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菀(yù):树木茂盛。尚:庶几。蹈:动,变化无常。暱(nì):亲近。靖:安定。极:同“殛”,诛杀。
2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愒(qì):休息。瘵(zhài):接近。迈:行,指放逐。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傅:至。居以凶矜:他必置我于凶险之境。
【赏析】
《菀柳》一诗的作者,是一位耿直而愤激的官吏,他才华卓著但未被重用,冷眼于当朝的黑暗统治,不满君主暴虐无常,悲慨至极;可能他还受到了难以言说的不公平待遇,非常伤心失望,于是作歌警醒同事和世人,让他们警惕无道的君主,千万不要前去亲近。
首章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起兴,作者使用祈使语气,劈面直陈、突兀强硬,产生极强的表达效果,发人深省。一方面,诗句传达出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另一方面,这样的开头也让读者感到一丝茫然不解,产生进一步追问缘由的兴趣。在炎热的夏季,四处骄阳似火,唯有茂盛粗大的垂柳撑起一片绿荫,营建出一座温馨凉爽的避暑胜地,让人观之便无限欣喜,但作者为什么说不可以进去休憩呢?并且还如此绝对、信誓旦旦,让人听罢心生犹豫和畏惧。
在这里,作者用柳荫的阴凉,比喻君主之侧貌似光彩舒适,君主的位高权重,正如柳树的粗大茂盛,会让很多人产生亲近、寻求庇护的欲望,但殊不知,那里凶险无比,并非真的好去处。这种先设疑问的写法,便于下一步的铺展和分析,也利于读者在不经意间对诗人所陈之事增加印象,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就所陈之事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上帝甚蹈,无自暱焉。”君主太过暴虐无常,心狠手辣,朝令夕改,危险至极,万万不可亲近,否则必然自招祸害,甚至最终弄得性命不保。然后,作者唯恐未能说尽,也担心旁人不信,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警醒旁人:“俾予靖之,后予极焉。”当初君主请作者入朝,共商国事,一团和气,但时日未久,君主就莫名其妙地将其责罚,使其饱受苦楚。此章每句结尾都为“焉”字,呼告语气强烈得无以复加。
作者一经倾诉,便扯开了往日久经潜藏的话题,心中感慨喷涌而出,此刻心潮澎湃,怨怒正盛,单单一章的呼告当然无法尽数消解。于是,在第二章中,作者继续一吐为快。诗作运用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两章结构相同、内容相似,仅易数字,反复咏叹,以相似的语调和口吻,进一步强化诗人的谆谆告诫和拳拳用心,感染力获得无限叠加,情感势头迅速高涨。
前两章的感情蓄积,使诗人的视野、胸怀变得无限开阔,他昂头看天,看到振翅高飞的鸟儿,心有所思,话语变得更加激切。在此基础上,诗人笔锋转向,由对众人的诉说警戒,变为了对统治者的怒斥,将众人远远抛开,把所陈言语的对象直指统治者:“有鸟高飞,亦傅于天。”作者以所看到的鸟儿比兴,着眼其飞行高度,言其再高也有限度,不会高过苍苍青天。而统治者的心思却丝毫没有限度,反复无常,不可推测。
“彼人之心,于何其臻”,反问的语气,斥责的口吻,显示出作者对其德不称其位的反感和抨击。最后,作者又一次地提及自己的悲惨遭遇,“曷予靖之,居以凶矜”,往日的痛苦经历总是不停地浮现脑海,作者的内心定然时刻未能安宁,其受到的苦楚定然非比寻常。他对于统治者的质问,虽显得过于单刀直入、激切无比,却是有因可循,情有可原。
诗作情感激烈、说理严谨,以事实服人,通过比拟、警戒、劝告、直陈等多种表现手法,传递出诗人的拳拳真情和无限怨恨。结构上,一气呵成,脉络清晰,上下连贯,以气御文,产生了极大的情感效果。作者通过寥寥数十字,将一个不得人心的君主以及一位严词质问的受难诗人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