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现在非常流行,而这个流行的自由组织学习者的创始人,就是这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老师。
本书主要从为何要拆书,如何拆书两大方面来解说拆书的重要性。
如今有关于知识信息的获取渠道遍地都是,有读书会,各种付费知识ip大本营,还有各大类读书app,但是这些都是知识汲取的渠道,很多人付费了,有数据显示却只有百分三十的人去收听或者学习起来。
而这百分三十的人还不一定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把每本书学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太多人就是囫囵吞枣般地“吃起来”。
为什么读书难,本书从两点告诉你?
一、很多人觉得读书最难的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看不懂,看不下去。
最前者没有时间和没有精力,是因为现在的职场人工作太忙,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去看书,那么如何高效的去学习,就成为这些职场人非常需要的方法。
很多出名的作家都是斜杠青年,都是在下班后,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充分管理时间和事件。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先管理时间。
妥善处理时间,结合高效方法,就是最佳学习策略。
那读书难,该怎么做呢?
我自己之前也是在面临读书难的问题,我会发现我看书的速度好慢,而且基本上看过一遍就忘记了。
提高速度最好就是刻意练习,所以每天我必须阅读半个小时的书,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去默读书籍,而是去加速眼球所看的范围和速度。
看过的书很容易忘记,说明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理解上。
如同精神分析的意识和潜意识,我们一旦只关注表面的意识层面,就会完全忽视潜意识里的行为。
举个例子:我不喜欢某人,是真的意识上面不喜欢吗?慢慢寻找你会发现,我是不喜欢他身上让我嫉妒的那方面,我不喜欢的是他比我好,比我优秀,我接受不了他的优秀,因为我觉得我可以比他做得更好。
这就是潜意识里,我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好,对于比我优秀的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好。
在读书里一样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我们只看到浅显的意思,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去感受,那么所学就只停留于字面意思了。
如果是致用类的书籍,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经验关联,要体验和反思。
二、学习的方法为何选择拆书?
查尔斯汉迪认为:知识虽然是基础,但随时可以抛弃。要学会将推理应用于生活当中。
拆书方法正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最优方式。
我当时看书破解停留在表层之后,慢慢地进入到开始做读书笔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将书籍内化或者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很快发现这就是拆书方法中的第二步,将生活实践联系知识。
拆书者是学习的促进者,是高级的学习者。
他们不仅运用于实践,而且善于提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学习。
这也是很多人都会说的以教为学,以写来梳理逻辑思维。
现如今读书会很多就是采取以教为学的方式,将所学的东西用教授的方式展现出来,一方面促进大家积极互动学习,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知识转换成技能,加深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因此,我很肯定,我比学生们学到的东西更多。教学过程总是充满乐趣,因为你在跟一群聪明人共事,为了共同的利益解决问题。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以拆书既可以提升自己,又能帮助他人,实现共赢的最佳途径。
那下期我们来谈谈如何拆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