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臧武仲:即臧孙纥(音hé),又称臧孙、臧纥,谥“武”,臧文仲之孙,臧宣叔之子。鲁国大夫,封邑在防(今山东费县东北)。
臧武仲早年长于宫中,深得鲁宣公夫人喜爱,并被立为臧氏的继承人,曾任司寇,《左传》曰:“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但终不能见容于鲁国,先逃到邾国后又逃到齐国。
臧武仲很有智慧,逃到齐国后,齐庄公很赏识他,于是就想把田地赠给他。但臧武仲看到齐庄公之所为,就预料到齐庄公不能长久,所以故意在谈话的时候激怒齐庄公,齐庄公也就没有给他田地。所以后来齐庄公被杀,臧武仲没有受到牵连。
公绰:即孟公绰,鲁国大夫,三桓孟氏族人,《史记》说他是孔子所尊敬的人。他廉静寡欲,但短于才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
卞庄子:亦称管庄子、卞严子、辨庄子,春秋时期鲁国卞邑(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大夫。
卞庄子是鲁国著名的勇士,皇侃在《论语义疏》中说他能够单独与虎格斗。《史记·张仪列传》中有“卞庄刺虎”的记载。
《韩诗外传》卷十记载,卞庄子是个孝子,母亲在世时,他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看不起他,国君羞辱他。
及其母死三年,鲁国兴师伐齐,他请求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以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冲杀七十人而告阵亡。
《荀子·大略》曰:“齐人欲伐鲁,忌卞庄子,不敢过卞。”
要:象形字。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为“腰”的古字。
如《墨子》:“昔者,楚灵王好细要。”《楚辞》:“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荀子·礼论》:“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
由于腰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所以“要”又被延伸指重要、要点、纲要。如《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汉荀悦 《汉纪·昭帝纪》:“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要也指邀请、约请,如晋·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出,要项伯。”《世说新语·汰侈门》:“石崇每要客燕集。”
要也指拦阻;截击。如《孟子·公孙丑下》:“使数人要于路。”《史记·刺客列传》:“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
全文理解为:
子路问怎么样才能算成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聪明明智,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教化,也就可以算是成人了。"又进一步说:"现在讲的成人未必这样,见到好处就能想到道义,遇到危急时刻肯于领受使命,长久处于穷困之中却不忘记平生所立的诺言,也可以说是成人了。"
此章是孔子的成人论。朱熹说:"成人,犹言全人。言兼此四子之长,就能智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
成人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三观"的形成,用今天的教育思想来说就需要生命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刘向的《说苑.辨物篇》里记载颜渊也问过类似的问题,颜渊问成人之行何若,孔子说:“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辨,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
孔子认为:成人既要通天道,又要通人伦,并要达到穷神知化的境界。
可见,成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教养,或者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总之,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一代名臣张居正
公元1537年也即明朝嘉靖十六年,主持湖北武昌乡试的湖广巡抚顾对一个13岁的考生进行了“特别关照”:故意将那个优秀考生从录取的最高名次上划掉,让他落榜。
奇怪的是,两人此前没有仇怨,甚至还是忘年交,他们就是“史上十大名臣”之一的张居正和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
张居正原名张白圭,12岁参加童试时,深受荆州知府李士翱喜欢,所以将其改名为:“居正”,旨在告诉他要从小立志,尽忠报国。
顾璘认为张居正非同一般,但是13岁中举可谓年少成名,此时心性未定,过早进入官场必定沉沦于风花雪月、舞文弄墨,不如趁他年龄还小,打压打压他,让他明白自己的渺小,如此方能真正的宝剑锋从磨砺出。
江陵才子张居正落榜,这让此前从来都是顺风顺水、心高气傲的他无法接受,在家里枯坐了整整一天,第二天茶不思饭不想,又过了几天,还是接受了现实。
很快,他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埋头苦读三年之后,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了一名少年举人。
这时,顾璘解下犀带送给张居正,并且说:“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1547年,23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几十年后成为一代名臣,主持了著名的张居正改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张居正中进士这一年,他刚二十出头,算是少年得志,这时候的大明朝是嘉靖皇帝,是个“不务正业”的帝王,整天躲在后宫炼丹修道,为了他的养生之术,差点被十几个宫女勒死,虽然嘉靖不喜欢上朝,但他仍然紧紧掌握着大明的权柄。
刚开始的权臣是鼎鼎大名的严嵩,他权倾朝野二十年,而且颇受嘉靖的赏识,史料记载: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后来的首辅徐阶跟严嵩斗了十几年,终于扳倒了这个大奸臣,自己坐上了高位;再到后来高拱,而张居正在这几位人中游刃有余,靠着权谋和高超的政治手段,终于在隆庆六年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呈现出一幅萎靡不振的景象。张居正为了振兴朝局,就必须要改革,虽然此时的他已经大权在握,但改革必然会侵犯到某些人的利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仍然排除万难,开启了他的改革之路。
到了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过世,按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这个时候张居正是要回家丁忧的,比如早年的严嵩,就因为放弃官位回家丁忧赢得了一大波好名声。
而这时候正是革新吏治的关键时刻,如果张居正辞官丁忧那就功亏一篑了,而张居正为了改革大计,选择着孝服办公,并没有回家守孝。
这让一大帮人抓住了把柄,纷纷以不符合礼制攻击张居正。一方面,在改革中,张居中确实得罪了不少勋贵,侵犯了不少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从明朝孝道来看,张居正的行为确实有悖常理,这让一些沽名钓誉的人也抓住了把柄,企图借张居正的不孝为自己赢得好名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居正成了众矢之的,一时间,朝臣们纷纷上奏皇帝,要求张居正应该按礼制回家丁忧,甚至出现了攻击张居正的大字报,在街头巷尾传送。
面对这种种困难,张居中镇定自若、从容应对,最终实现了改革抱负,尤其是吏治方面,在张居正当权期间,较之前有明显好转。
张居正也善于用人,殷正茂、凌云翼都是他的得力干将,正是因为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张居中才能顺利完成改革,而后期掌权的审时行,更是在张居正的手下历练多年。
张居正在后期,向万历皇帝推荐了申时行,举荐他进入内阁。从万历十四年开始,万历皇帝就开始学他的爷爷嘉靖皇帝——从此君王不上朝。而后期朝廷的大小事情,都落到了申时行的头上。
张居正去世后的十来年,大明王朝也算是按正轨在发展,这一来是张居中早期改革的功劳,二来是有申时行的中枢调停,这才稳定了大明的局势。
遗憾的是,张居正则最终还是没有守住初心,他在尽心竭力治理国家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享受生活。
戚继光是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他曾给张居正写信,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并经常给张居正进献财物、美女、珍宝。张居正被抄家时,被抄出不少钱,可见张居正还是有很明显的生活作风问题。
据说,张居正有一顶巨大的轿子,需要32人才能抬起来,这轿子内部不仅有办公区,还有休息区、卫生间等等,另外还有两位侍从。
张居正自己享受奢侈的生活,却一直要求万历要勤俭节约,在万历眼中,张居正就是个不称职的老师,一怒之下,抄了张居正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