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总是认为,工作和生活应该分开,上班的时候好好工作,下班的时候只有生活没有工作。但是我做的工作常常不允许我把工作从生活里完全分割出去。我们做的是留学行业,国外的学校通常都有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时差,客户发生问题可能都是在下班后,甚至午夜。不紧急的可以第二天处理,特别紧急的必须马上处理。
内心的情绪会带来身体的反应
这种状况持续了快两年,我一直跟自己较劲,一边想截然分开,一边又无法做到。因为这种苦恼,内心的排斥带来更严重的拖延症,身体疾病也多了起来。最难过的时候,每个周末都要出去上一些课程,需要借助外力和环境带自己走出被困住的痛苦。
外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那段日子,上过很多课:心灵成长、管理、领导力、性格分析、生命数字等等。也买了很多线上课,有的上完了,有的半途而废,有的至今还没开始听课。希望借助外力帮助自己摆脱困境。有时候那些宣传很棒的课程也未必适合每个人。
向内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直到前两年,我才渐渐开始接受工作生活掺杂在一起的状态。当我开始接受,我几乎没有再盲目购买过线上线下的课程。向外求助变成向内发问:这是不是我要的生活?不做这份工作我还能做什么?此刻对我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我需要再做点什么才能改变现状?
当我一遍遍追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反而发现自己不是工作生活分不开,而是能力不足够,以及对能力不足的焦虑和恐惧。
时代变化真快,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感受着变化:快递无人仓储、无人酒店/超市/餐厅、火车站/机场自助通道、快餐厅网上自助下单结帐,这一切都明示或暗示着我们:随时可能被替代。
问题和情绪背后都是需求
以前总觉得业务能力强就是有能力,其实这远远不够。发现真正的问题之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思考如何才能不被替代,就变成我的新功课,而这才是我潜意识里真正的需求。比如:练习快速切换工作场景、学习使用石墨等新工具以提高效率、学习沟通和管理情绪、学习放松的方式、学习如何把自己的能力传递给其他人、培养自己的创造性能力。
假期还是会有电话和微信进来,需要偶尔处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工作上也还是会有分歧矛盾。但我开始尝试做身份快速切换,尝试站在对方角度去沟通,不断练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一些不容易被替代的技能,比如写作。
当我切换的越快,能力越强,情绪越稳定,心理的舒适度就越高。并且,完成工作和生活的切换,还给我带来很大的喜悦感。一方面源于对自己效率和能力提升的喜悦,另一方面越来越少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情绪。
认清真实需求并为之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那句困扰我们的“工作生活要分开”只不过是一种假象,让我们看不到自己在认知上的落后和能力上的缺失。我仍然推崇:上班专注工作,下班好好生活。但我也更清楚:好好工作不代表无休止加班、顾不上喝水吃饭、没时间沟通思考;好好生活不代表熬夜刷剧打游戏、不用业余时间精进修行。
生命需要平衡。归根到底,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真正的需要,并为此而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最终实现它。做到这样,工作和生活到底要不要分开就不再是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