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好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者: Jun哥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7-04 21:15 被阅读62次
    图.jpg

    上次工程硕士论文答辩,期间休息,某位学生便和老师攀谈起来,既没说自己有没有科研项目可以和学校合作下?却谈起自己工作这几年的感受来,说在学校就是简单一些,企业怎么“斗争”复杂云云。并没什么实质内容。

    末了,感觉像是得到了这几年最大真传似的,刻意加重了语气:
    “我发现呀,工作之后,语文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经常要写点东西,用处很大,可是每次都憋不出几个字,写出来的感觉也是没什么内容”
    我听了,感觉还挺对。

    语文能力,归根到底就是文字表达能力,而文字表达的意义就在于要准确的把你想要表达思想或内容的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这个过程,不仅要求要把你脑海里的思考诉诸文字,精准传达,还要让读者读罢能明白你的意思,甚至感觉此文不错。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而当读者发出一声赞叹,说道“这篇文章写的可以啊”的时候,我们一般就会称作者“文笔不错”。
    那么,好的文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文笔好该具备一些什么基本要素呢?我觉得,一般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
    (为了消除开篇难免引起的歧义,插句话,我可不是和他攀谈的老师,而是和他一起接受答辩的学生,谁让他就做我前面,话还挺多。。。。)

    1、情感:真情实感胜过一切文字技巧

    我为了写好这篇小文章,我又重温了下前段时间重新火起来的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
    文章不长,估摸着5分钟就能读完,语言上近乎白描,并无华丽的辞藻与修饰。
    可就是这篇文章,被大家称为“可入选语文教材”且感动了无数人的眼泪,靠的是什么呢?
    文章最后有作者简介,讲了这么一句,“文中描述场景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我觉的这或许就是这篇文章让人感动的精髓所在。

    文字表达,在看似重要的表面文字技巧的背后,在更深层次的地方实际上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说,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可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让人产生共鸣呢?

    只有真实,唯有真实,才是共鸣的基础。

    你眼睛看到的,你耳朵听到的,你鼻子闻到的,在这些感官之后,你内心感受到的,你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把这些真实的情感体验传递给读者,读者才能达到“感同深受”,共鸣才有了基础。
    情感这东西,看似玄妙,实际上掺杂一点假都不行。就说《卖米》吧,没卖过米,没担过米,没经历过卖米时候的讨价还价,是“编不出”这么好的文字的。即便能编,读者也不会买账。推而广之,我们说某某演技差,觉得假,实际上就是透过其表演体会不到背后的情感,就在那机械的“演”,怎么让人共鸣呢?

    于是,以这个黄金尺度去看一些好多流传至今的文字,你就会发现真正的秘密。

    李斯的《谏逐客书》号称千古政论名篇,可影响力估计还是比不过他死前满含愧疚怀念和儿子说的那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韩愈,古文大家,被后人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可我们课本里选的却是他满含苦楚心酸的《祭十二郎文》,离我们近的,如朱自清的《背影》,大家请闭上眼睛想想文中老父亲越过站台买橘子的场景,是不是也是似曾相识?

    因此,好的文笔第一条,必须是情感,且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情感,而绝非什么技巧。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说描写冬天,一句“冬天来了,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便胜过一切堆砌的辞藻。
    为什么?因为情感和真实往往才最有力量。

    2、结构:层次分明,张弛有度

    如果写文章好比盖高楼,那么地基要扎实吧、除了挖地基,怎么筹建材料,怎么一层一层的盖起楼来,总有个策略问题。
    而对文章结构的强调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技术论文和政论文(或议论文)。
    但凡写过技术论文的,就知道论文整体套路几乎“死板”。有人开玩笑说,写科研论文,往往会对摘要、引言、结论这几个字刻骨铭心,而即便是摘要,也是有严格的要求,论文这么要求结构严谨,就在于论文是以逻辑推演为工具,必须要求一板一眼,稳扎稳打,必须要求文法结构森然。

    那文学类作品是不是就不要求结构严谨了?错。散文尚且要“神散形不散”呢。
    古代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的传统套路,似乎还被人诟病,其实,按这个套路来写高考议论文,基本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举个例子。
    上文说到的李斯《谏逐客书》,要知道,李斯的目的其实是要说服秦始皇不要炒他鱿鱼,随便一想,这显然是个难度极大的技术活,纯发牢骚?显然不行,且在秦始皇前发牢骚,体验车裂或腰斩的概率比较大,纯卖情怀?老秦也不是文艺青年,也不吃你这套。

