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后面

作者: 独赴 | 来源:发表于2021-07-02 13:54 被阅读0次
    有话就说

    小的时候洗碗时看到多足虫,惊声尖叫。父亲不屑语境,无所谓的样子,那有什么可怕。切,差不多就是这种口吻。时至今日,修正的路还在行进。十分良性,大概五六岁的夏天一个毛虫落在我的身上,立刻悚然跑回家,看见父亲在家,我沉默不言,走回房间躺在床上。母亲回家我说了此事,母亲说父亲,你怎么不管,孩子都吓成这样了。父亲无辜说,她也没跟我说,我也不知道啊。

    幼儿园看到大龄同学走来走去,凉鞋侧面有一个青虫粗壮,已经死掉挂在那。思虑再三没有说,如果她倒打一耙怎办。很小的时候有些事就有本来的逻辑和对策。

    大部分父母的方式差不多就像上述样子,父亲是你害怕个啥啊,莫名其妙。母亲心疼但不到点上,害怕从此存在很长时间。有的会绵延一生,譬如有些人对性,有些人对公开场合讲话,羞耻感无力感的链接形成闭环。都是很细小的事,大部分都这样处理没什么问题,不会发生建设性处理方案。母亲曾经因为我夜路看花了眼,带我到石头那边看看根本什么也没有。挺有探究心的层面是从这里生发,钻牛角尖是这个的反面。所以没办法说什么完全正确,有对就有错,二元始终对立。自卑的自大,懦弱必狂妄。

    想到情绪这回事,你不能代任何人受过,如此就不平等。小孩为了存在不得不为之,彼此皆有压力,只要是一个两人以上团体就不能只做自己。谈什么做自己,真我,情绪的完好表达,被接住,唯有孤立无援的情形才会任人摆布,承受情绪的毒液。情绪潜移默化,无处挥发,他人待你如何你待他人如何,像个精密的仪器也没衡量却锱铢必较保持了某种恒定。怎么切断痛苦在轮回,很大程度就是受苦,承受过往而不释放。扎扎实实消化下去,除此之外没别的好办法。人生皆苦莫不如是,要一样便是,都要即奢侈。也无福消受。

    遇见事情有模糊化忽略的功能,并且强大。抓大放小,说起来容易,每个人的阈值不同,尚未激发居多。一旦激发,底部逻辑就是从恐怖心开始。丧失掉自然而然的逻辑即随机性,不确定原本存在,没必要拿出来说。你以为一动不动偏偏就动了,最后只有被自己打动。还觉得是对方功劳,完全是,丧失了对焦力,作为虚化的反面。

    模糊和聚焦,自然状态,本就很难,寻找节奏庖丁解牛。你觉得手握权柄实则是想随风而逝,放手是最大的痛快。生命总是告诉我们,说是,说对,就是这般样子,放弃太懦弱啥都不是。厘清感觉和对外部事物的转译程度。试图询问本身即答案,却还要展开,展开就是重复。就已经是第二次了。它最容易被忽略。感觉的层面,口吻比较重要,背后的情感,虚假的认同会令人感到不适油腻。油腻本身就是虚伪的客套,联想到冷色调,壁虎的观感,蛇之幻象。

    从想象层面的发生就是真正发生。心念一闪电光石火,没人喜欢受教除非真的有料。平静的当下意味着刚才无论发生什么,就是发生。想想似乎不难,心境之对境,不被境转,得到高升,逆转表象不好的层面,更上一层,再上一层。

    最终发现该说的没有说,也不想说,写作本身就有对制焦虑的好处。比如害怕,或某种情绪,以静态的色调描绘,骤然明了实际情况可能不是那样。提示不好,静默不对,如果什么也不好,有些事情真当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存亡,放弃意味着被迭代被替换。说是自由意志也没毛病。

    终身寻找的自己,是在处理事情时不乱想,离开事情就尽快消散挥发遗忘,重要的恐怖的重复是原罪。很多格外厉害的大家,终究思维打结也有不长远,走不出去。如果放开是为了更广阔天地,一个人走更快,这便值得。

    生命早期一些事情养育者做出的反应可供参考,不必强行扭转故作没事。不提及就真的没有,当下会做出最佳反应。花时间准备就说明不想。不想就算了,做事情不必有太精密计划,一人一个办法,原本就很厉害的却不承认自己的能量很大。他人就会是虚弱的肯定原本存在的事实,会不舒服。并非真不够好。况且,什么是好。

    是,几天没开火,又见到一只多足怪,快速处理掉之后写下这文有安抚疗愈之功效。人类能够反思所以取得进步,太过反思势必走入虚幻,需要的从来不是外来安慰,或我叫他人更注意,或寻求某种帮助。得知道生命就是独行,来了就直接处理,否则该怎样,一生活在恐怖里不成。怕,就会输一辈子。很多话是徒劳废话。我清楚,所以不必要的话从此不再多言,就像十九岁自己那么美不在于外貌,主要是人格。原本健全的人无法矮化,刻意模仿剧情中分化出的人格,后来终究还是本来就是一个人。

    始终你都是一个人,对人过敏就保持距离,有问题就直接说,间接更不能达成目的。无论是什么目的,它没有羞耻一说,比如说你特想赢,想出众,本就如此,不然呢。为啥觉得羞耻呢,这种想法在规避什么发生么。

    不要曲线救国,虽然看起来似乎更稳定。然而本身原本就有直接稳定的核心,亦无需方案。一个需要他人欣赏和反馈的人太弱了,真正的强者偶尔模仿一下询问他人感受,得到剧烈的响应,你本来就是道路本身亦是抵达目标的事实。你问什么呢,问就是不懂,不会,知道也不知道了,根本不知道。

    要的不是夸赞而是陈述事实层面的基础,需要听到。不好的,也是陈述。人们做不大好,你能做好,所以朋友突然就能一堆,然而人群终究寂寞。

    得失之间逻辑是自己心的逻辑。不要辩证,要直接通往目标,哪怕就三个字,绝不多说第四个字。这个标准是恒常的无常,这个标准就是方寸之间心的一点点。终究是他人不究竟,不动的话正反就没有。一直不动一直是。除非这个动有一个既定目的,必须去的,其余都可以是休息时间。

    生命本是漫长无涯的休息。死就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件,就像不知道何时看到多足怪,害怕不解决问题。害怕只能一直乌云密布,突然出现就直接处理。它随时都能降临,死亡有些可以避免,有些不能,消灭多足怪,不必感慨。从前感慨,是因为少年期太纯粹,倾向母性表露模式,也是种尝试。

    为不挑战自己的阈值或应激,创建若为出离。出离之后,抹除焦点。想说的不直说,直说的但说无妨,因为想说的包含在整体的语境,这个背后,是真要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头后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we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