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十七章

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十七章

作者: 学业平台发起人 | 来源:发表于2020-10-02 12:14 被阅读0次
内心虚静,才能够受辱,能够受荣

《老子·第十六章》

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脉。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认识永恒便是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

内心虚静,专一,就能够穿透蓬勃的万物,纷纭的百态,看到它的本根,它的根本原本就是平静的,这是回归了的真生命,能够达到永恒,认识了这个永恒,就得到了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会凶险。认识了,就会包容万事,公义坦荡,成为完人,归于道,就能够长久了,这样,就是肉身消失了,也是安全的。

这是讲究行道过程中,修心的注意点:让自己的内心保持虚静,达到单一的程度,才能够看到万物的本根,不被杂乱的表象迷惑,能够包容万物,从而做到即使自己不在了,精神也不会受损。

内心虚静,专一,就能够看到纷纭事态背后的本真,不被迷惑了。

《老子·第十七章》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信实不足,才有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至高至善,这里指的感觉不到,应当是感觉不到他的威力,威力展示的越多,约会遭致人们的畏惧和厌恶。也就是说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不会向百姓展示他的威力,而且会顺应百姓的本性而行事,事成以后,百姓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这样。

这是治理符合道的一种重要方式:自己掌握高权力,但是,不向着底层的人们施展自己的威力,而且制定和事业有关的办法的时候,一定会顺应底层人们的本性,使得事情顺利起来,这中间干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要忠心,心甘情愿地去做底层人们的工作;二要能够得力,懂得顺应底层人们的原则。这些人就是执行道的原则的使者了。

至高权力者不显示威力,用符合道的方式是可以达到无为的目的的,但这需要得力和忠心的干部领导工作。

相关文章

  • 精塾学院:听韩鹏杰讲道德经心得分享(3)

    第十七章 最近订阅了精塾学院的《韩鹏杰讲道德经》,今天听第十七章,开篇韩鹏杰老师就说十六章比较深刻,而十七章好,讲...

  • 学习《道德经》心得(18)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七章 ) 老子在《道德经》前十六章里,不厌其烦地为我们阐述了“道”,告诉我们”道”是什么...

  • 读书打卡 day63/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上篇|第十七章 经典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

  • 牧童眼里《道德经》(70)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 《道德经》第十六章赏析 通行本...

  • 致虚极,守静笃

    【经典原文】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选自:《道德经·第十六章》。 【经典大意】 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

  • Kubernetes(四)

    第十六章 Ingress控制器 第十七章 Volume数据持久化

  • 《道德经》第十七章 知有

    华夏传习书院~ 每日传习~ 经典永流传~ 《道德经》第十七章 知有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

  • 2019.10.14子栋老师道德经智慧育儿第三十六讲——智慧父母

    子栋老师:大家都要早起,早起可以做很多事情。 今天讲的是道德经的第十七章。 道德经的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

  • 《人间采蜜集:李银河记》第五发

    4.22 读的什么书:《人间采蜜集:李银河记》第十六章至第十七章:对女性性行为的研究、追忆亡夫。 阅读有效时间...

  • 读书打卡 day62/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上篇|第十六章 经典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十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sb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