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抒情文与议论文的不同
写议论文是入世的训练,抒情文是出世的训练,抒情文为己,议论文为人,抒情文独善其身,议论文兼善天下。

读者面对抒情文,总觉得那是写作者自己的事,当他面对一篇论说文的时候,他的感受不同,他觉得这是大家的事,也是他的事,“他”管到大家头上来了。比如“月是故乡明”只能入诗,不能作为观点。
论说文中,驳倒对方的主力战是推翻他的证据,或者提出不同的证据。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抒情文清静,议论文热闹;抒情文怕麻烦,议论文找麻烦;抒情文有理讲不出来,议论文没理也要找理来讲。
抒情是自了,议论是度人;抒情要文情并茂,文尽情未了,议论要理直气壮,理不直气也要壮,理屈而气不穷;抒情近乎王道,议论近乎霸道。
所以二者不分伯仲,好比人的左右两手,有人左手发达,有人右手发达。最好有左手,也有右手。
二 三段式作文
赞成——反对——调和。比如《岳阳楼记》悲+喜+综合;《最苦与最乐》,苦+乐+综合。《读书的苦与乐》也可以这样写,先写读书的苦,再写乐,再进一步说读书可以得到快乐,但要往往先通过痛苦,也唯有真正享受读书之乐的人,才配谈读书之苦。
特别是辩论会,注意要两面想,比如认定文言重要,还要想白话重要的理由。一旦相信理科重要,还要想想文科重要的原因。
三 要读点诗
假如只必须读一种书,那就读“诗”。诗歌很短,哪怕只有一句,就可能是一个丰收。
写作文先要有文心,但我们的心不能天天时时都是文心。有时候心乱,有时候心死,有时候心浮。心乱就是对文学不忠实,自己敷衍自己,文章写不出,或者写得很潦草;心死就是丧失了写作所必须的那种敏感,文章写不出,或者写得很勉强;心浮就是进不到自然和人生里头去,也就不能从自然和人生里出来,写出来的文章很庸俗。
诗歌是由十足的文心里出来,我们常常到诗里镀个金,充个电,受个浸,让我们的心不那么乱,不那么死,不那么浮。就像我们的手表每隔一段时间后就要跟标准时间校正一下。
诗歌是成年人写给成年人看的,有些诗句小时候背过其实并不真懂,期待成年后与它的一次重逢。文学大师于朔曾对《春晓》《杂诗》等这些看似浅显易懂的诗歌以新的理解;王鼎钧这样的大师都说自己倒了四十岁才读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五十岁才读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六十岁才读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不学诗,无以写散文。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不是藏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诗句吗?
四 蛇衔其尾的写法
写文章有因果,比如,起床晚了是因,上学晚了是果;上学晚了是因,受到批评是果。开头与结尾要有回应,叫 蛇衔其尾。文章的因果不需要直接交代,要藏在叙述中。
五 从白话作品学习白话写作
现在,白话写成的作品很多,文言文的样式手法、哲理玄思都藏在里面,化在里面,已经开启了从白话作品学习白话写作的时代。换个说法,第一代和尚到西天取经,第二代和尚到长安取经就行。
六 如何写诗
诗有诗理,文有文理,二者完全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上一句和下一句不是连贯的,每一句像一个岛屿没有安排渡船,不过他们仍然是一组群岛。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不要太浅太露。比如:“春风春雨有时好,春风春雨有时恶。春风不吹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就比“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归。”有味道。
诗歌常常把具体的说成抽象的,又把抽象的说成具体的。如:冬天到了,春天在哪里,那边住着一个老农,你去问他的种子。就是把冬天蕴藏着希望变得具体了。
诗歌的韵不只是韵脚,诗中句子押韵的字也是韵脚。
七文学的功用
提供娱乐、传递知识、培养专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