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作者: boy真鬼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4:38 被阅读0次

    第二本书《语言学的邀请》,比起上一本《小强升职记》真是难读不少,外文翻译的书籍就是和本土书籍不一样。
    有空的时候还是要多读书,比起刷无聊的网页要有用的多。

    假如谈话的结果是引发或增加了争执和冲突(事实上长长如此),不是说的人有毛病,就是听的人有毛病,要不然就是大家都有毛病。

    以下为个人整理书中每章内容:
    行为规则:(第十六章P268)
    1.一张地图并不就是它所代表的地域;言辞并不就是事物。(第二、十章)
    2.言辞的意义不在言辞中,而在我们的脑海里。。(第二、十一章)
    3.前后文决定意义。。(第四章)
    4.留心“是”字,因为他可能会代表一种错误的评价法。。(第七、十一章)
    5.不要没有造桥就想从上面走过去。认清指示与说明之间的差距。。(第七章)
    6.必须认清“真”字的至少四种不同意义。。(第十六章P269)
    7.当你想“以火攻火”的时候,记住消防员平常总是用水的。。(第十三章)
    8.二元价值观点是启动的机器,而不是驾驶用的机器。。(第十三章)
    9.小心定义,它是用言辞解释言辞。如果可能,思考时尽量设法用实例而不用定义。(第十一章)
    10.用指数和日期来提醒自己,没有一个字能有两次意思完全相同。牛1不是牛2.

    第一编 语言的作用

    第一章 语言和生存

    人们需要语言来完成合作,获取知识,传递知识。
    人每时每刻都会不但受他听到和运用给的言辞的影响,还会被他无意中对语言所下的臆断所支配。
    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别人的语言又会起怎样的反应--是形成他信仰、偏见、理想与抱负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 符号

    符号与他们所代表的东西不一定有连带关系。
    地图并不就是地域,言辞并不就是事实。
    外向世界(地域)直接知道或有个人经验而直接知道的世界。
    言辞世界(地图):通过言辞学到的世界。
    我们得到了许多无用的错误的知识和印象,因此我们所学到的总有一部分要抛弃。
    两种方法会使我们得到错误的,与世界不符的地图:
    1.别人跟我们的地图本来就是错的,
    2.我们自己误解了他们,从而创造出错误的地图。

    第三章 报告用的语言

    报告:1.他们是可以证实
    2.他们会尽可能避免做出推论判断
    推论既可能是细心推断出来的,也可能是比较马虎地推断出来的。
    摒除推论,我们必须不管别人心里怎样想才行。
    “他发怒了”是一个推论,“他拍桌子骂人,乱扔东西”这是事实。
    判断,就是指作者对他所描写东西所有赞许或不赞许的表示。
    “XX是个贼”,是判断和推论,“XX曾被判盗窃罪,在监狱里关过两年”才是事实。
    “他从前偷过东西”是又做推论又下判断,“他被判盗窃罪”,是在叙述一件只要用法庭和监狱记录证实一下大家就可以得出一致看法的事实。
    怒词和喜词,他们绝对不是描写外向世界中实际状况的报告。
    若使用怒词和喜词,却没有报告作为后盾,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判断下的太早,会使我们看不不清近在眼前的事物。
    偏倚故意挑选材料使读者对所写的题目产生好印象或坏印象的过程。
    可以同时向好坏两方向偏倚,并努力做到双方平衡。
    注意到偏倚技术的读者,是不会那么容易受人愚弄的。
    每个人的经验都会先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背景节略一番,因此我们得到的经验一开始就是偏倚的。
    发现自己的偏见是智慧的开端,摆脱自己的偏见是自由的源泉。
    我们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偏倚,而且酌量考虑到他,才能让语言的过程继续进行下去,最后也许能和别人达成一致意见。

    第四章 前后文

    外向意义(本义):他在外界所指代或表示的东西。
    内向意义(含义):他在我们大脑里所引起的一切。
    要注意,每个人所理解的内向意义不一定相同。
    一句话有外向意义,争论可以有结束,双方也可以达成一致看法;倘若一句话只有内向意义没有外向意义,我们就常常会争论不休。
    解释字义必须以整个前后文为基础。养成自动考察前后文的习惯,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不要看到熟悉的字就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并不是“一字一义”。

    第五章 有助于社会团结的语言

    前象征把言辞当做有声音的,表达感情的姿势运用。
    不但要留心说话者说了什么话,还要留心说话者怎样讲的。
    打破沉默本身就是说话的一个重要作用。
    社交性谈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沟通知识,而是为了建立感情。重要是大家一起讲话,至于谈了什么并不重要。
    为了建立感情,选择有可能立刻得到对方同意的题目,并让人感觉你们意见一致。
    仪式性语句好处是重新加强社会团结,而不是传递知识。
    当语言变成一种仪式,他引起的效果,在相当程度内就会和它的词句的原有意义变得毫无联系。
    使用和看待前象征言辞,不必咬文嚼字,只需要看他想完成什么任务即可。

    第六章 语言的双重任务

    报告式语言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见闻,表情的语言(判断,前象征的作用等)能感动我们。
    说明性含义指它经过大家公认并能用别的言辞表达出来的“客观”意义。
    感情性含义指他在听众心里所唤起的各种感情气氛。
    在不同情形里与不同人打交道和阅读文学作品等方法,是自己对语言的情感成分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七章 控制社会的语言

