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去旅行

作者: 陌上闻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2-01 12:0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在门内很久了。一个偶然,一个放手,促成了这次短短两天的天津之旅。

    01

    “中午剩下的菜,晚上想吃就热一下,不想吃就倒掉,把盘洗刷干净。我和儿子大后天回来,不会看到菜长成森林吧?”我边说边比划着,对他有一份不放心。

    他则对我有十份不放心,不停地碎碎念:我在你的钱包里放了八百元,以备急需。带个喝水的杯子,这个不行,要保温的,咳嗽时喝口。穿什么上衣、裤子?别穿那双白色旅游鞋了,配黑裤子不好看,最好穿平底的黑皮鞋。候车时看好车次、地标。一般座位底部会有手机充电口,没有的话,就用带去的充电宝,注意插口,别硬插,你看,这边窄、那边宽,充电宝和充电器放在背包的侧面。我给你手机下载了打车软件,到天津后,你先用原来的打车软件试一下,不行的话就用新下载的。到天津后多和儿子聊聊天,别两人都抱着手机。别忘了吃“狗不理”包子。去玩的地方事先上网找找,要不就跟着当地旅游团……

    唠叨,从昨晚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下午去的路上。得到的是——我“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真娘们!”

    嘴上硬气,心里则发虚。

    儿子从外地坐飞机回家,因天气原因中途滞留天津。若是改成坐动车,由于没有直达车,我们得驱车到青岛接他,这样,半夜才能回到家。为安全起见,只好让他在天津住一晚再回来。又想到回来很容易躺平,于是先生提议:去天津陪儿子玩两天。他工作忙,我一个人去。

    因看望照顾父母,几年没出去的我,就这样被推出门,来了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好多年没有一个人出行了,家庭出行时,诸多事宜都由他搞定,我多数只需要跟着走就行了,他的话——我“就是个拎包的”。经过多年的婚姻生活,我终于被他“培养”成了一个他口中的“笨人”。

    这不,在去往高铁站的路上,他一边开车一边又感叹地说:“真不放心啊!我怎么感觉像送孩子出行……”想起什么,他又接着说,“是不是作妻子的都这样?我看了一个视频,一对夫妻在路上,停车后女的去买饮料,回来后直奔他家车前面的那辆车就去了,他丈夫旁白——笨老婆有时在外面还上错厕所。”

    我会心一笑:“还真是一样一样的啊!”

    车内飘着悠长的歌声,前方有一枚柔和的圆月,大后天,我和儿子就回来了。

    02

    我还在动车上,手机里,来自那父子俩的问候此起彼伏,在老家的先生提醒“到站的时间”,在天津的儿子提出“来接站”。

    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儿子没有来接站,但当我坐出租车到达他入住的酒店时,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出租车的门就开了,儿子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面前。一年没有见着儿子了!

    当晚,由儿子上网查阅,娘俩商量后,确定了游玩景点。如果先生一起来,这些事无疑全由他一人包揽,我们娘俩则是“甩手掌柜”。从第二天起,打车、吃饭全由儿子来办理,费用全由儿子出,已上班一年的儿子,被迫“主事”了。当然我也参与意见,不似与先生在一起时什么也不管。

    第二天上午,游览了“五大道”。

    在寒风里我们先是随意地转,看了看众多的小洋楼,确实古色古香,洋里洋气,充满了欧式风格的美。马拉的观光车,还有人力三轮车穿梭其中,一时间,竟有些许恍惚,仿佛来到了清末民初。

    儿子给拉观光车的马拍照,我则盯着马那双善良的大眼睛研究了一番。

    正好有人力三轮车师傅过来问询,于是花了九十元钱,由师傅拉着我们游览了四十多分钟。师傅边骑车边讲解,个别景点处还停下来,给我们拍拍照。

    师傅讲得不错,虽然他背对着我,但我还是频频点头称是,其实他口中的故居名人,我多数不了解,回家后得多多补历史课。

    下午又去了意大利风情旅游区,这是正在开发的新旅游区,原为意大利租借地,几乎包含了此国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是近代此国在国外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

