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散文
【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恒之馨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14:20 被阅读0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被誉为阅读艺术课的入门导引,第一版于1940年出版,1972年又出了增订版,我们今天仍然能在各大畅销排行榜、各种必读书目中看到它。

    这本书有两个作者,一位叫莫提默·J.艾德勒,另一位叫查尔斯·范多伦。

    艾德勒是本书第一版的主要作者,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他没有直接上大学,先是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艾德勒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大学任教,除了进行本书的写作,还担任了《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

    这本书的第二作者查尔斯·范多伦,是艾德勒给了他工作机会,包括修订《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版,是范多伦在艾德勒原著基础上大幅度修改的版本。

    那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们的阅读有没有提高的空间,怎样能读得更快,怎么才能读得更有效?如果你有一个具体的事或者有一个领域想要攻坚,要读一批书,那我们怎么选书怎么读?

    一、了解阅读目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阅读的目的有三种: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

    第一种目的娱乐消遣,就是除了放松,你没有特别明确的要在书里找什么的想法。

    第二种目的,获取资讯是什么呢?比如一般我们看到的新闻消息,我们阅读这些资讯,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信息,这一类的阅读,对我们的理解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又比如我们在手机上电视里,尤其根据各种算法,通过应用程序推送到我们面前的碎片化的消息,大多是属于资讯。

    第三种目的是通过阅读提高自己对某件事的理解能力,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说我们今天看了一本书,作者说的要么是我不知道的,要么是我没有想过的,要么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总之这种阅读,是让我们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

    学习就会思考,思考就会带来理解力的提高,那日复一日这样的阅读和提高,就会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举个例子,看过一条消息,说一些餐饮业的企业的利润是非常惊人的,那这条消息推送到我面前的时候,你的阅读就是获取资讯,但是之后你专门找了一本书叫《万店盈利》,那这本书就仔细剖析了许多大型品牌连锁加盟店是如何盈利的,像选店面、服务标准、业绩怎么考核,它最主要的是说一些著名的餐饮品牌。

    那读这本书让你真的是大开眼界,也弄懂了这个行业盈利的逻辑,这就是主动阅读,能够增进理解力的阅读。

    二、读一本书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找书的过程是你自己主动去解决疑惑的阅读,所以它又符合《如何阅读一本书》对“主动阅读者”的定义,我们在打开一本书之前会先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整体来说,面前的这本书它在谈什么?
    第二,书中的细节,作者是怎么谈的?
    第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它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和我自己有什么关系?

    举一个例子。前几天你看了一本书叫《幽默感》,对应这四个问题——

    第一,这本书讲什么的?《幽默感》这本书是教人如何有幽默感,它强调幽默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介绍了很多方法。

    第二,这本书当中有哪些细节你印象比较深刻呢?这本书说你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能不能让你的名字给别人提供一个故事、一个有趣的梗,或者说你跟一些名人之间是不是有关系,总之你要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这本书有道理吗?因为这一篇的知识你完全是空白的,你在吸收的过程当中大开眼界,所以你认为它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看完这本书才知道什么是掌握幽默感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两支矛”——你只要掌握了自嘲和自黑,无往不利。不仅为了幽默,如果你习惯自嘲和自黑,还会影响你的人生态度。

    三、对阅读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

    你只要识字,可以将句子读出来,知道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你就能进行基础阅读。有时我们碰到特别专业的书,会说:“你看字我都认识,但是拼在一起我就不太能明白。”如果是这种情况,其实就说明面对这本书,你的能力只到基础阅读就停止了。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就是阅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拿到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书名、目录、序言、后记以及重要章节的略读,迅速判断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再决定要不要再深入阅读。检视阅读的能力经常被大家忽略,但是没有这种初步对书的了解,我们的阅读也常常会失去重点。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通常我们说精读

    这是对一本书的细细咀嚼和消化,目的是理解这本书,让它完完全全属于你,被你吸收。你赞同这本书有明确的理由,不赞同这本书也不是毫无根据,一句话,作者是敌是友,你都有你的道理。

