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一则来自南京的新闻报道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6月23日下午,两名十岁左右的男孩在南京江北天润广场车站上了539路公交车,车开上长江大桥才发现方向坐反了。
因为桥上无法停车,男孩们很着急。他们听从了司机师傅的建议,坐到终点站跟车返回,到了目的地再下车。临下车时,一个孩子给司机递过去一瓶矿泉水,被婉拒后,另一个孩子突然把一个卷着的纸条塞到报站器旁。
司机师傅打开纸条,发现里面还包着五元钱纸币,纸条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司机叔叔,今天是我们不小心坐错了车,当您知道后非常关心的把我们留在车上,等您送完以后又把我们送回来……谢谢,您辛苦了!孩子在纸条最后注明,这是车费,请收下。
两名少年的举动迎来网友一片点赞。
@上官新:小小少年懂得感恩!暖心!未来可期
@学习使我快乐:有时候大人还没有小孩子懂事
@miss雅雅:好孩子,好司机
@华山论剑:少年强则中国强!
@缘缇:为司机点赞,小男孩们有礼貌,懂事,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感恩教育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感恩之心是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
感恩教育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还能够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杀鱼弟”孟凡森生长在社会底层,2010年因幼小的年龄、醇熟的杀鱼技巧、倔强的表情和犀利的眼神感动了中国。视频曝光后,周围居民有意无意会去照顾他家的生意,一些人寄来学习用品,更有机构承诺为他继续学习提供帮助。“杀鱼弟”哭着表态要好好读书,但他回到学校上课睡觉、课后偷跑到网吧打游戏,最终书也没有读下去。
沉寂了几年后,“杀鱼弟”去年被爆料喝百草枯自杀,前不久又因打架被刑拘,据报道:从2014年到2019年,孟凡森被记录在案的打架斗殴就有6次,现在他面临五年以下的牢狱之灾。
从“杀鱼弟”到“自杀弟”再到“打架哥”,虽然促成一颗网红陨落的因素不会是单一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感恩教育的缺失,让“杀鱼弟”无视社会和公众对他的关注和关心,最终从“励志”走向“沉沦”。
第二,感恩之心是底层逆袭的动力。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同样家庭贫困的庞众望是2017年河北沧州高考状元,目前就读清华大学。他的母亲瘫痪在床,父亲患精神疾病,他从懂事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卫生、烧水做饭、照顾妈妈洗漱。
高考后接受采访时,庞众望多次被问到这样的家境对他有什么影响,每次他都是同一句话,“无论多苦,能和妈妈在一起就是幸福的”。逆境中的庞众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自立自强自爱,活成了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第三,感恩之心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球王贝利的成功与他的感恩之心密不可分。贝利很小的时候,意外得到了一位足球教练赠送的足球。为了感谢教练,在圣诞节那天,他跑到教练的花园里为圣诞树挖坑。教练很感动,就让贝利进入了他的球队。从此,一代球星踏上了职业生涯的快车道。试想,如果贝利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他的人生会怎样?
所以,学会感恩会让你的事业之路多些援助,少些坎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感恩不是有目的的做作,而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你的诚意总有一天会打动别人,他人的援助之手也许就是开启你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造成家庭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过分的宠爱。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无条件满足,他们的口头禅是“只要孩子肯用功,花再多的钱也值得”,完全没有要求回报和感恩的意识。父母的这种观念,导致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很好,认为自己提要求是应该的。于是出现了孩子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的现象,对于父母的付出也反应冷漠。
几年前同事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儿子买了一辆车,当儿子知道买车是办的分期时很震惊,冲口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从小认为咱家不缺钱,你们肯买二十万的车,我还以为咱有一百万存款呢”,同事听了儿子的话更为震惊,“我们一个月工资才一万多点,就是不吃不喝也攒不出一百万啊”。
其次,亲子间缺乏沟通。有些父母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让孩子知道自己工作的艰辛。如果你问身边的孩子,你父母是干什么的,他们上班辛苦不辛苦,下班后需不需要休息?可能很多孩子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好,因为他们很少主动关心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时间长了,这种缺乏沟通的交流就变成了一种默认,孩子习惯享受自己的岁月静好,选择性忽视了身边负重前行的父母。
最后是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家长秉承“学习好就是最好的报答”的观念,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孩子偶尔对他们表现出“感恩”的言行,也被一句“考个好成绩比啥都强”顶了回去。久而久之,孩子在社会上接受的感恩教育也被这种观点同化了。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该怎么做
一.家长要为孩子作出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在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时候,对道德情感的理解完全需要父母的帮助和诱导。关于感恩教育,家长对长辈和周围人的态度就是一本活教材,他们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让孩子学会理解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要坚持使用礼貌用语,在任何时候接受别人帮助都要学会感谢。比如:当孩子在接受了别人帮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提醒孩记住并发自内心的对对方说“谢谢”,使“感谢”成为孩子日常生活中对待周围人帮助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孩子有意无意地会表现出一些感恩行为,例如,主动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公益活动等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决不能以学习为由不支持,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好孩子萌发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感恩意识。
在孩子成长到有了自己意识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能向孩子灌输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而应该让孩子明白尊卑有序、礼让优先、乐于助人的意义,教会孩子谦让和感恩,让孩子在理解、谦让的氛围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也很重要,可根据孩子年龄,有意识地指导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劳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互助,在成长中学会自食其力。家长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使亲子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理解、互帮互助的自然氛围。比如,妈妈做饭,孩子摆碗筷,妈妈加班回来晚了,孩子帮忙端饭倒水。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加与社区服务活动,同情弱小,感受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
感恩教育中家长要远离三种心态
第一种心态,“再苦不能苦孩子”
“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妈妈帮你买个复读机吧!”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关怀备至,事事为他考虑周全,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了。
得到太容易,往往不会珍惜,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心理。因此,父母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受一些“苦”,只有在他意识到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孩子才能体验需求得到后的满足,才懂得珍惜当下。
第二种心态,“我的孩子我做主”
亲子之间的边界感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很多父母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习惯随意操控孩子的一切,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从孩子利益出发的,孩子欣然接受才是正理。一旦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认为孩子不懂感恩,甚至怨恨自己养了一个白眼狼。
可是,你在给予时是否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是否尊重了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做任何事都是出于满足父母的心愿,他的感恩之心当然很难培养。家长只有确认好边界感,分清你我,才能跟孩子保持朋友关系。当孩子自己意识到父母的好,感恩之心便自然产生了。
第三种心态,“你把书读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因为升学压力巨大,很多家长都有这种对孩子不求回报的心态。殊不知,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好,而是学习做人,这也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也只有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还有一种家长,喜欢把“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挂在嘴上,这句话表面上是强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实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偿还负债的心态。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让孩子学会关爱学会感恩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感恩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将使你的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