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清明纪事

作者: 探戈里的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0:04 被阅读157次

    引言之一

    老家位于桂中腹地,红水河畔,为壮族聚居地之一。山地,丘陵密布,且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遍布溶洞,山上多低矮灌木,藤本植物,四季常青。夏日,或雨季时节,山色葱笼,厚似幕毡,日影难入。

    石头记-清明纪事

    引言之二

    家乡墓葬风俗与他处有所不同,是为壮族二次葬。第一次葬为棺木入土,“躺”入土中,并堆长形坟茔,叫“长墓”,或“新墓”,表示人尚在,魂魄未曾远去,只是睡着了。第一次葬后,约三年,寻地理师/阴阳先生定下时辰,动土“捡金”,即是捡骨,入金坛。地理师看山望气,占卜打卦,选“坟山宝地”重葬,堆圆形坟,为“圆墓”,或“祖墓”,此时墓地风水尤为重要,多为靠山临水,枕山面水,或是背靠山峰,面临平原,为后世子孙祈福。亦或是金坛上山,入洞穴,与族中各先人之金坛共聚一处,留待族中各房人等年年清明祭扫。

    正文

    自入读高中后,至今逾二十载,期间每逢清明,种种不足道的缘由,得已,或不得已,再未能回乡扫墓。而清明又是乡人除开春节,最为隆重且紧要的节气,总不得归,常引挂怀念叨,甚为羞惭。今年与老父早早商定,四月四日,终是成行一回。

    又及,族中先人各墓,散布乡间四野,非是聚于一处。若是一一拜祭,非五七日不能完成,也无足够时间,便由老父选定几处扫祭。

    斯时仲春,恰见得,处处早莺争暖树,昭昭草木显繁茂

    四月五日,晴,和风煦煦,暖阳日

    太婆墓旁,有一水塘,终年不涸。族中有一房,尚谙风水望气之道,问之,曰,此地卦象为麻拐坐塘,(麻拐,为方言,意即青蛙),福佑子孙。各房人等,齐齐动手,清理杂草,垒土,挂招魂幡,点香烛,摆贡品,烧纸钱,儿孙拜祭,最后燃爆竹。烟气袅袅,声震长空。其时午后,远方山间一片青绿,时有白烟飘渺,别家拜祭亦如此。

    石头记-清明纪事

    其后,西北向,下行三公里,入一山坳,祭舅公墓。此地卦象“灵猴攀桃”,只是四处眺望,山尖跟脚,林木叁差,石色灰白,我无法将之相互关联。也许,该看一看地理风水类的书籍了。

    石头记-清明纪事

    邻近村中的叔伯,宅屋颇大,临江望山。江水青绿,流势甚急。门前一片竹林,间杂松树,茂盛异常,不留神,居然看见一尾松鼠在林间跳跃。末了,族人聚餐,遂散去,准备翌日行程。

    石头记-清明纪事

    四月六日,雨转阴,骤冷,一夜回冬。

    回乡下祖屋,上香烛。村中土坯房大多已推倒,建起砖房,小时候的回忆却更是清晰。午后有风,村中树下,拴牛马各一。风拂动树冠,牛马身上的毛发也在晃动。笑云,风、牛、马也可相及,俗语也不一定是对的罢?

    石头记-清明纪事

    随即,一众人等,携祭品,入后山。山路蜿蜒,崎岖陡峭,遍布荆棘藤蔓。一路上行攀爬,半响,至半山一洞穴,太公,及族中各房先人之“金坛”置于此地。不过,里边绝大多数的人,我们这些孙儿辈都是不认得滴,上香烛祭品就是了。(因着某些不可说的缘由,所有金坛,墓茔,皆不宜拍照,铭记于心,而更有心)

    石头记-清明纪事

    奶奶墓地在另一处山弄里,卦云“燕子挂梁”。半山密林,时闻鸟鸣,更显幽深。除却湿气深重,几乎不见天日,前头柴刀开路,亦步亦趋,才到了目的地。侧边岩壁突出,山脚观望,再加以联想,还是可以说成鸟儿贴着山梁飞行。真这样么?也不知道。

    石头记-清明纪事

    山间石多,大小散乱,四处皆然。奇形怪状,似犬非牛,卧熊飞禽,想象力有多远,就有多少物件。下山脚滑,几欲跌倒,指尖触及一石,稳住身形。拾起一看,石块无形,覆有青苔,似米小,平淡无奇,中间有凹坑,又恰好一手抓握,倒是不舍丢弃了。你我有缘,便带你回去又何妨,久居人间,说不定这顽石便可沾染些许阳间灵气,谁知道呢! 就先呆在办公室桌面上陪我好了。

    石头记-清明纪事

    这也是本文名字之由来。此石头记,非彼《石头记》,诸君莫笑。

    石头记-清明纪事

    山中野花,飘香杳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头记-清明纪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fx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