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豆范
收集素材的视频截图慢慢的平静了。
日更如常。
当把自己放空,把担子卸下,放松一口气的时候,才发现生活依然那么可爱。
可能是周末的缘故。
周末,可以任意睡到几点,可以随心打发时间。不过,我还是如平日一般起来,出去买了豆浆、汤包,因为周六女儿还有网课,出不了门。看到她每天比我还起得早、还睡得晚,我都不好意思赖着床不起来。
网课可能比在学校还紧。总感觉她的时间不够,早晨七点就开始起床洗漱,毕了后开始自发的朗读——英语和语文都需要朗读,八点开始就要坐到电脑前了,老师要视频点名,像在学校一样。接着,就是正式课,直到中午12点过才下课。下午,2:30开始直到6:00都有课。晚饭后,就是晚自习。说是晚自习,其实是有老师带的。
唯一的休息时间是周六晚到周日早。
这天可以晚起些。但也不能外出,她也不习惯外出,从开始网课到现在,已足足一个多月。看今年这情形,四月份能不能开学还是未知数。
女儿紧张,我同样没闲着。
利用周末时间,要补培训作业——5篇微头条,要更新日记(在简书的写作,我现在定位为日记了,因为太随性),还有两堂被耽搁的网络演练课。
此外,还有一直没开始的阅读。
我发现,静下来,慢慢阅读,效果比以前好。比如拿起那本20年前的老书《方与圆》,静静的阅读它的前言,我就感悟极深。这样有收获,何不就用这种方式去输入呢?
决定读一本,就好好读完。即使读完仅仅记住一句话或者一个故事,都是有收获。
怕的就是阅读时三心二意,翻开又放下,迟迟没有进展。
生活还需继续,工作还需继续,写作还需继续。经过这两天的沉淀,我也知道,很多事急不得。越急越烦,越烦越做不成事。
写作不能短时变现,就当成在刻意练习了,我相信,通过每天固定的练习,有一天终会迭代,让自己突变的。做好当下,抓住当下,这何尝不是一种活法?
我记录下今天微头条写作的感悟吧。
今天写了3篇微头条,加上昨天的2篇,算是完成本周的任务。
任务完成简单,但是写作的过程痛苦,结果令人不满意。
微头条的写作不比朋友圈,朋友圈人性化,微头条较为客观些。我感觉微头条就是阐明你的观点,而且必须有论据支撑。同时,还要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参与进来。
为什么写作过程痛苦?
一是素材。初入头条,还不知道从哪得到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要找到就必须广泛涉猎,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感兴趣的、触动内心的要记录下来。
二是构思。不能照搬网上文章,头条有查重机制,照搬只能害自己,冤枉干活。复述新闻也是件麻烦事,因为我还不知道这些新闻需不需要证实,如果是虚假的呢?
三是引导。主要有两点:引导阅读和引导互动。引导点击要好一点,只要话题吸引人,一般都能吸引读者打开。但是有个完成率不太好办。阅读完成率就是不仅要吸引读者打开,还要让读者阅读完文章。
引导互动的要求更高,互动包括点赞、评论和转发,俗称“一条龙”。不能引发共鸣,不能触动槽点,谁会和你互动。
因此,我的这几篇微头条阅读效果很惨。才几十上千的点击,评论、点赞更是寥寥无几。
可能还是不适应,素材准备不充分,读者喜好和发文规则我也还没掌握,这样匆匆上阵,肯定是不行。
我也准备了几个自认为比较有深度的话题,但是,没有广泛去搜集整理材料,还没着手写。
比如,各地开学时间,按照地域把时间列出来,这可能会引起家长和学生们的兴趣。
还有,中国支援各国,各个国家民众的正面反应和感人故事,这是个可深入讨论的话题。
再一个,欧美地区抗疫趣事,这些趣事散落在新闻报道的每篇文章里,去搜集起来,应该也能让读者感兴趣。
这是我写微头条时想到的,当然要写出优秀的文章,提高阅读量,自身的功力还得提升。途径就是多看多练了。
任何事都是从零开始,慢慢来,不急于求成,我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OK,这就是我开始在头条学习写作的感悟。
在简书,我将记录自己每天学习和写作的变化以及收获,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关注,你会每天看到这样的如实记录。
红豆的情怀
文字的世界
2020.03.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