    于是乎,李斯先说人,说百里奚、蹇叔、商鞅、范雎这些不是本国的人,却能让国家如何如何牛,然后再说物,什么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这些东西秦国不产吧?还不是让大秦所用?最后,小小升华一把,“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总之,画外音:大秦要NB,就不要炒我鱿鱼,完美!)
    秦始皇一代雄主,被这样“有理有据、层层递进、张弛有度”的三板斧下来,也颇具效果。
    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唯李斯一人而已“,而所指文章,就是这篇《谏逐客书》。
    因此,好的文笔第二条,是文章结构,要层次分明,有理有据,是好文笔的第二个要素。
    (温馨提示:本文也借鉴了公众号写作的常见套路,即一段开头啰嗦几句,而后123分段叙述,避免大段文字集中,采取分段碎片式,读者可注意观察)。

    3、行文:不拖泥带水却又准确有力

    有考证说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开头其实描写了“环滁”周边东西南北的基本情况,但后面觉得太啰嗦,就删除大段文字,仅仅保留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就足矣。

    中国古代诗词,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能不能达到意无穷的境界另说,但最基本的“言有尽”就是说文字要简洁清爽,不要拖拖拉拉,能一句说完的话不要喋喋不休。但简洁不是简陋,该具备的基本要素要有,就是文字表达要准确。

    比如新闻写作的5W+1H法则,就指明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
    而和行文简洁相对的,就是行文拖沓,或者说记流水账,而流水账是写东西最常见的弊病。很多时候,写作能力不强的往往会任自己的思绪泛滥而下笔也泛滥,当收不收,当止不止,一味的写到哪是哪,最后读者读完也不知道你要表达啥?!

    好的行文章法,好比半自动步枪,不废话,突突突,短平快的解决问题,与之相对的,则好比泼妇打架,咋一看力气蛮大,实则乱打一通,往往一招即秒。

    再回到开头的《卖米》,可以看到,全文整个时间线是比较清晰的,从卖米前的姐弟之间的对话,到卖米的过程(才开始的议价到后面没有卖出米的记述),再到米没卖出,又担着米回家,母亲的愧疚,再回到结尾“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哭去吧。可我实在太累啦,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废话不多,言简意赅。

    因此,好文笔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行文要力求简洁有力,当然,能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就是上乘功力了,达到这层境界的文字是什么样的?下段将会提及。

    4、音律:读之有金石之音,思之有如墨画卷

    元代大家赵孟頫有个观点,就是“书画同体”,即“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牛人毕竟是牛人,以一己之力把刻板的楷书挤进楷书四大家,前三个还都是盛唐时的大牛,现在去看他的字,的确有种灵动飘逸的风采,方块字像画一般的境界,的确高山仰止。

    那么,文字还能和什么相通呢?答,音律。

    其实,讲道理,音乐的威力不小,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听一场音乐大趴,居然能让人忘却食欲带给人的快感,况且,文字不是写在纸上死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语言读出来活的东西,既然需要读,那么节律就自然在其中了。

    中国最早的诗歌文集《诗经》好多就是民间的类似歌谣的曲子,至于诗词,自不必说,平平仄仄平平仄,一曲大江东去,没个关东大汉酣畅唱出,显然意境有失,而杨柳岸晓风残月,没个动人的小姐姐娓娓弹出,又何来婉约之姿?

    而很多时候,你或许难以明白字意,但念出来就是说不出的畅快与舒服。
    到这就不得不说千古雄文《滕王阁序》了。
    多的不引用,就看要求背诵的一段: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你说你不知道典故,或者难以明白王勃想要表达的意思,没关系,拿一本新华字典,把这些字注音出来,然后给我大声的念上几遍,声音越大越好!是不是觉得像在KTV里嚎了一嗓子?莫名的畅快淋漓?

    所以,与其有时候在KTV公鸭嗓嚎“死了都要爱”,高音还够不上去,不妨自己拿个吉他,闭上眼,调整好情绪,来一把痛快淋漓的《将进酒》。(网上中科院教授的视频自己去看)。

    这就是文字金石之音的魅力。

    但有音乐感再来点画面感就绝了,还是以《滕王阁序》为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把词拆开,再重组这个画面,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去想象去体会,是不是觉得天高海阔?而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单个景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到这一层的文字功力需要十分了得,在古代文学里,由于诗词曲赋的存在,大多数人还多少能体会,但自五四运动推广白话文后,普通写作对于音律的强调就有所下降了,但也并不是没有,最后,来一篇毛主席的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镇镇楼,注意最后三段文字。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问:好的文笔需要的几个要素是?
    答:1。。。2。。。3。。。4。。。

    真的写完了。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笔好是一种什么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vy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