    语言的指示性想利用言语来控制、指导并影响别人未来行动的努力。
    在集体制裁下发出指示性语言的特征:1.给别人适当的印象和畏惧感、2.倘若不能遵守则甘愿受罚。3.声明或暗示别人会惩罚我们。4.接受各种相应训练。5.可能有别的姿势或活动,以便到场的人记得更牢。6.狂欢表示,为了造成更深刻的印象。7.重复誓言,以求获得想要的效果。
    任何指示都不能使将来完全按照我们心里所想的样子出现。领悟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不抱有不可能的企望,从而生出不必要的失望感。
    指示性语言说明性语言相似,要区分开。

    第八章 传达感情的语言

    一再重复同样的声音能产生感动人的力量。
    直接和听众或读者对话。如“各位”“我们”
    文学是情感最正确的表现,科学则是一种最正确的报告。

    第九章 艺术和激昂的情绪

    适应环境不但包括改变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环境,还包括改变目前的环境以适应自己的个性。

    第二编 语言和思想

    第十章 我们是怎样得到知识的

    抽象阶梯越底层越具体,越上层越抽象。越往上层就忽略了越多事物本身的某些特征。
    定义时,倘若我们停留在原来的抽象阶层,就等于什么也没告诉别人。没有充分依据,同一抽象阶层上的定义就会一无是处。
    应引用具体实例来证明自己讲的是什么,而不是下一大堆空洞的定义。
    自问和反问,“你的意思是什么?你实际想说什么?”
    离不开较高抽象层次的人,嚷了大半天,却一点东西也没说出来。虚无缥缈、不着边际(如果不是在有其他目的的前提下,如演讲,致辞,发号施令和社交谈话等)
    停在低抽象层次上的人,会把无关紧要的小事讲个不停,却从来不会把他们聚到一起,得出一个结论,是那些事实更有意义。
    要在抽象阶梯各个层面能灵活自如,高层次与低层次、语言与现实不停交互发挥作用。

    第十一章 捕风捉影

    别把自己的概念真的当成外界现实看待。
    不要先入之见,将概念与现实混淆不清,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的误解。
    不要立刻做出反应。
    不要让对事情的看法不停地往更高的抽象层次上走。
    言辞与他们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抽象阶梯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并注意到抽象化过程,由此亦可减少或摆脱对人对事的偏见。

    第十二章 分类

    牛1不是牛2。
    种类名词可以告诉我们,同类成员之间有什么相同,编号可以告诉我们,每个成员都有许多特性没被提及。
    每一种分类法都只是对其自身有用。
    分类的方法可以决定我们对于分类中的事物抱有怎样的态度,采取怎样的行动

    第十三章 二元价值观点与多元价值观点

    二元价值观点:非A即B,只看两面性。
    二元价值观点只能产生争斗精神,而无法提升我们准确评估世界的能力。除非我们是以争斗为目的,否则在这种看法的领导下,只会适得其反。
    所有二元价值的夸张话语,都是一种蒙蔽大众耳目使他们不去注意更加切身问题的方法。
    多元价值观点用两个以上价值观点来观察事物的能力,ABCDE……;
    二元价值观点可能仍然是一种启动工具,因为它有传递感情的力量,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把我们再到目的地的转向工具确实多元价值观点或无穷多元价值观点。
    敞开心怀,接纳其他信念提供的信息。
    原则:没有一句话,包括我们自己所说的话在内,能把一件事物完全说清楚;在我们做出反应之前,应该把所有的凸轮都考察一番;对于民主讨论和人类合作来说,多元价值观点是必须的。

    第十四章 一团糟

    有些人只要听见一番相当好听的话,就会觉得有道理,欣然接受,再也不去追问他是否已经回答了一个疑问,或者解决了一个问题。
    内向观点只根据言辞而不是言辞所代表的事实去采取行动。(不注意前后文,自动反应倾向,把不同的抽象阶层混为一谈,只注意相同的地方,不注意不同的地方,满足于用定义来解释言辞)。
    演讲:即使没什么内容,也要说的头头是道。
    要区分什么是假知识。

    第十五章 老鼠和人

    不要被固定反应操作所控。
    有时目标近在眼前,换种方法就可以达到。
    你只要对自己的制度习以为常,就会觉得它是唯一正确而恰当的行事办法。
    恐惧和恼怒会使人心智麻木,从而无法做出理性的决定。
    想说清楚一个事物,就要有外向讨论(现实的讨论),不抽象;否则就内向讨论,说的模糊、抽象。
    对照现实,放弃错思想。
    不要问没意思的问题,只要问“会有什么后果”

    第十六章 走进内心和外界的秩序

    外向观点防止我们在内向思想里转来转去,防止我们做出自我反应,防止我们去研究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防止我们重复旧的错误。
    牛1不是牛2,牛2不是牛3。
    在抽象化过程中,许多特质都被掠去了。抽象的母牛不是外向的母牛。
    多想想事实,不想名词,就可以有新看法。
    不要想得太多,要提高思考的效率。
    一个成人是一个独立的、能够自己想出问题的答案、知道没有一个答案能够包罗万象的人。
    注意到抽象化过程,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言辞被略去了什么。
    认清自己。把有关自己是的事实记录下来--尤其是是我们感觉害臊或窘困的事实--然后对每个试试都追问“我是否需要对这件事下个判断”,“究竟是谁对这件事下的判断?我是否也应该这样做?”“此外就不能有别的判断了么?”“过去我的某个行为引起了不好的批评,这些批评对于今日的我说中了哪点?”
    无需判定好坏,而是直截了当的面对现实。
    除非一个人知道要在经验里寻找什么,否则他的经验往往对他毫无意义。
    要明白当我们说话和听话时,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语言作为交换知识、情感等的工具,在哪些情况下则反而会被语言所利用。(反之亦然)
    本书原则是以建立协定避免冲突为目的,而不是利用本书引起争执,打击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ag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