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善用其心集
《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节录)

《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节录)

作者: 无心妙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3-12 10:30 被阅读16次


善用其心集

《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节录)

民.能海大师集著

(节录自能海上师系列《慧学》方广出版社)


文云:此为圣教悉皆圆满自在一切上师之教授教诫心要,若同若别,各各记录书写,刻于哲邦寺中,练习自慧,刻意不忘。(案:哲邦寺·即西藏拉萨三大寺之一)。

今者为诸修法行人,开示魔入之因二十有四:谓一、若于道不生精进,是魔入因。二、若智慧小,是魔入因。三、若烦恼盛,是魔入因。四、若分别大,是魔入因。五、若心绪多,是魔入因。六、若无善知识所摄持,是魔入因。七、若教授不深(时间短少),是魔入因。八、若伴恶友,是魔入因。九、若贪执大,是魔入因。十、若多分滞贪(淫),是魔入因。十一、若多爱酒肉,是魔入因。十二、若智广而志卑,是魔入因。十三、若小想无希望于大,是魔入因。十四、若骄傲而大我慢,是魔入因。十五、若初业者喜独处练若,是魔入因。十六、若近住商场及大城市,是魔入因。十七、若处官宦,及补特伽罗互不合地,是魔入因。十八、若受持无宗愿,是魔入因。十九、若无教授,仅少譬喻,而执能修行成办菩提,是魔入因。二十、若慧不坚而于本尊不得加持(以信故),是魔入因。二十一、若执梦实,是魔入因。二十二、若喜兆相,是魔入因。二十三、若以违缘智弱羞怯而心不乐,是魔入因。二十四、若以自他缘故,心苦或愁忧而受困,皆是魔入之因也。如是精熟,彼等魔入之因,悉皆应断。

魔之加持有二:一、共相。二、不共相。

一、共相者有二十六:谓以自相续中,前五烦恼特别大而炽胜,则彼之发起生缘,一切多是魔加持相。一、若无别缘,由界等(健康)力而失正定,是魔加持相。二、若卒然生热病等,不希求多缘(调治而致不幸),是魔加持相。三、若失正念,而为愚痴所覆,是魔加持相。四、若无事,故意不乐而心不喜,是魔加持相。五、若自寻死,而作自杀等加行,是魔加持相。六、若于他非时而舍自身血肉等,是魔加持相。七、若自轻毁骂詈,无义断割身肉及支分,而行种种供祀,是魔加持相。八、若为法故,失菩提心,而口不忍,是魔加持相。九、若生邪见,而盛作邪行,是魔加持相。十、若于诸法,见不广大,而行多疑虑,谋议无成,是魔加持相。十一、若心发愿世间资具圆满,是魔加持相。十二、若于外受用,及内有情,大贪炽然,是魔加持相。十三、若身口行种种言动,均无惭无愧,是魔加持相。十四、若行人性短,时时变易,而语言无方,自食其言,是魔加持相。十五、若沾滞衣食,大贪炽然,甚至梦寐不忘,是魔加持相。十六、若志在营商种地等行,及于善行心不趣入,并喜作懒惰游戏诸事,是魔加持相。十七、若抓紧善行,心虽趋入不舍,而内外违缘过多,脱避不开,是魔加持相。十八、若修习闻思修三慧品。以惧违缘,而生怯弱(如羊),是魔加持相。十九、若不说梦善恶,是魔加持相。二十、若五毒烦恼仅一寂静,唯对治其一,而任令其余烦恼,炽然生起,是魔加持相。二十一、若自赞毁他,于三宝分别好恶,于诸师长失去敬信,以贪利名心说其过失,是魔加持相。二十二、若嗔墓场,是魔加持相。二十三、若深嗜戏剧、歌舞,乐处喧哗,而反于法,不喜思修,且常希冀为他说法,是魔加持相。二十四、若听法者,与持诵者大声讽诵,常喜睡眠,是魔加持相。二十五、若惊怖法相量论等,心生弃舍,是魔加持相。二十六、若无义利,损坏色身与威势,是魔加持相;若对不覆罪、不恶口两舌之良伴,常疏远,而喜亲近彼随顺谄诳之弟子眷属,应知是魔加持相。

二、不共相者,谓于一切初业修法,即大精进,由魔如是加持而成,如谓现见本尊佛菩萨相,及以马马声,示我佛典,告以异生特别教授,于法开示,阐明迅快利梦,而生微细神通,眼见意生有情无生死,于内外诸法般若无著智见,虚空划金字,多人会集,降财如雨,由诸天龙妇女,以伞及幢等,雨花作供,有时开示,以食肉等种种怖惧,或轮现以父母师长等形,使心变生畏疑,以自身光。较他身光增长自大,于围墙等无碍,十方诸佛,以金色手,摩自头顶,见诸佛开示调伏,及见遣化身无数,自忆前后身等想,现有无碍力,能作众生义利事,傍生乃至最下有情,少许病患,而能以定静力加持消除,令自相续,生起我慢,及醉傲心,能作中断障碍于法,有时生疑,及犹豫心,而作中断也。以上魔之共相易知,若诸不共相,从何而生?谓由我慢、疑心、犹豫心而生也。若全无此,知一切法,如梦、如幻、如阳焰、如空谷响、如影像、如空华、如寻香城,则诸魔碍,从何而生耶?

