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侵删
历经146个日日夜夜奋笔疾书,终于写就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我这四十年》,确实花费了不少时间,一刻都不敢耽误,基本上保持日更1000字。5个月下来身心俱疲,真的是太累了,最明显的就是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当写完最后一个字我就倒头便睡,着着实实睡了一个安稳觉。
时至今日,距离6月27日写完全书又过去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我完全放下一切,不再理会有没有阅读量,有没有人关注,就想好好放松休息一下,因而也就断更了。这一断就是半个月,时而又感觉到这样子太虚度光阴而碌碌无为了,所以休整之后,我要再出发!继续走,下一段路才会更精彩,不出彩就出局。
真正厉害的人会通过穷尽一个领域来重塑自我。穷尽这个词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如果细细算账会发现很划算。历史学家黄仁宇,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听说过《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中提到的那本书——《万历十五年》。对,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他是一位大神级的“怪咖”,在史学界地位显赫,人称“史学界的金庸”,他就是把历史写成了畅销书的第一人。
网图侵删他的人生历程不光精彩纷呈,堪称传奇都不为过。年少时投笔从戎,穿梭于枪林弹雨。做过外交官,当过将军副官,也做过电梯服务员、售货员、洗碗工、清洁工和绘图员。后来半路出家转行当学者,一直到48岁,黄仁宇才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这样的人为什么在历史学界后来居上了呢?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把《明实录》通读了一遍,我们都知道《明实录》是明朝原始史料的富矿,但是篇幅实在太大了:总共13部,2911卷,共1600多万字。即使是专业学者,看到这几个数字可能也就放弃了。但黄仁宇却做了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的事,他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每天必须读50页,决心用五年多的时间全部读完。至此以后,黄仁宇就成了历史学界唯一通读过《明实录》的人,别人是在池塘里泡过水,他可是在大海里游过泳,对史料的感知度和敏感度当然远超他人,带着这样的底气行走学术江湖,试问,他怕过谁?
同样下过类似笨功夫的人,还有明史学家吴晗。他1931年入学清华,第二年开始每个周末都去北京图书馆抄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史料,风雨无阻,坚持了四年。到1936年,他抄满了80个本子,写成了一部书,叫《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皇皇12册,共300多万字,你想一下,一个大学本科生,毕业的时候就有这么一部大作打底,学术界的人谁敢小瞧?所以,吴晗在明史界,算是“出道即巅峰”,你说他这四年时间花的值不值?任何事情只要沉下心来,怀着空杯心态,仔细钻研,哪有不成器的道理。
网图侵删昨天我接待了我的一个老师,他刚刚从美国回来,他的孩子在麻省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他昨天晚上和我聊天,他说在美国的这些天感触非常深。他说他原来以为只有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习才那么辛苦。他到那里以后,看到他儿子和他的同学后半夜3:00才回来。他就问他们,你们怎么这么迟才回来?他们说每天都这样子,每天都这时候回来。我老师就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是不是临时有急事?他们说因为老师后半夜1:00才找我们开会,开了两个小时,所以刚刚开好我们才回来。
我老师就觉得非常奇怪,因为他知道儿子的老师是一个“图灵奖”的获得者,大家都知道“图灵奖”是在信息领域的诺贝尔奖,一个“图灵奖”的获得者居然半夜一点钟召集他们学生开会,更加让人匪夷所思。我老师就说你们老师太苛刻了,他召集你们开完会他可以回去睡觉了,可是明天你们还要到实验室去工作呢。哎,我老师的儿子马上反驳说,你说错了,你误会我们老师了。明天我们到实验室看到的第一个人还是我们的导师,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去的都早啊。此话一出,我老师惊呆了嘴巴,他觉得真的不可思议:一个3:00开完会回去的老师,第二天早晨比学生到的还要早,而且已经在实验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
我的书柜我老师顿时就肃然起敬,竖起大拇指,觉得这就是大学问家,这就是学者。所以他认为真正攀登上世界科技巅峰的这些人,实际上他们是用除了他们聪明才智之外,更大心血的付出,汗水的付出才得来的。这就恰好应了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那句话:一个成功的人,他的聪明才智只占他成功要素的1%,剩余的99%都是靠奋斗,都是靠汗水付出得来的。
听了这件事后我受益匪浅,立即决定要沉到水底,饱览诗书,勇敢地到大海中去,经年累月之后必将有所收获,而这一过程中付出其实有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