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最近,故宫带出一波波热度,真的让人始料不及。
先是以口红为代表的“故宫文创”产品在网上大卖,接着是《国家宝藏》中故宫博物院的珍贵藏品吸睛无数,再加上“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高潮迭起,故宫又“火”了!
故宫的再度悄然走红代表着现代人文化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发现老的东西并不陈旧。而当这些古老的东西被赋予了现代意义,那些具有丰富内涵的珍品走出了“故纸堆”,重新被世人珍视和热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蹭了一波故宫的热度。而更关键的是,这本书的“蹭”的并不招人反感,反而更深的诠释了文化的意义。
孩子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一本有趣有料有历史的书能够拉近孩子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他们充分领略到古典的简而美,感受到海洋生物的神奇。
01 什么叫做“海错图”?
说了那么多,到底什么叫做海错图?
看似生僻的书名背后,深藏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海错”二字出自《尚书》“厥贡盐絺,海物惟错”。“错”并不是错误,而是错综复杂、非常繁多的意思。古代人认为海洋生物非常多,就用“海错”作为海洋生物的总称。而海错图自然就是绘有海洋生物的图谱啦。
这本《故宫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是以清代画家聂璜所画的《海错图》为蓝本,重新进行了删减和选择,给孩子们讲述了7类40多种海洋动物。
这7类分别是鳞部、虫部、介部、传说、羽部和化生,所涵盖的海底生物既有我们所熟知的河豚、鲈鱼、带鱼,也有动画片中经常出现的海马、珊瑚、墨鱼,更有传说中的潜牛、神龙,可以说是涵盖面广、趣味性强,据说连乾隆爷都把这本书当做“枕边书”。
02 为什么这个画家名不见经传,所画的海错图却惹人爱?
提起聂璜其人呀,还真是一个“谜之存在”。据说史料中找不到他的具体生平,人们只能依稀从海错图的前后序言等等相关内容去猜测。
他历经数十载绘制了这部《海错图》,却并没有将它呈现给皇帝。可宝贵的东西总不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雍正、乾隆两地特意从民间搜寻了《海错图》,将它收藏进皇宫。今天孩子们能看到《海错图》,可以说是享受到了皇帝的待遇呢。
那么,为什么聂璜的《海错图》会被纳入皇家收藏呢?且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带鱼我儿子非常喜欢吃带鱼,可他铁定不知道,捕捉带鱼的方式,他更不知道捕捉待遇方式中所深藏的动物习性。
这本书告诉我们,古人捕捉带鱼会在竹竿上系一个长长的绳子,绳子上放着数百个钩子,然后将绳子扔进岩石的缝隙里。如果一条带鱼上钩,往往就会有一连串的带鱼跟着上钩。人们以为其他带鱼是为了拯救第一条带鱼。可真相是:后面的带鱼居然是为了撕咬前面的带鱼而上钩!聂璜感叹:“浪传之言,不足信也。”
一个关于带鱼的图谱,不仅仅有用色大胆的生动手绘,还特别注明了明代胡应麟的诗词,更有去伪存真关于带鱼的习性科普,孩子们会不会惊呼“涨知识”?
而“印鱼献玺”的传说,把动物的外貌与传说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印鱼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鮣鱼。传说李世民有一次不小心的把玉印掉到了海里,结果鮣鱼游了上来,将玉印献给了李世民。可是鮣鱼自己的头上却因为玉印留下了红色的印子。
历史传说八成不足为信。深受“玄武之变”所累的李世民,总不愿担上弑兄逼父退位的恶名,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编出故事不足为奇。可孩子们听了这个有意思的传说,看到了聂璜笔下顶着方形红块儿的印鱼,会不会对这个海底动物记忆深刻?
哦,我儿子超级喜欢看动画片《海底小纵队》。其中有一集《海马传奇》,其中讲述了海底小纵队帮助海马爸爸生孩子的故事。
而聂璜笔下的海马则是这样的:
这本书还给我们做了一个猜谜游戏:插图的海马到底是哪种海马?
海马分为两种:一种长得像虫,头像马,和身体呈现90度直角,在海中能够直立游泳;而另一种则长着牛一样的尾巴,身上带着火焰斑,4只脚其实就是身上皮肤的延伸。由此看来,插图明明是第2种海马嘛。
而《海底小纵队》中海马爸爸产子的情节,和这本书中第一种类型的海马不谋而合。海马爸爸带着一个类似袋鼠的育儿袋,袋子里装着受精卵,最后就会变成小海马!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把这本《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海错图》结合动画片《海底小纵队》一起看,是不是又有别样的收获?
……
这本书不仅仅讲了现实存在的各种种类的海洋生物,还给孩子们科普了一些有意思的传说,诸如海和尚的故事、海市蜃楼的科学原理、鹿鱼化鹿的传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想象大门。
虽然乾隆帝数次下江南,劳民生财褒贬不一。可不得不说,这个皇帝还是识货的。聂璜的《海错图》堪称经典,这一版新编的《给孩子的海错图》有点意思!
03 还在和孩子看动画片?最高段位的育儿不仅仅止于看动画!
读了这本《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我突然发现我对孩子的育儿方式可以调整。
我一向认为动画片没什么营养,于是每天限定时间孩子可以看动画片。所得到的结果是越禁止的事情孩子越爱做,他越来越迷恋动画,而中年老母亲的我在与孩子的斗争中越来越挫败。
可是,这本《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给了父母们很好的启示:
第一,动画并非不能看,和知识相结合更美好!
与其花费那么多时间和孩子在关于要不要看电视的问题上纠结,倒不如索性爽爽快快的给孩子看一集动画片,然后结合动画片中的知识点收集书籍给孩子看。
比如,《海底小纵队》中有关于海洋生物的许多科普,那么我们恰到好处的拿出这本《故宫里的博物学》。“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孩子花费了时间去读书,看电视的时间自然少啦,动画片的观看和知识点又得到了有机结合,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针对性地逛博物馆段位高!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父母们的关注。假期结束,杭州某博物馆门前的排起了长队。原来,假期中的一项作业是孩子们要去博物馆等进行参观,父母们在节假日即将结束后,匆匆忙忙的带着孩子过来完成作业。
与其形式主义的和孩子完成作业,倒不如踏踏实实的和孩子一起享受逛博物馆的亲子时光。父母们可以在参观故宫等博物馆之前,准备合适的童书做好准备功课;又或者让孩子记录下参观博物馆中的疑惑,自己在书中寻求答案。
“故宫的走红”是一个文化现象,《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蹭了文化现象,带动了孩子们认识故宫和了解海洋生物的兴趣。
而我们父母们呢?是不是也该蹭蹭“故宫走红”的热度,反思一下我们“喂养”孩子传统文化的姿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