    阅读的最高层次,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

    也就是说,阅读不再是局限于某一本书,我们是阅读某一个主题的一类书,并且我们在同一个主题的书当中找到书和书之间的相关之处,互相借鉴。

    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可以说是阅读的最终目标。高手能借助所阅读的书籍,架构出一个全新的主题——就是他研究的议题。

    举个例子,我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编剧的讲座,他就提到过自己搜集素材的方式。

    我现在要写一个民国的警察了,怎么办?我就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把民国那个书架上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买回来,我再把警察这个书架上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买回来,这些书我放在一起通读一遍。

    有的可能只是略读;有的看一眼,看一下目录、前言、后记,我就知道可以不读了。那通读一遍再做选择的过程,其实这位编剧已经完成了主题阅读。

    现在我们知道了阅读层次的分类,知道了每个分类的重点,那我们怎么运用这种分类,解决自己的阅读问题呢?

    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会检视阅读

    第一个大问题:怎样提高阅读的速度?

    不少人都会觉得,我总是读书太慢了,而且我读完了以后,好像对书中的重点记得也不太清楚。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启用书中提到的检视阅读的能力,先学会正确地略读。

    那略读的精髓是什么呢?

    想要读得快就要记住一个大原则:不是每本书都值得读,一本书中也不是每一节都值得读。找到你需要的书,找到你需要的重点章节,你自然会读得快。

    我的一个学者朋友是真正的读书破万卷,他曾经分享过经验,为什么他读得快。他看到书就会把书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等的书是经典书籍,必须反复学习,仔细研究,一遍不行,要供起来读很多很多遍;

    第二等的书,书中有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值得你去做笔记,做摘要,慢慢地消化,在案头常读;

    第三等的书,听听主要观点就可以了,哪一些句子对你有启发,有启示;

    第四等的书,看看书名,翻翻作者的简介和目录,你就该知道你可能不需要读。

    有经验的阅读者,都有一套自己对书的判断、分类、选择、淘汰标准,因为了解怎么从书中获取信息,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需要。

    此外,想读得快就要按顺序读书。

    这本书提供了提高阅读速度的三步读书法:

    第一步,先看书名。

    从书名判断这本书是不是我要读的书。书名还能让你对书有简单的分类,所谓的分类,就是这本书是实用型的书,还是理论型的书。

    理论型的书是让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实用型的书除了让你知道,还需要你学会怎么做,你光读不做,这种书读了还是白读。

    第二步,看书的序言。

    一般来说,一本书的序就是这本书大概想要讲的事情,用心良苦的作者一般都会在序言里,提出自己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书的初衷、目的,甚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

    第三步,研究目录。

    为什么?目录是让我们清楚他要讲什么,以及在修改目录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帮作者调整结构。换句话说,一个作者他文章写得好不好,我还不知道,但他如果目录做得好,说明他的思想是有体系的,他有结构化思想的这种能力。

    因此我们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先看目录。你不要把目录页只当作是目录,它其实是一个知识点的地图,介绍了这本书可能会讲什么、从哪里讲、会怎么讲,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作者完整的逻辑。

    事实上通过研究书的目录结构,也会对你想写的文章、书籍,或者是一场演讲、一次发言拟定提纲很有用,你就可以从目录的角度理清思路,学会如何讲清楚一个问题。

    如果你想读得不但快,还要深入,就得反过来——不按顺序读书。

    也许你会有疑问,这听上去好像是跟上一条相反,其实完全不矛盾。按顺序读书,读的是书的表面和骨架,不按顺序读书,则是你在了解了一本书的大结构之后,开始有目的地选择了。

    我们怎么才能不按顺序读书呢?也有三步:

    第一步,如果你对这本书的主题感兴趣,在目录当中你可以找出跟主题最相关的篇章来看。也许你会有疑惑,我不用从书的第一页开始看起吗?