    就在这儿,儿子请我吃了西餐,感觉还不错,就是吃饭的工具用起来不方便,又是刀,又是叉的。我和儿子说:“还是我们中国人聪明,一双筷子全部搞定。”儿子附和:“就是。”

    游览景点时,我一直有着私心杂念,那就是在平台上日更的事。

    我留心建筑物上的每一块标牌,就餐时给菜单拍照,离开时再一次观察和感受周围,寻找特殊记忆。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而今风云变幻,古旧的西式建筑物外面,我们新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形成今昔对照。

    “奋进伟大征程、谱写时代华章”的标牌,在候车时,我在一家小店的墙上发现了它,于是拍下留作素材。

    我像一只八爪鱼,伸出所有的触角去感知外围的一切。儿子也忙着拍照留念。我们各取所需。

    03

    站在古文化街入口,朝里一探,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气息扑面而来,立刻觉得来对了地方。

    这儿很像家乡的东夷小镇,只不过相较于我们的海滨旅游小镇,这儿面积更大、功能更全,是集旅游商贸、民俗文化、购物休闲、健身娱乐、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最大的区别是,东夷小镇建设于2012年,而天津古文化街最早形成于1404年,2003年修复扩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漫步其间,目不暇接,古街两旁琳琅满目,热气腾腾。街区走向自然曲直,错落有韵;一座座仿明清建筑,层高均为一、二层,小巧别致;商店铺面长短有序,鳞次栉比,各色饮食小吃、古玩玉雕和民间工艺品应有尽有。这座古街到处洋溢着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到处充满着丰盈与活力。

    随意走进了“泥人张”店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小泥人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中一对“亲亲奶奶”的小泥人,穿着开档裤的小娃娃双臂张开,通红的小嘴巴张着,娇憨可爱,旁边的老奶奶慈眉善目,开心地眼睛眯成一条线。此情此景,令人忍俊不禁。

    儿子继续出资,请我吃了粘粘的黄米糕、喝了甜甜的津门雪梨汤,还品尝了大名鼎鼎、小小个头的“狗不理”包子。

    最后,我们步入一家二层楼,观看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曲艺相声。

    “津门相声美名传,哏都茶苑艺非凡”,正如台上两侧的对联所言,演员们向我们展示了精湛的块板、相声等国粹艺术,台上台下,互动连连,会意之笑,此起彼伏。

    在温暖的小剧场里,品茉莉花茶,嗑瓜子花生,熏陶着传统文化,真是惬意极了。

    最后一个相声,是关于天津人性格方面的,它拨动了我探究当地人的心弦。

    04

    在天津两天半的停留里,我们母子俩相处的主旋律是和谐,没有他那性格急躁的老爸在旁边聒噪,慢性子的我俩甚是自由自在。尽管如此,我和儿子还是在对人的看法方面,产生了分歧,有一些看儿子(妈妈)不惯。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秉持“穷家富路”的原则,但还是在打车时“能拼则拼”。出租车来了,我朝里一瞅,一位女士坐在后排,想也没想,我对着儿子示意:“你去前面坐吧?”

    没料到儿子来了一句:“妈,您到前面坐吧?”

    咦?未及多想,我坐到了副驾驶座上。

    就听后面儿子问那位女乘客:“姐,天津哪些地方有特色小吃?”

    女乘客挺热心,侃侃而谈。

    听着听着,后面儿子猛然冒出这么一句:“姐,你在哪儿上班?”

    “律师事务所。”

    “姐是律师啊,我也是学法律的。你多大岁数啊?”

    什么情况啊?我这个老妈难为情地无声地笑了。

    “我三十岁了。”

    “你看上去很年轻啊,我还以为你二十几岁呢!你结婚了吗?”

    我更加难为情了,笑出了一点点动静。

    “结婚了。”女乘客坦然回答。

    “姐,方便加个微信吗?”

    “我该下车了,下次吧。”

    回到酒店后,我第一时间委婉地批评了儿子:“在外面别随便要女生的联系方式,人家也许会认为你是坏人呢!”

