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人生模式》
时间:2023年7月24日
我学到了:
关于作者,阳志平
阳志平是国内认知科学研究者,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负责跟进人类脑计划研究,推动脑与认知科学在商业领域的实践。旗下子公司包括:爱贝睿、开智学堂等。过去二十年里,很多重量级的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都是他引进出版的,比如斯坦诺维奇的系列著作《超越智商》《机器人叛乱》;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等等。
因为全书并没有在电子书平台上架,所以主要内容来自于得到听书。
这里主要选的是提高行动力的原则,找到内在动机,以及一个工具。
一个实验,在实验中,德西安排AB两组实验对象玩一个游戏,一共要玩三天。每天,德西都对实验对象说,你需要玩三次,玩到第二次的时候,他会离开实验室10分钟。他离开之后,玩家可以选择继续玩,也可以选择干别的。德西会在第二天的时候,给A组里继续玩游戏的玩家1美元的奖励。这就是两组实验对象唯一的区别。
那实验的结果呢?第一天,AB组差异不大;第二天,A组玩得更久;第三天,发生了大逆转,拿到奖励的A组玩了更少的时间,没有拿到奖励的B组反而玩了更长时间。
一个结:奖励伤害动机。
关于动机的研究岗位,认知的是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这5种需求并不是一层一层来的,也没有高低先后之分。心理学家埃德迪纳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心理需求有三种,自主,胜任和归属。这三种需求之间是平等的。
如何落实行动?WOOP
W是wish,愿望。比如想要每天跑步。
o是outcome,结果。你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第2个O是obstacle,障碍,也就是你要预先评估各种障碍。
p就是plan计划,最后得出来的行动方案。一句话:如果怎样,就算如何,我也要做什么。
为什么定了计划执行不了?
因为当你写下“我要减肥10斤”这个计划之后,大脑就会觉得既然这件事不需要马上执行,就不用占宝贵的工作记忆,就把这个计划的行为认为已经结束了,把它从内存里清空,放在硬盘里保存了起来。
所以我会把目标写在纸上,贴在自己可见的地方。
上面说的这个方法在《微习惯》里也有,提到说怎么样能够提升行动力,就是把一件事和一个每天要做的事绑定,比如说我想要每天锻炼身体,那就变成我每天下班后走路回家。如果天气不好,我就在室内跳100个绳。这个类似于作者所说的“执行意图”和“心理比对”。
🤔我思故我在:按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不是一本专著,而是一本写了20年的文集,里面包含了20年来所写的各种文章,是作者多年读书、写作、学习、创业的思考总结。
一共分为5大类,24个人生模式。
分别是核心模式,行动模式,读写模式,人际模式,关于模式的模式。
书中各篇文章的水平暂且不论,能够从人生模式的角度来思考人生,理解人生,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我自己的理解也是,当你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模式,才能够改写人生的剧本。
抓抓落实:
这周去看动机心理学。
并写文章。
#动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