    曾经看过一种说法,当你在一辆火车上遇到许多人,你是从第一个遇到的人开始聊天,还是和你觉得最有趣的人开始聊天?当然是要从最有趣的人开始聊了,看书也是一样的。你要么找到与你现在关注的事最相关的那部分内容,要么找到最吸引你的那个章节,先读下去再说。

    第二步,快速地翻,只看标题。既然是略读阶段,那我对这一章感兴趣,也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你要做的就是快速地把它翻完,重点看书里面加粗的标题,标注为黑体的重点内容,这些是书的骨干,那看完这些,就可以快速了解书的重点。

    第三步,如果你拿到的是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略读的时候不要停下来琢磨不懂的地方,而是从头到尾先读一遍。为什么很多经典大家读不完?比如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尤其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我们而言,翻译版本更是很难理解,这是因为当我们拿到书的时候,我们先被那些复杂且长的人名困住了手脚,你费尽力气想要搞清楚这些陌生的名字之间的关系,结果越想搞明白就越糊涂。

    这种糊涂的体验,读希腊神话的时候也遇到过,总是想弄清楚这些神仙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亲戚关系,特别想记住他们的名字,回想一下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是不是发生在同一个神仙身上,读着读着就把故事本身给忘了,读丢了,甚至于情节怎么推动我都不记得了。事实上,我们不要去纠结名字,我们只看故事情节就会好很多。

    一读到底,不求甚解,就是略读阶段的主要目的。

    略读是要控制时间的,速度快的话,半个小时就把书翻完是最好的。

    五、如何真正吃透一本书­——学会分析阅读。

    我们已经知道一本书怎么略读,那怎么读更有效果,能吃得更透呢?

    这也是本书为我们解决的第二个大问题:如何真正吃透一本书?学会精读。

    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为这本书写一句话的梗概和摘要。当你尝试用最短的语言来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尤其是用自己的语言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逼迫自己对一本书的整体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和理解,只有好的输入才能有有效地再输出。

    第二步,想读书有效,吃得更透,你就要去做结构笔记。把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怎么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也就是你要为一本书写一个大纲。你可以选择用思维导图来做结构笔记,先用几句话总结书的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书中重要的篇章可以作为思维导图的延伸,帮助我们理解这本书是通过哪几个大的要素总结、推导出核心内容的。

    你也可以采用为书重新拟目录的方式做结构笔记,就是边读书,边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书分成几大部分,标注每部分说了什么,将作者的意思翻译成自己懂的意思。

    这样的目录和每一篇章的摘要,有的时候和书的原目录是重合的,有的时候也是不重合的,但是无论如何,当你开始有意识透过一本书的皮肉发现它的骨骼,识破它的框架,或者重新为它搭框架的时候,你已经和作者有了同一目的了。

    什么叫同一目的?就是作者要表达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为了抵达要表达的观点作者用了哪些障眼法,提供了哪些证据,说了哪些故事,得出了最后什么样的结论。

    如果说我们略读一本书是和作者打个照面,打个招呼,闲聊几句,你转过头向别人介绍他的时候,可以说我认识他;精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促膝长谈,穿越时空,进行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碰撞。

    你再向别人介绍他的时候,就得说出他是谁,他想干吗,他怎么干的,你对他干得如何是怎么评价的,你为什么这么评价他。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这一步是发现作者的意图,也就是精读的第三步。什么是意图?就是发现作者究竟想干什么。,

    我们要发现作者的意图,那需要做几件事:

    首先,你要在书中先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关键词。通常作者会给你很多关键词的提示。比如说在书上,它会用加黑加粗的字来表现出来,也可能关键词、关键句就是书名本身,像《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书名,也是作者的意图,也是关键词和关键句。作者把它们当作书名,就是要让读者第一眼就领悟,我要干什么。

    其次,有了关键词以后,就需要我们再下一些功夫做结构笔记,追寻作者从意图到实现意图的过程。这除了能让我们吃透一本书,还能让我们激活另一种能力——写作。

    我的一个朋友在报社做编辑,她曾经带过一个实习生。实习生刚进来的时候不会写稿子,那她是怎么教实习生的呢?

