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仙居,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隶属台州,东连临海,南临永嘉县,亚热带气候,地形多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城边上有两条河,城北盂溪,城南永安溪,我就是从这两条溪水开始的游泳之路。
家住城北,出北门巷沿后溪路走上几分钟便到盂溪,小时候活动范围小,常来这里戏水,盂溪在枯水的季节很多时候会断流,只要不发大水,大多数地方也都只是没及小孩的大腿根,那时候也没有太多的挖沙坑,也没有大坝。说是戏水,其实都是挽着裤腿趟水,也从没去过较深的水坑,要不估计小命早就不保了。记忆中好像也没听说过有人在这条小溪里淹死的。不过我还是有一段比较危险的经历:小学三年级暑假(刚好和现在的腾腾年龄相仿),后溪路通往盂溪对岸的桥下边有个大水坑,一到夏天那里就挤满了游泳的小孩和大人,那下饺子的场面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候的水呀--真是清澈见底,鱼儿就从你的腿肚边溜过!我和哥哥一起去的,下到水里后也就各自玩去了,旁边挤满了人,看不清哪儿深哪儿浅,一不小心就被挤到了一个深点的水坑,只感觉脚下一空,心里一慌,身体下沉,咕咚就喝下满满一口水,那感觉就像是马上要和死神见面似的,还好旁边人多,手胡乱扒拉,扶着别人的肩膀挣扎到了浅水区。我勒个去,这就是我记忆里的第一次游泳,太恐怖了。
童年,盂溪,有太多的回忆,每次回到老家,都会沿溪漫步,深深的吸一口那湿润清新的空气,仿佛里边还留有儿时的味道,看,潺潺的溪水中有个孤独的孩童正挽着裤腿过河。
初中和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小学的假期大多是和家人以及院子里的小朋友渡过,而到初中则更多的选择与同学一起出去游玩,活动半径大大增加。盂溪太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胃口了。永安溪相对盂溪来说,显然是一条大河,它发源于仙居安岭,流经仙居全境,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灵江的源头,盂溪也应该是它的一条支流。
真正学会游泳就始于永安溪河埠大桥下游不远的地方。最初每次去都是在岸边浅的地方扑腾,不知道去了多少回,也不知道是如何练习的,在夏日的某个午后,突然就会游个几米了,这种重大的质的突破当然是第一时间报告给游泳小队长。于是乎我终于正式成为初一六班游泳小分队的一员,向往已久的"横渡河埠大桥"行动也即将拉开序幕。
河埠大桥横跨永安溪,连接步路乡和城关镇,是一座真正的大桥,有着高大结实的桥墩,不像盂溪大桥,隔三差五的被洪水冲垮,我记忆中的它就一直是这样威严的屹立在那里。"横渡河埠大桥"行动其实就是一帮会游的同学一起在桥下游到河对面的那个桥墩上,然后在那里练习跳水,“打水底钻”--就是潜水。但之前由于不会游,所以只能在下游浅水区岸边练习,是不得踏入这等高端水域的。现在我终于可以向对面的桥墩发起进攻了,再也不用远远的观看伙伴们在那里尽情的跳水了!
褪下衣裤,放于岸边大石头上,裤衩当然是不脱的,小地方,民风淳朴,裸泳还是算了。河面较宽,还好中间有根木头柱子,碗口粗,出水面有几寸的样子,大家游累了就凑过去抱住柱子休息,再游一小段就能到河面中间的一块浅水区域,接下来就是大概十米左右桥墩深水区。昨天刚会游个三五米,今天我这就去横渡了,胆儿可真够肥啊,想想都后怕,眼看离桥墩还有个一两米,实在游不动了,这手和腿仿佛有千斤重,越来越往下沉,情急之下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旁边的同学:“建飞,我真的游不动了”,一只手强有力的托住了我的腰,身体马上不再下沉,这心一下就踏实了,腿再一蹬,手刚好能扒住桥墩,感谢上帝,总算安全抵达,有惊无险。大家开始噗通噗通的“打水底钻”,我则继续找水浅的地方苦练基本功。
河埠大桥往上游百米左右有块神秘的水域,取名“三块岩”,确实是有几块房屋大小的巨型岩石冒出水面,或立岸边,没仔细数过,据说每年这里都要淹死几个人。早期我们是万万不敢接近的,后来技术娴熟后鼓起勇气去游过几次,水面颜色发黑,深不见底,水温也比较低,再加上恐怖的传闻,还是躲远点为妙。
现在自己也做了家长,想想,也难怪那时候家里人都极其反对孩子出去游野泳,瞧瞧上面这帮孩子,能让人放心吗?没被水鬼抓走算命大了!
还有件趣事,大家游完泳上岸后需要穿上衣服,但裤衩是湿的,怎么办?直接拧干穿上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样水会浸湿外裤,这会让家长发现的!其实在岸边穿上外裤,把裤衩放石头上晒干也是可以的,但自从发现大桥一端的桥洞是可以攀爬上去的,且上边风大,利于快速风干,我们每次游完就必然要排着队攀上去,一个个光猪似的杵在上边,这风景--女生不宜:)。今年回家发现新修的绿道刚好从这个桥洞下穿过,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脸上泛着微笑,心里有股酸楚,只能感叹这青春太美好,过的太快了。
这就是我童年,少年时期关于游泳的记忆,那么清晰又那么遥远,忘不了了,多想再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水底钻”啊。
仙居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喜欢旅游的朋友可以移步仙居旅游网,仙居欢迎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