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就算没有看过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也不会没有听过这部电影的主旋律。我倒是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都听过,而且百听不厌。就像有些网友说的,这首曲子已经刻进DNA了,想忘也忘不掉。
最近在大银幕上欣赏《天空之城》,给人的感觉就像“新鲜出炉”的作品,看不出什么岁月的痕迹。影片不仅想像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制作水准精良,画面清新唯美,完全不输同类型的迪士尼大片。
这部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和那首优美动听的主旋律一样,早已走进那些小朋友、大朋友和老朋友的心里,成为几代人成长过程中的共同回忆。
电影从片头开始,就气质不凡,风车、云朵、飞艇、烟囱交织在一起,充满浓浓的后工业时代风格。片中描述的故事也是从天上开始,在地面上展开后,又重新回到天上。
整部影片就像一个设计精巧、注重细节的探险游戏,先布下一堆谜团,然后通过不断变化的视角和柳暗花明的情节,逐个解开谜团。在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思考的空间。
作为宫崎骏早期自编、自导、自画的作品,影片的完成度相当高,不管从视觉效果还是内涵深度来看,都非常惊艳。
难怪三十七年过去,影片既没有褪色,也没有过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度仍然很高(今年6月初重新上映后,票房已经过亿)。我去影院观看的时候,偌大的放映厅也坐了不少人。
真没想到一部完全去商业化的动画电影,在商业化的时代还能被势利的院线和注意力有限的观众如此宠爱。这可不是单靠打情怀牌,就能做到的——一方面离不开影片多年来积攒的口碑和人气,一方面也离不开制作团队的工匠精神和超前意识。
影片涉及到了反战、环保、科技滥用等诸多大众关心的议题,自然会引发人主动思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且这些议题永远不会过时。
我们现在的生存处境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除了物质更加丰富、科技更加发达以外,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同样要面对国家之间潜在的战争威胁,同样要面对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以及同样要面对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
宫崎骏的电影之所以老少皆宜,就是因为好看(画面精美)又耐看(内涵丰富),不仅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而且既有灵性,又有理性。哪怕是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去看,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去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样的电影当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和其他宫崎骏的电影一样,《天空之城》也是“虚实”结合,既谈理想,又讲现实——天上是美轮美奂又充满科幻色彩的理想世界,地下是旧工业时代背景下充满烟火气的现实世界。
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更加好奇地上的人怎么会到了天上?天上的人怎么又回到了地上?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看热闹(精彩生动的故事情节)的小朋友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疑问,只管跟着剧情走就是了。而看门道(故事的背景和内涵)的成年人也许疑问会越来越多,直到看上好几遍都不能释怀。
我对电影中的某些片段就特别纠结,甚至到了细思极恐的地步。比如片头的信息量极大,各种自然元素和工业化元素混杂在一起,是想展示人类工业文明由盛到衰的过程,还是想暗示人类与自然作对,不如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存?
又比如那个造型奇特的机器人是自己掉下来摔坏的,还是被人为损坏的?它袭击军队,不惜一切代价接近小女孩,到底是出于善意想救她,还是出于恶意想控制她?
在我看来,那些相貌丑陋的海盗们都比复杂的机器人单纯可爱得多,至少不会占用大脑太多内存。
这正是经典电影的魅力所在,会让人像翻一本书一样常看常新,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心灵成长的养分。
尽管再好看的电影也有落幕的时候,但我们仍然祈盼心中的“天空之城”永远纯净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