    她说,如果你拿到一篇采访稿,你觉得他写得特别好,你不知道它怎么好,你也不知道记者问了被采访者什么问题,你就把这篇文章一段一段还原,还原采访者问了被采访者什么问题,最终你会整理出来一份最原始的采访问题的清单。

    举个例子,比如说被采访者说自己参演的某一部戏剧让他非常难忘,那么采访者的问题可能就是“您印象最深刻参演的戏剧是哪一部,为什么会对这一部印象深刻?”用这样的方式去研究十篇你觉得写得好的样稿,同时你研究一下这些问题的提出有什么逻辑。十篇稿子,一百个问题,十种逻辑方式,下一次你就可以模仿这些逻辑,模仿这些问题的提法去问你需要采访的人。

    这位实习生通过这种办法一段一段地还原,最后变成了一篇采访稿的结构笔记,实习生的写作功力、提问功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提高。

    如果想写出好的故事、好的剧本,你就这样一遍遍地看经典片子、经典的电视剧。其实你的第一遍看就是略读,第二遍、第三遍到无穷遍,你不是为了复习情节,而是一个情节一个情节地梳理,最后你能画出一张完整的鱼骨图。

    什么叫鱼骨图?就是我们把一条鱼全部吃完只剩下骨头,鱼骨最中间是一根完整的骨头,旁边都是鱼刺,我们为一个故事、一部影片、一部电视剧画出鱼骨图,故事的主线就是鱼骨最中间那根,而鱼刺就是情节点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所有的鱼刺附在鱼的主干骨上,最终的目标是鱼头,鱼头就是把故事讲清楚、说完整,最终要表达的初衷、意图、目的。

    当你把一部影片能从故事还原成一张鱼骨图,你就等于为影片写出了精细的结构笔记,图画多了,你自然也会为你要说的故事画图,图就是逻辑,图就是写作的路线。所以阅读的方式,不仅仅可以用于阅读,也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真正吃透一本书,以上三步都可以说只是准备,让它完完全全属于你的最后一步就是现在做的事——评价它,讲述它。

    当你评价一本书的时候代表你在思考,思考必定有结论,除了你的观点立场,还要说明为什么说它好或者不好。

    为什么我们评价一本书以后,还要讲述?因为讲等于你把这本书给切碎了,重新组织语言再输出,从输入到输出,消化的过程就是提高理解力的过程,所以你也可以试一下把一本书讲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听,那不仅是你与朋友有了可以聊的话题,更对你自己是一种内在的提高。

    六、怎么读书才算有效

    以上我们谈的是用什么样的步骤读一本书更有效,更高层次的有效是要明白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对于一本实用性的书,有效的标准不只是你读懂、能评价、会讲述,而是读完后你能利用书中的内容做些什么。如果你读了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书读得很明白,但是事后你拖延症频犯,那等于白读。

    如果我们读哲学作品,有效的标准是你得到了观点和知识,那在得到的过程当中,引发你的思考,你的理解力、思辨力都有了提高。

    读小说的有效又是另一个标准,不是让你过得戏剧化,而是在沉浸其中的阅读当中,你能获得美的体验,你见识到了不同类型的人生命运,也会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共鸣,接触到以前未曾发现的自我。

    就这个标准而言,你即便将一本小说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你没有思考过小说里人物的人生,你没有对人物有体察,没有激发你的悲悯、幸福感等等情绪的波澜,从而对类似境地下的自己有过——假如我也在这个小说的情境中,假如我就是小说中的谁谁谁,如果你没有这样一点点的想象,那你读这本小说可能就不算有效。

    那我们刚才说了小说、哲学作品、实用型的书,读历史书怎么才算有效?阅读历史的时候,不要去关心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由历史中学习到未来的事物。

    每一种类型的书有效的获得标准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去尝试,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多做尝试。

    总结一下,想要有效地读书,阅读前你要知道我要什么,以我为中心,始终谨记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此来挑选需要重点阅读的书和一本书的重点章节。那阅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本书它有什么,我们通过拟定一句话的梗概,为一本书写结构笔记,识破作者的意图,到最终我们能评价它、讲述它,我们就能吃透一本书。

