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10-1-6-2
【原文】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白话】穿黑衣,就配以黑羔羊皮裘;穿白衣,就配以白色麑裘;穿黄衣,就配以黄色狐裘。家居所穿之裘比出门所穿者稍长,右边的袖子要短。
【思考之四】夫子讲究衣服颜色的搭配和实用性,本质上是为了什么?
李炳南老先生在《论语讲要》中说:“衣服的颜色表里如一。”
“缁衣羔裘”,皇《疏》说:“羔者,乌羊也。裘与上衣相称,则缁衣之内故曰羔裘也,此是诸侯日视朝服也。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孔子是鲁臣,故亦服此服,以日朝君也。”皮袍的颜色要与所穿的上衣相称,所以黑上衣之内要穿黑羊皮袍,缁衣羔裘是诸侯每日视朝时所穿的衣服。诸侯视朝与群臣要穿同样的衣服,孔子是鲁国的臣子,所以也穿这样的朝服,去每天朝拜国君。“素衣麑裘”,皇《疏》说:“素衣,谓衣裳并用素也。麑,鹿子也。鹿子色近白,与素微相称也。谓国有凶荒,君素服,则群臣从之,故孔子鲁臣,亦服之也。”素衣,是指里外都要穿素颜色的衣服。鹿子的颜色与白色相近,所以鹿皮袍可以搭配素色的衣服一起穿。如果国家逢到凶年或者荒年,国君要穿素色衣服,群臣也随国君一起穿素色衣服。孔子是鲁国臣子,所以在凶年或者是荒年也随国君穿素色衣服。“黄衣狐裘”,皇《疏》说:“岁终大蜡报功,象物色黄落,故著黄衣黄冠也。而狐貉亦黄,故特为裘以相称也。孔子为臣,助蜡祭,亦随君著之黄衣也。”这是到了年末蜡祭的时候,黄沙漫卷西风,黄叶飞落满地。人们也顺应自然,穿上黄衣服戴上黄帽子,以顺天地。而黄色的狐皮袍与黄色的衣服很相配,所以蜡祭的时候穿上黄衣狐裘。孔子是臣子,助国君蜡祭,也就随国君穿黄衣狐裘。
这是讲孔子在朝拜国君、逢国家有凶年与荒年、岁末参加蜡祭时的衣着。这也是在告诫我们,内外衣服的颜色搭配要和谐。穿衣服其实也是礼的一种实践,是教养的一种显现。礼的实践,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和谐,所以衣服的搭配、颜色的搭配,也要形成一种和谐,这样做容易启发人们的恭敬心。
“亵裘长”,亵裘是居家的便服,所做的裘衣要长一点,这样可以保暖。“短右袂”,做事的时候,可以把右手的袖子卷起来,这样做事方便。衣服式样要兼顾保暖与行事方便,合理且得体。
这里讲孔子居家的衣服,又重视到保暖跟做事方便的实用性,这个实用包括能够蔽体又保暖,而且方便做事。
【思考之五】从穿衣的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夫子怎样的处世之道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以礼为准,穿衣服也是如此。对君子来说,穿衣服时也是不能够有违仁德的,不能马马虎虎,必须依礼而为。
《易经》上也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穿衣吃饭这些平常小事,正是君子的下手处。圣王制礼作乐,教我们如何穿衣服,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平常用在穿衣服上的一颗心,用礼法扭转过来,约在求道上。把每天穿衣服这样一个很普通的事情,转化为君子的生命庄严,使其有非凡的意义。
反思我们现在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时尚、潮流、前卫,还要争当时尚达人,追求时尚生活,穿戴潮流品牌。于是,整天泡在网上浏览购买时髦服装,耗费了时间,耗费人生。甚至于有些人把好好的裤子膝盖上故意破个洞,有的人把肚皮、后背暴露出来,还美其名曰:残缺美、露脐裤。
圣人制定的礼乐制度,规定了人们的穿戴,尽管时代发展了,不能照搬古人的服饰,但穿衣戴帽合乎礼仪,不出洋相,却是亘古不变的。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不能随意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