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书房
最难拆的——思维里的墙

最难拆的——思维里的墙

作者: 笑镜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19:12 被阅读0次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的每一个主要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感同身受。

    然而,这本书大概90%以上的案例,都不太有说服力,因为案例样本都没有超过10个人或事件,几乎全部为个案。(不同于国外著作,附很多相对有说服力的实验案例)

    那么为什么我还会如此赞同作者古典的观点呢?在错过这本书的7年间,我已经从其他关于心理学、行为学、思考模型的书中,对很多观点已有了认知。

    于是,这本书的阅读,变得很轻松畅快,好像找到知音,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之前没能梳理归纳的想法。

    1、关于“安全感”

    在我的心里,房子还是能提供安全感的,然而现在还买不了。于是我还是选择努力提升自己、将更多时间或资金投入到的个人成长中,让未来多一些可能性。不知道未来,婚姻是否会给我安全感,但现在也不会为了多一些安全感而去恋爱交往。

    如一位朋友所说,现在想要结婚并不是为了寻找依靠,而是,也许两个人的生活更有趣些。

    2、关于“有趣”

    大多数人爱有趣、向往有趣,但有趣不是说说就好,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当你的视野足够开阔、阅历足够丰富、掌握了3个以上的垂直领域知识、会将生活的点滴说的很动听,你就很有趣了,我会很想和你聊天,感觉你是一个宝藏型朋友了。

    3、关于“心智模式”

    2017年给我最大收获的一个词,没想到古典老师N年前就已经分享。

    不管主动或被动,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N多个日常生活的、工作的、人际交往的心智模式,并且每时每刻运转中。这些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的每一个决策、人生的走向。因此,不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是心智模式决定命运。

    心智模式成长的过程:我们从沉浸在固有的心智模式中,到逐渐发现一些差距,再到即时反应,最后能做到提前预知。

    4、关于“成功”

    首先,我已很清楚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于是,我用“成长”替代了“成功”。杨澜的“人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长”,我记了很多年。

    于是,我现在当然是没成功的,但一直在或慢或快的成长着。当我距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就在一步步成功了。

    (最近,我在思考为什么我的梦想是开一家书店?)

    5、做“受害者”还是“掌控者”

    可能无意识的做了很久的“受害者”,工作没做好,都是行业环境不好、老板不好、没有预算、同事不配合。但一句“反求诸己”,让我开始思考,任何环境、背景下,我们都应该先自行寻求解决方法。工作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具备的万事需要我们自己来备一备的。

    看到本书这个部分时,就很有感触了,找到了过去自己的影子,同时也很开心自己已经往“掌控者”的方向努力。

    6、我的幸福我做主

    做自己,意味着我们不能成为父母、朋友、社会阶层等主导的剧本中的主角。我们的人生剧本,得自己编写并主演。是否幸福,也来源于自己发自内心的判断才准确。

    书中的一句话很形象:人生就好像一座房子,住在里面一辈子的是你,你却让你们的父母来负责装修。

    7、关于“尝试”

    你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心推动你去尝试呢?小到美食,大到职业。当一个新事物出现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质疑、排斥,包括我自己。

    于是,这一年来,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立即反驳别人提出的一个新想法、新尝试,何不一起发散思考下、观察一段时间呢?(真的是要不断提醒自己)

    引用书中观点:相比原地不动,“即使是失败的开始,也会距离成功更进一步”。

    8、关于“一生的事业”

    一直以来,直到一个月前阅读《向前一步》之前,我都觉得我应该会一直一直从事“营销领域”的工作,这个已经做了快10年的相关工作。

    然而现在,我认为自己应该要拆掉思维里的墙,我的事业、工作并不是局限于“品牌推广、营销策划”,这些年来,我学习的不只是这个领域的知识,更多应该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的事业,并非一定是一条螺旋上升的直线,还可以是一大块可以逐步填满的方格子。不再给自己设限只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感兴趣或机会合适,都可以去试试。并非鼓励半途而废,而是在全心投入的情况下,给事业多一些可能性。


    写在最后: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关系很多、诱惑很多、辛苦很多,幸福却不多,因为我们太容易为了别人的想法活着。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句小结: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辈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难拆的——思维里的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ax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