    同时我们还要和书合作,了解我能获得最特色、最精华的是什么,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获得标准。就如同你在绍兴是要喝到黄酒,在呼和浩特就要吃上羊肉,不然你的旅行就不圆满,去了也总留有遗憾。

    七、了解一个主题或达成某种目的——学会主题阅读

    但有的时候,我们想要搞明白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领域,那需要看的就不是一本书了,有可能我们要从十几本,甚至几十本同类书籍当中,才能找到对我们真正有用的那部分,这样的阅读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通常是针对两种情况:

    第一,解决我们被动遇到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能是一个任务,有可能是一份马上就要交的演讲稿,那也有可能是一些人生困惑。遇到什么解决什么,阅读都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第二,主动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为这个目标构造一整套知识体系,比如说我想成为什么人,又比如我想在某个领域变成专家,那我们做好规划,通过阅读,在未来什么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

    既然主题阅读是为事配书,那怎么配呢?配完以后怎么做呢?

    第一步,我们尽可能收集全这个主题下的书。你可以在图书馆、书店或者是图书销售网站,搜索和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这些书当中当然是有经典畅销的,也有昙花一现的,你先别管,把书名都列出来,对于这个领域知名的作者、学者,把他所有的书都找到,你不用考虑用不用得上,第一步是全。

    另外,一些书在正文之后都是有参考书目的,如果好几本这个领域的书的参考书目都提到了共同的几本书,这样的交集也要列在你的必读书单上。而且你在检索的过程当中,可能已经遇到一些已经整理好的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单,那你可以直接拿过来按图索骥,参考别人的书单来准备你的书单。

    第二步,启用我之前说过的检视阅读的能力,对你找到的这些书进行略读。通过略读确定要精读的书,事实上有的书或者大部分的书,你看看书名,看看作者,通过一些书评就知道要不要读。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听书软件听一遍,听完以后我就觉得这个书是值得细细一看的,我才会去下单买纸质书。

    第三步,对精选出来的书,就要用上精读技巧。搞清楚主动阅读者阅读每本书要提出的四个问题:这本书谈什么?作者怎么谈的?他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和我自己有什么关系?

    上面这三步其实都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步骤,最后一步才是主题阅读的重点:把你在读过的书中看到的印象深刻的观点事实疑问,合并同类项。

    这特别像开会,比如说你对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把同一个问题下不同书里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相似,分析它们的不同,让它们起冲突,再通过你的分析理解,选择同意哪一方,说不定你能得出新的属于你的结论。

    这种主题阅读的方式,其实就很像划重点,当你发现有许多书和书的地方是重合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千万别觉得这一段好像我在哪本书里看过,这地方就不看。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书,重合的部分往往最能帮你把握一个领域所有人都该关注的那些共识。那么我们汇总、合并、分析、重合部分的过程,特别像拼图,甚至还有点像探案,尤其那些对同一件事描述不同的书,当事人是怎么回忆的,外人是怎么评价的,一个消息最初的源头在哪里,往往是我们主题阅读中的彩蛋。

    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民国著名的女作家、建筑家林徽因,仿佛在她的专业和职业之外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交际花,她有著名的“太太的客厅”,其中显示她特别像交际花的一个行为,就是她曾经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发了一批电报给她所有的追求者、男性的友人,都是说最近身体不太好,分外想念对方。

    你知道林徽因群发情书这个消息的源头在哪里吗?所有的人提到这段话都是不断地引用。但是这个消息最初的源头,是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娶的后妻林洙在书中所提,她说林徽因曾经很受欢迎,她曾经生过什么病,给大家都发电报。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可能是她添油加醋?有没有可能只是她道听途说呢?

