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沟通的艺术心理健康
为什么太过理性的人缺乏沟通的魅力

为什么太过理性的人缺乏沟通的魅力

作者: 狼烟牧笛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13:16 被阅读0次

    我们都期盼一种心有灵犀的沟通,彼此对于对方期望的话题,神奇般的在未来的沟通中间得到了契合,我们认为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是特别刻意的去追求特别陌生的话题,这样的一一种契合感是很容易在沟通中间建立的,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去有效的察觉。

    这是由于,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中有一个期待效应,是我们自上而下建立的对某件事物的期待,形成的预判,后面的信息如果符合于这种先发的期待,我们就会马上进行确认,如果不符合于这种期待,中间就会产生顿挫感,造成对新的事物识别的困难,所以说期待加强,对现实的认可,而现实的认可,又反过来加强了我们对某件事情的期待。

    如果你在一个专业领域需要经常做双向的沟通,并且你们沟通的话题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区域,那么这样的一种意识很容易被建立出来的,比如说老师这个行业当学生未曾开会的时候,很多老师就知道他会在哪些地方遇到问题,他是带着什么样的问题来到你的身旁的,你对你又有什么样的一种期待?这就是经过反复的期待时政,反馈之后所建立出来的更加准确的心理预判功能。

    所以说所有的心有灵犀只不过是在一定的信息密度下准确的接受反馈而建立出来的,对于认知系统中相关功能的强化。

    这些能够带动我们形成预判的信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语言中的上文,来源于前一个事件的影响,来源于我们前期对于某个人的判断。它的好处是让我们快速的认知,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是,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对新的信息的敏感性,即便有价值得信息出现,也未必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

    一个一闪而过的视觉信息,我们如果把它长久留下并且成为长时记忆,成为未来可调用的信息基础,需要的是我们在大脑中多次强化,而预判之后被肯定你的信息就完成了一次强化。换句话说,我们喜欢用视觉的呈现方式将某个词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的,完成对于某个词语的解读。这种解读的难度越小,就说明他的表象关联度越高,就越容易被记忆和感知。如果你能够建立多次强化,那么这个信息就会对你造成更加深刻的影响。

    比如说你提到满汉全席的时候,有可能激发他的自由联想,他可以想到《厨神》的画面,也可以想到一桌丰盛的宴席,又可以想到《满汉全席》电影中某一个著名演员的面容,那么这个词就会在他的记忆中,进行较长时间的保留,会影响他以后对相关信息的预判。

    更有意思的是他会把说话的人当时的状态定格成为一个画面或者是一段动态的事件,联系到他的体验中,所以思维强大的人,对于画面感的感知能力也是相当的强大的,他的记忆力会非常好,他对于空间的定位,对于些看起来很难去掌握的规律,比如说艺术和音乐会有独特的感知,因为这就是它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表象关联,这种个性化的表象,给予他们更多的艺术上面的创造力。

    事实上表象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最原始的也是最基础的过程,我们捕捉到世界的信息,把它表征成为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可以进入到我们记忆体系的,是我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某些事物的稳定的刺激。

    所以任何能够去表征出来的事物,它一定是和旧有的感知建立了关联,只有建立关联这个刺激才是稳定的,才能够被我们所感知到,而这一层的信息上升不到语义和意义层面的,只有我们通过继续加工,把它带入到现实的场景中间的那一刹那,我们才获取了对他的解释,理解、判定和画面构思。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会进行更深一步的抽象,把它嵌入到有的知识体系中间,就形成了我们高级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体系。

    其实包括任何的似乎单纯研究逻辑的学科,实际上的底层都是形象的思维,如同我们逐渐发展出来的,沟通中间所使用的语言,他的词语必定来源于我们具体生活场景中间,只不过经过多层的抽象,我们感知不到某些抽象的词语和现实中间的联系。比如这个词本身来说,我们看起来和现实的事务没有对应的关系,他是一个极其单一的对事物关系的解释学科,但那实际上来源于我们生活中间很多相对立的物质,来源于我们对于危险信息的判定经验,来源于我们生活中间对某些事物的组合归纳,来源于我们生活中间的某些具体的教训,这些给我们定义了具体的事物的内涵、边界和外延。这种对关系的研究和抽象,教会我们先把具体的事物放到同层次中去理解和比较,而这种归类比较和分层就构成了我们的逻辑。

    为什么很多事情我们通过逻辑单纯的去解释,会发现有很多矛盾,就是因为在具体的场景之下,逻辑只能解释他这个层面的事情,而生活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某个单纯的层面所展示的单纯的逻辑关系。

    逻辑可以去做好稳定的输入和输出,但是有很多问题我们理不出来逻辑模型,因为它混杂了太多的不确定的信息,他混杂的太多的特征还未能够被识别,它混杂了太多的暂时办法用逻辑公式去证明错误的各种假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逻辑是不适用的。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逻辑的局限性和逻辑所产生的规律的时候,便知道如何能够真实的面对每一个人,我们对事物的解读是通过一种自我弥合的表象来构成它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抽象。因此,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面有非常多,我们看起来不太能符合你自身现实判断的见解变得非常的流行,但是我们依然要把这种的见解还原到沟通场景,回归到具体的人身上,去看到一个完整的人。他的表述是在哪个过程中间出现的情景混杂,他的语言是停留在哪一个层次,他没有理清的这些矛盾是驻留在哪一个层面中间未能建立准确逻辑关系而造成的错误。并且能够从中切出来一块,进行沟通。而更重要的是,除了逻辑之外,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庞大的一个感知体系,他直接关联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这才是我们最核心要关注的沟通因素。

    比如,如果你和朋友在讨论一个话题,他告诉你,法语是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准确最好的语言,那么你非要证明英语比他发音优美,德语比他准确,就会割袍断义。这是一个永远在逻辑上没有办法去说服对方的话题,因为你无法某一个层面上面去量化出来这个话题的一些标准,共建一些稳定的要素,并且在这个要素中间呈现逻辑关系。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们需要放弃逻辑上的针锋相对,可以把语言中间最模糊的,最能够提供想象和画面感的一种题材拿来进行讨论,这个题材就是诗歌。我们去还原每一个句子中间所描述出来的情景所感受出来的意境,那么不同的诗歌可以带给我们共同的想象,而完成了这个共同的想象之后,我们实际上把彼此的关系和某一个诗歌建立了联系,这个时候就建立了亲密感,而不是语言和逻辑上面的对立,这个时候经历的是一种情绪和想象的洗礼。

    我们就不会再去争论谁对谁错,而是达成相互认可,在逻辑可以构成认可,可以量化的情况下面,我们捋清楚前提用逻辑解释,对于一些发散性的开放性的题目,我们要建立的是共同的画面关联,这就构成了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相互的熟悉感,才是我们做任何沟通的更高维度的目的。我们的沟通的意义就是一开口就让这个世界美好一点,逻辑让你更聪明,但是知道逻辑的边界让你更加具有智慧。

    要知道这个世界可能真的不属于逻辑,我们的世界需要的是更广泛的维度,比如人和人的连接,它是一种最原始最神圣最伟大的连接,它产生于语言和逻辑思考之前,而我们能够尊重这一份联系,才不会像巴比伦塔上面的交流一样,总是认为自己有道理,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却永远不可能产生任何真正让人欣喜的合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太过理性的人缺乏沟通的魅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jg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