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强大不需要借口,弱小才需要借口。纵观此书,我总是有一种冷汗四冒的感觉,君主若是按照其观点来实行,怕又是一个铁血和阴谋并行的君王。就像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一般,若是朋友深谙此道,那与之结交时,心中该有怎样的惶恐。
作为成行于西方摆脱中世纪的黑暗,迎接文字复兴的书籍,有些理论虽然我们现在觉得令人发指,但是结合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来看,马基雅维利对于意大利的辉煌的过去是有些深深的留恋的,他惋惜,痛恨自己的国家没有罗马时代的光辉,以至于献出这本书,希望君王能够复兴意大利的荣光。从这点来看,马基雅维利是有些深深地的家国意识的,并深刻的意识到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唯有君王专制,铁血统治才能生存下去,求得复兴的希望。
我没有可也马基雅维利的爱国情怀,毕竟我没有生存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永远无法理解他所在地的那个时代中,社会的动荡到如何的程度,只能凭借着史书和文字上的描述来回忆过去,这是一种自我的意识的回忆,却无法触摸历史的真实的。所以在这里污蔑他人,实在有些落入下乘了。
白居易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马基雅维利的那个时代,出现这种思想亦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中国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各种学说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中国人至今回想起来,依然热血澎湃的时代。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给那个时代的君王一种思想上的启迪,一种可以立为准则的行为规范。也难怪拿破仑这么钟爱于它,这本书跟随了他一生,在他还是将军的时候就不断地批阅,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与它相伴。《君主论》因为被君主信奉所以远扬,而君主因为《君主论》而维护了统治,算是互惠互利,相互成就。
君主,在现代虽然已经逐渐的消失,保留下来的大多成为荣誉的象征。但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名义上的一国君王已经没有了实权,但是相应的君王,何尝不是在不断地兴起。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君王;对于工人来说,老板是君王。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总有一个管教自己的存在,这个人不也是现代的之于自己的君王吗?丈夫被妻子管,孩子被大人管,成人被父母管。在这不断地管理的约束下,《君主论》似乎也没有走远。
当然,我没有说读《君主论》之后,就想着去反抗这些权威,丈夫怕妻子,不是怕,是爱;工人服从老板,不是没有自我意见,而是精神上的的服从与自我约束。研读《圣经》也不一定相信上帝的存在,读《聊斋志异》也一定能在兰若寺看到聂小倩的身影。读《君主论》也不一定要让自己变成刺猬,谨小慎微。
社会资源的占有性,决定生存质量的高低,读它,不一定让自己拥有什么,却也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写下《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应该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君主会落下凡尘,而众人成了国家的君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