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我在得到学习曲少云老师《如何开发孩子的数学潜力》的学习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具体内容根据我的理解以及便于我复习、实践进行了整理,水平肯定没曲老师高,如果感觉不过瘾,可移步得到学习完整课程。这个课程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即上小学前的儿童。
下面是第二讲和第三讲的学习笔记
第二讲 如何教孩子“数的计算”
6岁以前的孩子,“数的计算”仅限于加法和减法。3-4岁:5以内加减法;4-5岁:10以内;5-6岁:20-25以内加减法;
早期,强调“事物数量”,而不是数量,充分利用实物。
一、计算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10以内加减)
1、分辨更多或更少
2、从任意一个指定数开始口头数数;从2开始;从5倒着数;
3、计算某数+1和某数-1
4、数的一般加法。某数加几;先是1+1,2+2或5+5;
5、数的一般减法。某数减几;
二、应该怎么教孩子数的计算呢?
融入生活和游戏中,反复练习,潜移默化。
第一招,用聊天启发孩子的计算意识。宝贝,给你三瓣橙子,还要吗? 你已经吃了2块糖了,再给你1块儿,不能再要啦!
第二招,用手指操学习10以内加减法。还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强化脑区各个部分的感觉统合。
第三招,画一画找答案。画圆圈、竖线、小星星。
第四招,在游戏中观察加减结果。帮妈妈分豆子:黑豆、黄豆。捉迷藏:谁先找到3个谁就获胜。
第五招,利用绘本。《火箭》《9只小猫呼呼呼》《大象的算术》《尼莉的超能运算》《今晚七点半,我家的游戏是数学》
最后我还要跟你强调一点,千万别一看到孩子在生活中偶尔掌握了“几加几”的结果,就着急地让他练习符号上的算术。
从事物的增加减少,到事物数量的加减,最后到符号上的加号和减号,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定要视孩子的接受情况而定。
拔苗助长,让孩子对数学失去兴趣,或者留下“数学很难,我根本学不会”的消极心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第三讲 如何教孩子认识“量”
首先,理清概念,什么叫“量”?从本质上说,“量”表示的是事物的一种属性,比如长短、高低、大小、粗细、轻重等,都属于量的概念。
“量概念”的启蒙首先是识别物体的属性,然后就同一属性进行比较,这是“从属性到差别”。在比较中会进一步产生“标准”和“单位”,于是就有了“测量”;测量出相对精确的数值后,就可以进行“量的计算”了,这就完成了“从差别到数值”的理解升级。
一、孩子对物体属性的认识
2岁能对不同大小的物体做出反应;3岁能区分大小,对长短也可以简单表达;4岁才基本能用正确词汇表达物体重量的不同;4-5岁可掌握很多的属性概念,比较大小、轻重、高矮、粗细、厚薄等,靠目测,可从五六根长短不同的铅笔中,选出两根一样长的。
二、如何帮孩子理解“量”?
第一招,串珠游戏
孩子、大人各一串,问孩子哪根长;大人2串大珠、孩子2串小珠,问孩子大珠哪串长,小珠哪串长或短,锻炼孩子在某一属性找差别的能力。
数量还可由少变多,种类可不断增加。还可以让孩子自己串珠,锻炼精细动作。
第二招,充分利用身边事物
整理玩具,对其分类,学习长短、粗细、厚薄、轻重等。
给孩子一点面团,揉一揉拉一拉再拍扁,长短大小都能学到;盘子比大小;爸妈比高矮;
注意:比一个属性的时候,其它属性要一致,尽量减少干扰。PS:两根铅笔的粗细颜色都相同,只比较长短。
第三招,让童谣来帮忙。
《跷跷板》《大马路,宽又宽》
《如何开发孩子的数学潜力》学习笔记(二) 《如何开发孩子的数学潜力》学习笔记(二)第四招,发挥绘本中量的元素。
推荐:《我爸爸》丰富孩子对事物属性的认知;《猜猜我有多爱你》不断用各种各样的“量”来表示“爱”的程度。
这节课的最后曲老师讲到家长们常犯的一个小毛病:用错误的量的概念逗孩子。PS:明明你的孩子比另一个孩子高,你却非说“哎呀!你怎么这么矮啊!”;明明你给了孩子最大的一个苹果,你却故意说“这是最小的”。这些逗趣容易混淆孩子一开始对某些量概念的理解。
不过,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如果用反义词来逗你,这倒是一件好玩又有趣的事情。
学习这两讲的过程中,让我感觉自己知识储备的欠缺,原先光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学习后让我对“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理解更深刻了,很多启蒙需要在学龄前完成,这样孩子上学时就轻松一点了。
曲老师的课程有序言+9讲,这是第二讲和第三讲的学习笔记,其余的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