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我在一所以理工科著称的985大学读着炙手可热的金融学专业,学校很大,而我懒惰的躯壳中却总萌动着干出一番大事业的种子,但至于它哪天破土、舒展出绿油油的叶子,甚至开出沁人心脾的花骨朵,我也不知道。
那天是稀松平常的一天,连阳光投射在课上补觉者们面庞的角度都分毫不差。但当时的我打死也想不到从那天起我的生活会历经怎样的改变。上完了早上一二节的微经课后,我一边走路一边机械麻木地刷刷手机,意外地扫到辅导员在年级群里面发的2020NMUN全美模联选拔通知。我没有加入过,但在高中时听说过模联,暗想是个有头有脸的组织。
我的英语还不错,基本符合报名要求。于是,我好奇地点击进入了NMUN的公众号,仿佛刘姥姥进了五光十色的大观园,看到了一群西装革履的俊男靓女---都是我们学校参加过上几届模联的师兄师姐们。
学校里有一所无人不知的湖泊,叫清湖,养着一群肥肥白白的鸭鸭鹅鹅,它们见证了倥偬遗忘的人面群林,而此时正见证着我已经在金碧辉煌的纽约大厅里操着蹩脚的英语剑指四方的美丽幻想。“嘎嘎嘎......”的鸣叫声是这些不通人语的伙伴们对我最好的回应。
Part 2
我兴致冲冲的提交了报名表,加入了QQ通知群。但看到群成员时,我便停止了心中的幻想。一共96人报名(如果我残缺的记忆没有错误的话),英语专业的占了将近2/3。两周左右以后有一个初次选拔考试,分笔面试按加权择优录取60人进入培训营。我虽然自诩英语不错,却完全没胆量螳臂当车地和英专生们较量。
这里就必须提一下我的大学英语老师晔子。她有着很多大学老师不常有的规矩,譬如“上课铃响后就不准进教室,下节课再进来”等等,另学生们闻风丧胆。课前她会概述一下课堂任务和相应分配的时间,她仿佛拥有一块怀表,每次都拿捏的分毫不差。我对她有着天然的敬畏感,但她又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好老师。那次单元测验我破天荒地得了最高分,句子翻译只错了一道,她给我发了5元的微信红包,附带着“pat pat”的表情,让我觉得这是给我的模联带来好运。啊,幸福原来是这样的简单。那天,我仿佛是一个阿Q,每一步都走在绵软的云端。
我临阵磨枪,像一个马达,马不停蹄地游走在联合国的官网和经济学人等各大外刊上阅读,逼迫自己像海绵一样吮吸可能涉及的话题,例如human trafficking, poverty eradication, victim, vaccine等等,另我涨了不少见识。
后来到了初选考试那天,我很紧张,中午居然在寝室睡着了,大梦初醒后向着考试地点狂奔。考试地点是外语楼,纯白色的矜持和优雅,据说是学校里唯一一座欧式建筑。但当时的我无暇观瞻它的美貌,只觉得它很矮,像一个雪白的大蘑菇。殊不知,接下来的几个月,它陪伴我度过了一次一次的presentation和激烈的mock,见证了我的起起伏伏。
笔试题目并不像我预想中的难,听力阅读写作都中规中矩。我自认为顺利地答完交卷。口试就不那么妙了,我记得我回答的有点磕巴,但当时有一位主考官和和蔼蔼,给我印象极深,他眼神坚定又睿智,嘴角带着真诚的微笑。后来我得到了自我证实,他的确聪明又随和。他的名字的寓意就是宏大的智慧。初试后就是漫长煎熬的等待。
幸运女神眷顾了我,我进入了培训营!
Part 3
如果说进入模联培训营是一场肉搏,那么入营到确认名单的两个月就是一场耐力、体力、实力的鏖战。2020我们学校代表Bulgaria(保加利亚),而我被分配到Human Right Council(人权委员会),同委员会的居然有一位同一所高中的亲学姐!她的英文名字叫lava(火山喷出的熔岩),她的实力和热情也像一座火山喷薄而出,我暗想倘若在旁边放一只烧鸡,烤出来的滋味一定不错,供人大快朵颐。
我当时负责的是Business and Human Right这个话题,为了不泛泛而谈,就要将话题细分成为子话题,并找出相关事实佐证,提出建议。查阅的文献资料都是纯英文的,我原本试图依赖翻译软件抄近路,后来发现那些形形色色的家伙翻译得驴唇不对马嘴,我索性弃之敝履,自读自译。原本只有一节体育课的星期二因为pre变成了白色星期二,每次pre之前我为了避免忘词自己都事先练了5遍以上。我总记得pre结束后那些疲惫的晚上,无论用多么清新的爽肤水都无法将自己拍醒。
每周整理英文资料、筹备pre、背英文稿子蚕食了我大量的闲暇时间。很多人都摇起白旗,退出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不得不用经济学家的视角去思考,说服自己的劳动时间比闲暇更贵。
Part 4
最后的最后,当我在校园网的终选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正要去上体育课,脸上平静得像清湖的湖面。算是得偿所愿吧,进入2020NMUN的愿望曾经那么卑微,又那么高大,好像写给自己的史诗。
那天晚上,我在宿舍的床上滚了个身,脸朝着和外语楼一样雪白的墙面,无声地哭了,在一片黑暗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