一个答案可以给到你。你说感觉他的大脑似乎有另外一套体系,他几乎不与他人连接,完全按照自己的那套来,现在你请老师来指点你,老师会说,去跟他大脑的另一套体系连接,他几乎不与他人连接,那你有什么办法去和他连接?如果你走到他的那套体系里面,你懂他了,那接下来他就会去懂你。这样回答你是在讲道理,讲道理不见得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因为你可能更想要一些方法,怎样去跟孩子连接。但是前提是,你自己要能够去平等和尊重,当你这样说学生时,其实你已经对他有个很大的判定,这个判定听起来真的很难过,也很遗憾,因为老师还是可以有方法的,有方法与孩子建立连接,有方法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即便那个行为可能是你不喜欢的结果,或者不是大家所要的共同效果。但那都是学生的行为,这个行为,NLP说不代表这个学生的本质。做学生的时候他会这样表现,那么想象下20年后他会怎么办呢?他还会这样吗?或许正因为他现在这个阶段有这样的行为,所以老师能够更好的帮助到他。
NLP会说,很多时候,有效果会比有道理更重要。如果没有效果,只是讲道理的话,就会像我前面所说,讲了一堆的道理,但是没有什么用,因为该不会做还是不会做。既然这个行为不代表孩子的本质,那么当我们和他内在的那一套体系建立连接时,就意味着我们看到了这个学生,尊重学生这个人。通过这个连接去影响他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方法是NLP能够给出的方法。
就如同说这是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真的没法理解,他有另外一套体系,完全按照自己的那套来,说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情绪马上开始不舒服了,甚至觉得愤怒了,同时开始有种无力感、无助感,这叫做陷入到问题当中了,陷入到问题中就会被情绪、被习惯左右控制住了,于是这个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这也叫做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往往解决不了那个问题。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句话“人们总是在制造问题的层面去解决问题,所以总是解决问题”。
NLP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看到问题没有关系,这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人没有办法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对过去的感受和想法,所以现在看看,过去有一个问题,那现在我看着这个问题,我现在要怎样解决呢,于是我就不会停留在过去,而是去看一看未来,问自己我要怎么办,我能够找到怎样的资源来使用呢?不再追问问题在过去是为什么,而是向未来寻找要怎么办,留意到感受在这时会发生一些变化,当寻找怎么办时,资源会多了,当我去追问为什么时,头脑的思考就没有那么敏捷了。
2
学员提问:
缺爱的孩子怎么样能最大程度激发潜能,有什么处理办法?
sk回应:
孩子缺什么爱?缺谁的爱?对这个问题我不是很理解,还有最大程度激发什么潜能?多大程度是最大程度?请你用一句话表述清楚。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运用了NLP的一个技巧,叫精确语言模式,把问题具体化。在NLP教练技术里面,叫5W1H的方法,也就是对问题的分析方法。
sk案例分享: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我想到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和爸爸的关系。那一年孩子上高一,和爸爸的关系是有爱的,但是常常去挑战爸爸,这个爸爸也常常想给儿子将一些道理,讲一些经验,可是每一次儿子都不喜欢听,还找出一些反驳的角度来,有时甚至让爸爸觉得下不了台。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多年,那个爸爸也知道起因是什么,他没有把孩子的反驳、对抗直接判定为是孩子的逆反。事实上是有一个起因的,儿子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在几家人的聚会中,这个孩子讲了好多的东西,有一些是这个爸爸看来不该讲的,因为讲到了跟国家的关系,跟执政党的关系。在那一次这个爸爸就跟孩子说,你这些话要回去跟同学讲怎么都可以的,但是在外面不能讲,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爱国,孩子不以为然,所以爸爸就拿出爸爸的权威教育了孩子,孩子没办法,在恐吓之下不说话了,之后爸爸再讲什么孩子都是反驳的,很多时候都让爸爸哑口无言。那个爸爸就是我了。后来有一次,孩子和妈妈在一起聊天,爸爸就插不上话,说东说西,还不停的在贬低这个爸爸,还是很有技巧的贬低,听着他们的话,爸爸就不自觉的说了2个字,说了2个字之后跟儿子的关系就渐渐恢复起来了,这2个字是“我改”,当说完这2个字之后儿子明显的愣了一下,从那一刻开始爸爸就开始努力的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固有的一些习惯、思维,去真正连接到孩子内在的系统,不再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他,而是以一种分享,经验交流,流动的方式,在爱当中去流动。
3
学员提问:
孩子请了一段时间的病假,再回去发现跟同学聊不上话了,非常尴尬,该怎么办?
sk回应:
其实孩子是知道的,慢慢的跟大家重新熟悉,知道大家的关注点在哪,我关注的多了,和大家的兴趣点相同了,大家在相同的频道上,自然就能聊上话了,尴尬也就化解掉了,所以我会相信孩子是知道怎么办的。当下发现的尴尬,这是带来的感受和情绪,感觉很不好,但是这个感觉很不好,提醒了什么呢?于是焦点就有一些变化了,提醒我关注怎样跟同学有相同的频道,共同的兴趣点,这些共同点找到了,自然就能聊上话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情况一定是这样,也不见得所有的同学一定要聊上话,对于孩子来说,他真正渴望的是希望有几个能聊上话的朋友。对于孩子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父母能帮到孩子什么呢?NLP里面有个关于焦点的观点,也是卓越的前提假设,NLP说能量总是向着焦点所在的地方流动,那么父母要帮到孩子,父母的焦点在哪里呢?是感同身受的感受到孩子的尴尬,停留在尴尬上,然后让自己像一个受害者一样觉得这是不公平的,那么这个时候自己也陷在尴尬的境地里面去。NLP的办法不要停留在问题里面,去接受这个事实,同时去看一看我现在不把焦点放在这个尴尬上,而是去看看这个尴尬提醒了我什么,我怎样有更好的方法去化解掉它,这时父母就可能会有更好的方法,跟孩子去交流这些方法。而要注意的是,不是父母想到这些方法了,就一定要去执行,而是要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去理解、去明白,让孩子知道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到他,而不是强求,更不是控制。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虽然尊重是要赢得的,但是要看到孩子,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先入为主,我是怎么想的,孩子就应该这样,孩子如果不这样,孩子就是有问题。其实孩子的问题哪里来的呀,孩子真的想有问题吗?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环境带给他的,带给他问题最多的人往往都在父母那里。所以NLP说能量总是向着焦点所在的地方流动,意味着意之所至,能量随来。有能量的时候意味着有资源,有资源意味着有方法,有方法意味着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父母成长自己很重要,父母成长了,就不会再把孩子的问题看成很多的问题,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他可能能够好过一点,而不是活在一种沉重当中。有的时候语言上的指责会带给孩子沉重,有的时候虽然不说,但是身边的人,特别是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能带给孩子很多的沉重。孩子有一个本领,孩子的本领就是不一定在理性上明白很多,但是他们天生的就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绪和感受,然后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心灵就会帮助他们做出判断,绝大多数都是无意识的,也是父母和身边的人无意识当中带给他的。NLP可以更好的帮助到父母的学习和成长,从而更好的帮助到孩子,关于NLP的感悟这是我最大的感悟之一了,从NLP这里学习并运用到的首先就是回到源头,回到问题的成因上去,回到源头上会有好多方面好多事父母自己要成长、要学习的,NLP会有很多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