今显示消灭彼等魔之方便分六:

一、以法空定消灭者,谓诸行人,应自观察所障之自、能障之魔、及中间俱有障法,三者皆是自心分别,即此分别,是无实故,譬如幻化,幻化自体,亦全非有,故从始至终,悉皆是空,所谓障等三处,是自分别一味,彼分别亦幻化一味,彼幻化亦法性一味,故除法性外,但一颠倒魔亦无有故,除魔碍外,颠倒法性无可寻做,魔乃法之庄严幻化(兆相种种),出从法界,入住法界,隐没于法界故,由行者过分希惧二执取舍等因,乃遂幻化有故。明了无执,则自离去,应观魔与一切魔类,本无障碍也。若如彼具足观魔,魔不得便。如般若经云:空性空故,不得方便。

二、以慈心、悲心、菩提心消除者,谓诸行人,若总于诸有情修习慈心、悲心、大菩提心,如流不断,则能消灭对方一切损害,而不为害。别者,若于魔类,生大慈悲等心,如索系缚,则诸魔品之害心,及诸能力,速疾消灭,令极羞耻而回返也。

世尊菩提树下,集千万魔雨刀箭时,入慈心定故,一切刀箭化为雨花,弃诸杀声,而为三宝声,诸魔军兵众由此败矣。

三、以胜信恭敬力、甚深缘起力、咒力消除者,谓诸行人,以于根本上师信解恭视如佛故,魔不中断,不为罪害。若甚深道无诸障碍,是由敬信上师教授教诫故。若于三宝以敬信供养,相续不断,魔不能害,是由三宝加持故。若身口意三,不离本尊坛场,而诵密咒满量,魔不为害。密续中云:是故持咒应精进。

四、特具大福业以消除者,谓诸行人,书写读诵显密甚深经典,修补塔寺,供养三宝,承事僧众,薪供(护摩)水施,修补道路,增长福德,而诸障碍自然消灭。

五、以自己坚固信心力消灭者,谓诸行人,觉自心生起,外之怨亲贪嗔,及内一切恶分别者,应正了知彼等是魔,随念修习死没无常,及思轮回恶趣苦果,特于寒热地狱之苦,须数数思惟,令心生起披甲猛利热力,于上师三宝具足清净坚固信心,由此魔类清净,不能为碍矣。

六、以常修瑜伽心消灭者,谓诸行人,心常与四威仪相应,若于一切时处自心常依正知正见,相续观察,心若不住三毒烦恼,世间八法,而常在慈心、悲心、大菩提心、了知空性上,正知而住,自心相续,清净无诸过失,则内外诸魔不得便也。



相关文章

  • 《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节录)

    《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节录) 民.能海大师集著 (节录自能海上师系列《慧学》方广出版社) 文云:此为圣教悉皆圆满...

  • 菩萨之涅槃

    大乘入楞伽经卷五节录: 大慧,如人梦中方便渡河,未渡便觉,觉已思惟向之所见:‘为是真实,为是虚妄?’复自念言:‘非...

  • 刻意练习练什么?

    “低水平勤奋”“心智模型”“刻意练习”“元认知”这些理论我也听了许多遍,但是这次我却联想到孩子教育上,成人重新建立...

  • 从你的世界路过,却没读懂你的世界。。。 到没有刻意去记,去想,去念,只是...

  • 兰亭记(节录)

  • 心行规律之别境心所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节录 别境心所是心运作的规律,了解并遵循它是善用自心的基础。 上课回顾 【五遍行通常讲的是指...

  • 可以拿来借鉴的梁启超《临始平公碑》

    《始平公造像》全名叫《比丘慧成为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又称《慧成造像记》,它的字体是魏碑书体的一个流派。如果说《...

  • 织字成锦,慧言慧行

    1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名字里有四个字的人,不仅看着觉得很特别而且听起来也很舒服。我认识的第一个名字是四个字的人,一...

  • 略说心意识(一)

    《大乘入楞伽经》节录 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唯有修行如...

  • 2019-04-03

    单瑞成书法荣登权威媒体《书法报》头版头条 近日,书法名家上海扬子书画院院长单瑞成一幅行楷节录陈继儒《小窗幽记》小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节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jt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