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0注意力的概念和分类

作者: 黄海龙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8:56 被阅读0次

    一: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类一切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

    注意力是感知觉信息处理和认知思维的基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都需要注意的参与

    对于教师而言,注意是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注意是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基本保障。

    二: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

    (1)不随意注意的定义:也称为被动注意,是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往往实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有时也依耐于人本身的内部状态。

    例如: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个人,这时学生就会中断听讲,不由自主地注意进来的人,这就是不随意注意。

    其产生机制可以描述为在新异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感受器官转向这些刺激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相应部位引起了最优势的兴奋中心,提高了活动水平,而对其他活动产生了抑制作用。

    (2)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A: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本身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此外,新奇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注意;运动和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注意;对比强烈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注意。

    B:人自身的状态。

    不随意注意在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的过程中,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也起一定的作用。在相同的外界刺激下,由于人自身的状态不同,引起注意的情况会不同。

    有些不去指向、有些有了指向,但强度大小和维持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受到人们期待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3)不随意注意的利用

    A.引导语迅速地调动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

    在家长辅导,或者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增强刺激物的强度,力求做到:“自然”、“新颖”、“精炼”、“奇特”,这样才能使小朋友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维系在一定的水平上,以便圆满地完成学习和教学任务。(家长绝对不能容威胁,恐吓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如:你眼瞎啊,看不到题目写的什么啊。)

    B.创设特定的氛围

    不管是在家学习,还是在课堂教学,学习的气氛、基调,是由家长、老师与学生双方情绪、心理状态决定的。

    家长在辅导教学过程中,绝不能三心二意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甚至打麻将,打牌。

    家长和教师都要以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教学定下基调、创设气氛,为教学创设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表现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

    C.利用学生好奇心和知识经验

    如果人们对当前新奇的东西,有一些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为了求得进一步的理解,于是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注意。这种稍微被人们所理解的新奇事物,不仅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还能长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又不完全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

    家长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学习内容,合理设计家庭指导。

    (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这个道理。)

    2:随意注意

    (1)随意注意的定义: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小朋友在写作业时,旁边有人在玩玩具。小朋友被吸引而停止思考和写作业,转而去看别人玩玩具,这是不随意注意,意识到写作业必须专心,就制止自己去看别人玩,改为聚精会神地学作业。这种服从于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2)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方法。

    A: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

    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对完成目的的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意愿越强烈,越能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因而家长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下达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任务的内容和目的。

    (成年人战胜拖延的一个方式也是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有利于保持专注,完成目标。)

    B:利用学生对事物的简介兴趣

    对活动本身无兴趣,但对活动结果有兴趣,这种简介兴趣能维持学生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例如:在每次注意力集中完成任务之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发小红旗作为奖励,会促进孩子注意的保持。

    C:合理组织活动

    合理的组织有关活动有助于随意注意。一方面注意引起思考,上课时多提出问题。家长辅导孩子的时候多使用启发式询问,引起兴趣和思考;

    另一方面,操作和思考结合,例如一边阅读一边画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维持注意力和提高阅读效果。

    D: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和个性特征

    随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它体现了个人的意志特点和个性特点。具有良好意志品质和顽强、坚毅性格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活动服从于当前的目标任务,排除内外干扰和影响,使有意注意得以产生和持久。

    3:随意后注意

    (1)随意后注意的定义:也叫自然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明确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例如,学生熟练地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或节省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同时具备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有预定的目的,类似于由于注意;不需要或节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类似于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

    (2)随意后注意的形成条件

    A: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一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学习数学时,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而数学家陈景润对数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路时还在思考数学问题,以至于撞到了树上。他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保持自己的注意,这时的注意状态是有意后注意。

    B:是活动的自动化。刚开始骑自行车的人,操作不熟练、需要高度集中注意。经过练习,熟练地骑车时,很少付出意志努力,骑车已成为自动化的活动,这时的注意状态也是有意后注意。

    PS:注意力文章都是选自各种心理学书籍。经过加工所得。

    参考书籍《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手册》《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4/70注意力的概念和分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mf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