    “妈您这是老观念了,人家不会这么想的,刚才她都拿出手机了。”儿子笑眯眯地又补充了一句,“同行业,又是外省,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这一次是我看不惯儿子,另外一次就是儿子看不惯我了,事情是这样的:

    在游览了古文化街后,我们决定去看看“瓷房子”,根据查询当地的旅游景点,“瓷房子”是游客的打卡点。儿子通过百度地图一查,两个地方相隔很近,也就三公里的路程,于是打车前往。

    在车上,我随口问司机:“师傅,瓷房子怎么样啊?”

    “嗨,依我看,就是一个有钱人,买了一个破房子,弄了一堆破瓷片镶在上面,里面就是一些破家具。”

    这位师傅,身上有“哏都”的哏劲儿。人,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景,我这么认为,于是开始问东问西,他也热心地告诉我,哪儿的大麻花是手工制作的,可以带回家;哪个名人的故居,值得一瞅……

    一路,儿子全程看手机。下了车后,他颇有怨言地说:“妈,您听他叨叨!这么短的距离,花了二十元,尽带着我们绕路了!”

    上午的一幕又重演了,同样的距离,昨天坐出租花了三十多元,而上午,因为我这个好学的老妈把司机当导游,也不知是绕路了咋的,结果花了六十元打车费。

    求同存异,以上两个小分歧,不影响我们母子的友谊。回到酒店后,他支起笔记本电脑,继续学他的“法学”,而我,把“学习强国”平台的“本地频道”转到天津。里面有这么一项内容:

    新年之际,著名作家冯骥才先后推出经典系列小说“俗世奇人”的最新一集《俗世奇人(肆)》以及《俗世奇人新增本》,继续让读者感受天津人身上的那股天津劲儿——强梁、爽利、好胜、幽默、义气、讲理讲面……冯骥才坦言:“写作是心灵的事业,不能说成瘾,但我承认自己写‘俗世奇人’已经成瘾……吃喝穿戴,言谈话语,举手投足,都是那时天津卫很各色的一套,而且所有这一切全都活龙鲜健、挤眉弄眼,叫我美美地陷入其中。”

    这段话,我得好好琢磨一番。另外,把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列入阅读书目,体验一下“挤眉弄眼”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我这个老学究下一步的功课。

    沉浸于各自的学习,在这方面,我和儿子殊途同归。

    05

    因为节前闭馆,没能进去一观,单从瓷房子外面看,已觉眼花缭乱。

    我想,这绝非那位司机说的“一个有钱人,买了一个破房子,弄了一堆破瓷片镶在上面。”猛一看,在无数瓷片的装饰下,这座瓷房子宛如童话里的宫殿,闪耀着梦幻般的色彩。细瞧下更有乾坤,其门口和外墙镶嵌着一只只完整的大花瓶,花瓶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偶有裂纹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意犹未尽,查了一下资料,才知这座瓷房子原来是一座法式洋楼,2000年,国人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将这座百年小洋楼买下后,使用了4000多件古瓷器、400多件汉白玉石雕、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做了洋楼的装饰材料。其中那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和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

    这绝非一个花瓶式的瓷房子,而是有创意有历史的博物馆。

    创意很重要,但灵魂更重要。这就像写文章,素材再精彩,也如一堆碎瓷片,只有经过加工把它们镶嵌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精美的“瓷房子”。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是“瓷房子”闪耀世界的主要元素吧。

    离开瓷房子,我和儿子在寒冷的傍晚漫步于大街小巷,不少名人的故居隐于众多的店铺之间,“张爱玲故居”吸引到了我们,门口竟然未设收费点,那就进去一观。

    张爱玲穿着旗袍优雅而高傲的画像,古旧的木桌上摆放的玫瑰花,环绕其间的爵士风格的音乐,一种旧上海的氛围环绕期间。可再往上瞧:原来是一家普通的茶饮店。

    一幅画像,一枝花束,一首乐曲,小小茶饮店,立刻有了故事和情怀……

    旅游结束了,我和儿子回到了家。家门关上,一切归原,也有不同,于丝丝缕缕间。

    先生还是没有闲情听我说“瓷房子”。我一直惦记着那个小泥人,后悔没有把它买下来。儿子则一心去附近的大海看看,顺便发个朋友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门,去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ji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