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古今中外的经典里,常出现一种说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种说法意境深远,令人向往,但放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印证,却难度甚高:很多发生的事,明明真的就是这么糟糕,怎么可能是“最好的安排”呢?
我最近在一个工作坊中认真检视了自己“内在孩童”的一面,对此有了不同的看法。
回忆起的画面,是童年时我因犯错被母亲赶出家门,半夜蜷缩在屋外墙角,内心翻腾,五味杂陈,懊恼、埋怨、忏悔,全都涌上心头,全然无助的那种状态。如今的我,回头看那一幕,却突然领悟: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今的我,看到当年的母亲着实已经尽力了。她没受过教育,少小离家,无亲无故,只身抚养我这不甚受教的顽劣小孩,她到底该如何教育我呢?即使带着深深的母爱和期待,她必定也充满焦虑和无助,再加上不可能有任何他人帮助,最后只能以最严厉、看似最无情的方式对待我。
如今的我,看到当时的自己,也已经尽力了。幼年的我,充满生命力,对一切都好奇,都想尝试,明明知道是错的,也忍不住要经历一番;明明知道会受到严厉的责罚,仍然不计后果。但在内心深处,我仍感知到母亲的苦,感受到斥责棍棒背后深藏的母爱,因此虽胆大妄为,却不至一错到底。
如今回顾当年的自己,如果在严厉管教下完全顺从,可能我会成为一个乖小孩,但人生必然因此受到局限;如果在棍棒下彻底叛逆,则难免步入歧途。我最后的选择,是不知不觉变成了“双面孩童”,在成人的世界扮演“求生专家”,在大人鞭长莫及的天地则“放胆乱玩”一通。如此塑造了自己的人生原型,也就这样活了半辈子。因此,成年的我一直在社会轨道边缘游走,既不完全守规,也不全然脱轨,如此跌跌撞撞,干了不少荒唐事,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可以说,前半生基本上是照着童年的原型活的。
至于“双面孩童”的议题,则成为我后半生做的主要功课。靠着自己一步步地学习和修炼,我把孩童时期形成的“求生专家”和“放胆乱玩”的双面人生,通过不断觉察和整合,重新融为一体。这个过程,也是充满喜悦和感恩的。如此回头看,难道不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每个人都尽力了,结果也各安其分,除了感谢,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指当下发生的那些事,而是指当事人通过不断修正和觉察后,蓦然回首时内心发出的那一句:啊,原来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