    所以你看,消息源头在哪里,是多么大的彩蛋。

    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常常不仅去看一件事不同的人怎么说,我还常常去通读这个人的作品,看有没有一些细节,有没有一些话他不停地提到,在不同的故事里提到,换个方式提到。

    举个例子,你很喜欢女作家严歌苓,她在自己的书、散文和小说中,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都反复提到了一个女兵写给他的上司的求爱信。

    什么样的求爱信呢?在她的一篇散文当中,我意识到这是严歌苓身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就是在她十几岁做文艺兵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军官,那么这位军官收到求爱信以后,做出了一个不智之举,伤害了少女的心,总之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也给年少的严歌苓带来极大的伤害。

    那么这封信在散文中、小说中提到的都是侮辱,都是说我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他不应该这么对我。

    但是这封信在我们看电影《芳华》的时候,又看到它了。钟楚曦所饰演的那位女兵,后来到前线做记者,就是严歌苓以自己为原型的。在《芳华》电影当中,这位女兵暗恋上了她的战友当中的一个高干子弟,于是在她们要去前线的前几天晚上,钟楚曦饰演的女兵就写了一封求爱信塞到了那位军官的琴盒里,可是刚刚塞完,她同寝室的一个女孩告诉了钟楚曦饰演的这位女兵:今天晚上我和那位军官已经敲定关系了,我们家世很相当,我们互相觉得也彼此适合。她不知道这位以严歌苓为原型的女兵刚刚写完求爱信。

    部队已经开拔了,他们坐在一个大卡车的后面,所有的人都睡着了,那封求爱信还塞在军官的琴盒里,这时候钟楚曦饰演的女兵就默默爬起来,打开琴盒,把那封信从琴盒当中拽出来,撕碎了,扔在风中,信飘在了卡车的后面,她再把琴盒给关上,这封信从未问世过。

    我因为通读过严歌苓的作品,知道那封信说明什么?那个坎从来没有过去过。在电影中严歌苓让那个以她为原型的女兵,帮她完成了她年少时没做的那件事,撕了它,让它在风中飘摇。

    所以你看,如果你进行了主题阅读,不管是对一个作者的作品通读,了解某个细节去印证,还是对一件事不同的人怎么写,去追究它的源头,都会得到一个彩蛋。

    总结一下,主题阅读的最后一步,是阅读当中,最能提高一个人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的步骤,也是读书时最具彩蛋的环节,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能变成侦探,我们能看到书中的精彩,看到各路不同的观点的碰撞,发现作者隐藏的秘密,不只了解书,你还能了解书背后的作者,还有作者独特的经历背景故事。

    那我们完成了一个主题阅读的时候,将会在一个领域里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充分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日积月累,每一天找到一个问题用一段时间去攻破它,很快我就会成为我感兴趣的这个方向、这个细分领域的专家。

    八、如何一年阅读一百本书

    一年的阅读数量维持在一百本左右,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有选书技巧的。

    特定的一些人,比如说业内专家推荐的书,是一定要看的。专业范畴内的书、长居畅销榜前十位的书,是一定要看的,看看这个社会的审美。

    生活范围内三个毫无关系的人,他们在共同谈论的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我一定要把它找来看,不管是不是我感兴趣的,不管是不是我专业范畴的,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话题,我要知道时代发展成什么样了。那这是一个选书技巧。

    第二,我通过看的书的参考文献找交集,我最近看的几本书,它们之间如果是同一领域都有一个交集,我一定要把这个交集找过来,这个交集也许就是破解这个领域、这个话题的关键密码。

    第三,我自己能看那么多书,是和看书的时间有关系,那每当我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来回大概是要八个小时的高铁或者飞机,在密闭的空间里看书最能打发时间。

    第四,我每次听到别人说,有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不会马上去买它,我会马上塞到购物车里,集中购买、集中阅读。

    第五,我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借助工具辅助阅读,其实我觉得很多书是立体的,书可能只给你了一种观点,你除了做主题阅读,你可以去结合电影和纪录片看。

    最后,就是讲一本书,评价一本书,会让你真的吃透一本书,在你读书、讲书的过程当中,听别人讲书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你吸收得比平时任何时候都快。

    阅读就会思考,思考就会成长,因此放弃阅读就等于放弃思考,放弃思考就等于放弃成长,放弃成长就等于提前进入死亡。这也是阅读的意义。

    随笔/恒之馨(整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bf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