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网课,感觉很棒,与大家分享。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
或许是原生家庭影响,我一直认为我需要一副明确道路的人生地图,却又会在很多选择面前不做信息搜集和分析,而是决定随缘,就这样,过了19年。
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和以前的我一样:不喜欢本专业,却又不知如何去更换,或者仅仅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现在面临即将毕业,不清楚自己是直接工作还是考研——工作的话,觉着自己不喜欢或能力不够,考研的话,还没有确定方向。
如果你和以前的我一样,那我推荐你先去了解一下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事情。
以下是我目前了解到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一、我们所处社会与父辈不同,但多数人的人生规划方法却与父辈相似。
我们的父母,多是80年代或者更早年代出生,那时候,学校学习知识足够使用,多是一人一个工作做一生。
但当今不同,知识更新换代迅速,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多是落后于社会所使用的技能3-4年,且5G时代即将到来,信息的交换将更为迅速。
因此将来的时代必然是终身学习的时代,老一辈人的明确人生地图样的人生规划已经不再适合我们当前90、00后。
二、如何进行适合我们的人生规划?
我们需要“小步快跑,螺旋式”地进行人生规划。
将人生规划过程设计成一个闭合的环路,包括定位,目标和评估三部分。
1.当你开始做人生规划时,请先定位你自己,包括你的优势、劣势、所处环境、想要发展的方向及该方向的环境。
2.定位完成后,你需要根据你的定位确定你的目标。
3.当你完成你的目标时,你需要立刻对目标完成质量,自我能力和需求以及环境进行评估。
4.开始循环。评估完成后,顺理成章地在当前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定位,然后确定目标,完成目标后再次评估、再定位……这样,你的人生规划就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
注意:
1.你的目标一定要具备smart法则,即明确、可度量、可执行、与其他目标相关及有明确截止时间。这样你的目标才不会仅仅是假大空的愿望,永远无法完成,或即使完成后也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2.你的目标需要进行拆分,当我们做了一个总目标时,如年度计划,我们需要将这个目标的完成程序和相应时间节点进行拆分,归纳到我们的季度计划上,然后根据季度计划拆分成月计划,接着是周计划、每日计划。注意这些目标都必须具备smart法则。
3.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同等重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突发事件。所以我们需要对各个阶段的目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当遇到突发事件占用时间而无法完成全部目标时,我们衡量突发事件和目标的重要性,舍弃掉重要性低的。
三、人生规划需要做多远呢?
不同人生阶段,我们做人生规划的周期不一样。
1.当我们处于毕业前的3年时,我们需要每年做一次规划。原因有三:①毕业前的3年里,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一定专业基础上对自己的现状进行评估;②眼界的逐渐开阔和基础眼界较低决定了我们眼界的变化较快,我们在一年内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多次需求;③这个阶段几乎是我们可以专心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我们需要每年做一次规划。
2.当我们处于25-30时,我们需要2年做一次规划。这个时候的我们大多已经进入了社会,开启了职场生活,我们适应和了解职场环境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大概每两年我们可以做一次人生规划。
3.当我们处于30-35岁时,我们需要每3年做一次规划。因为我们此时大多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且眼界积累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不再需要太大太快改变。
4.当我们处于36-40岁时,我们需要每5年做一次规划。来自家庭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求稳,人生规划少有大而快的变动。
5.当我们每次遇到重大变故或转换时,我们需要在平静下来后做一次规划。规划的时间节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我们遇到重大变故或转换时,我们的定位就会发生转变,因此我们需要先定位自己,重新设立目标,进行人生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