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第一次看完了这本书,今年历时2周再次看了这本书。总的心境有和异同呢?
先说同吧:两次看这本书都让我觉得“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令人唏嘘。”
异:第一次看我更多会觉得,他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第二次看我觉得,他这样做是命中注定的。
在写这篇读书笔记前,我发现自己写读书笔记喜欢一气呵成,不喜欢分开写、反复改,那种只有在写材料时才有的“臭毛病”,目前而言,我是不会轻易愿意带到读书笔记来的,因为我觉得读书笔记就是要反映真实的读书所想所感。话不多言,接着写。【哈哈哈,没想到打脸来得这么快,第一次没有写完,隔了两天再续前缘...】
月亮与六便士,看起来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意向,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书皮上出版商写了一句话这样阐述:“眼前的苟且or诗意的远方——写给每一个不愿妥协的追梦人。”我百度了一下六便士,它是英镑下一级货币单位,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相当于人民币中分和元的区别。那么月亮与六便士,更像是理想与现实两个意境,这像是摆在读者面前的一道选择题,那么文中主人公是怎么选择的呢?
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本书的主人公,他选择了“月亮”。
【题外话,我真不想去复述这本书讲的什么内容,我总觉得复述一本书就要把它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才行,这是不是抓不住重点?更何况我很有可能根本讲不清楚来龙去脉,讲到一半发现漏了内容,处女座的抓狂又会让我在极度挫败中重新去讲。但如果不复述,假设我要当众分享这本书的话,把它当做一次演讲,我应该抓住重点去讲我最想讲的和听众最想听的,也最符合我的主题的...哦,问题原来出在这里,主题是什么?主题应该是我写的题目“如果真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那就义无反顾去前行吧”,哈哈哈,难道不觉得这句话很唯心吗?而且其实略显消极。在平凡人平凡的每一天里,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是命中注定的,会有先兆吗?】
毕竟,我无法感同身受书的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说的“我一定要画画儿。我身不由己。如果一个人跌进水里,不管他游泳游得怎么样,他只能靠自己挣扎,不然就会被淹死。”我和毛姆一样没办法理解,毛姆在听了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这句话后写道,他的话里倾注着满满的热诚,我完全被他感动了。我总觉得有一股非常强大又猛烈,能够压倒一切的力量正在他身体里使劲儿挣扎;他仿佛被这种力量控制了意志,被牢牢地控制住了。我没办法理解。他好像真的被魔鬼附体了,我觉得他随时有可能被那东西撕碎。这是作者受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委托离开伦敦到巴黎去找她以为是被一位妙龄女郎诱惑而放弃证券交易所经纪人职务、放弃温馨和睦的家庭、放弃温柔善良的妻子和乖巧可爱的儿女的丈夫时,作者与斯特里克兰德本人对话的一幕。书里面第七章的描写让我觉得读来稍稍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变化的暗流涌动,写的恰如其分。
理论上,像斯特里克兰德这样的家庭,拥有的这一切,应该是“最后这一对夫妻荣归故里,为后人所钟爱,过着衣食无忧的晚年。他们没有蹉跎自己的一生,直到年老体衰,寿终正寝。”
然而,我很认同作者在下面写的这段话。
“那一定是人世间无数对夫妻的共同故事。这种生活模式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它让人想象到一条平静的溪流,蜿蜒曲折地流淌过绿草如茵的牧场与郁郁葱葱的树荫,直到最后汇入汪洋大海中。但是大海给人的感觉如此平静,如此的沉默和冷漠,你会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感。”
作者还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总感觉这样度过一生的大多数人,都好像缺少点儿什么。我认同这种生活体现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那种有条不紊的幸福,但是在我的血液里却需要更加强烈的愿望,更加期待一段落拓不羁的旅途。这种安宁幽静的快乐好像有着一种令我惶恐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期望一种非常惊险刺激的生活。我随时预备着登临怪石嶙峋的山崖,被抛入布满暗礁的海滩,只要能让我的生活中发生改变——变化和不可预知的刺激。”反观自己的心态,我只能对这个观点持50%的认同,我也期待我的生活发生改变,但我的态度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和能让自己充实的,对于即将出现的变化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可能,毕竟我并没有斯特里克兰德那么强烈的念头“我一定要画画儿”,我没有一定要做的什么,我不过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勇于承认自己的平凡和普通,不代表气馁和消极,而是因为,我有想守护的更重要的人,我的饼子宝,一切或许以自我为中心或许以饼子宝为中心来画这外围的一圈又一圈,如同《乡土中国》里的理论,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如同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一圈圈波纹就是与外界产生的社会关系。
所以于我而言,月亮与六便士,我的选择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哈哈哈哈哈,忽然觉得这一句话更适合作为本书的读书笔记标题。
虽然不想复述本书的内容,但是我找到了一种“按图索骥”或者说“以人物索引”的阅读方法,让我在以后回想起本书时,如果提到这些人物,也许还能记得起内容的来龙去脉。分别是引荐作者结识了斯特里克兰德一家的友人“露丝·瓦特福德”,精明能干、喜交名士的贤妻良母“斯特里克兰德太太”,沉闷、诚实、老实的平凡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当然这是前一小段的定义),斯特里克兰德的姐夫“麦克安德鲁上校”,善良迂腐颇有艺术评论才能、极度爱妻和欣赏斯特里克兰德作品的好好先生“戴尔克·施特略夫”,有着一段不堪回首过去的、话不多但意志力极强且冷漠、后因斯特里克兰德而自杀的“施特略夫太太”,作者在塔希提岛上遇到的和斯特里克兰德曾一起过着朝不保夕生活的“尼柯尓斯船长”,给了斯特里克兰德假身份又因争执而想致他于死地的硬汉子“彼尔”,塔希提住着的一位给予过斯特里克兰德帮助姓“寇汉”的犹太商人,作者在塔希提岛上住宿的旅馆老板娘“提亚蕾·约翰生”,作者讲给提亚蕾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放弃原本属于他的荣誉和光明前途的“阿伯拉罕”和因阿伯拉罕放弃而获得光明前途的“阿莱克·卡米尔凯尔”,提亚蕾的雇工、买了一小块地产的当地土著人、和斯特里克兰德结婚的“爱塔”,和斯特里克兰德非常熟的“布吕诺船长”,目睹斯特里克兰德生病死去的“库特拉斯医生”,采访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关于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生平的美国人“凡·巴斯克·泰勒先生”。
我知道我应该把这些人物再用故事串起来,这样不至于浪费了我在形容这些人物时绞尽脑汁的定语,但我当下是偷懒了的,就让我任性一回吧。
书里有很多我划线的地方,也是引起了我当时阅读的思考了的。可是现在23:11了,在睡觉和写完之间,我的眼皮在打架。
看了折页的数量,我决定,改日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