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酉陽兴隆大山,让我们最兴奋的日子莫过于农家的娶媳妇和嫁女了!不但喜气、热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饱食一顿!平时连油星子都见不到的我们,可以吃到喜宴上的米豆腐、厥巴炒回锅肉、肉沫茄子、干江豆等等。土家族办喜宴是八大碗,现在百度上列举的有:家乡鱼头泡面、烧野季菜、鱼冻、小二炒鸭、咸鱼烧肉、家乡千层衣、烧葫子干、风干鸭炖豆腐。但是,我们当时没见过这么高级的吃食。在我的记忆中,就是豆腐,还有厥巴炒肉。至今我都非常喜欢吃厥巴炒肉。厥巴是野生的厥根磨成粉后煎成的巴块,又糯又粘又有嚼头,和肉一起炒,再放点蒜苗,真是香极了!
记得那次婚宴是一队的嫁女,二队的娶媳妇。按照规距,我们只能“二随一”,也就是说,选择当嫁女的娘家人或者娶媳妇的婆家人。但是我们这些“饿痨饿相”的知青,那里肯放过这个捞油水的大好机会!我们就先当娘家人,捞上一顿午饭;然后又随女“嫁过去”,捞上一顿晚饭!哎,多么难得的美好日子啊!
土家族嫁女时女儿要哭嫁:哭爹妈、哭兄弟姊妹、哭叔伯姑嫂,诉说父母的养育之恩,诉说自己的难舍之情,而且还要哭媒人,笑骂媒人把自己引出了家门......
按习俗,婚礼前后哭嫁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过礼哭、娶亲哭和发亲哭,谓之“新娘三哭”
过礼哭
就是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请媒人和掌礼先生领着新娘及帮忙的人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包括新娘的衣物、首饰,给女方家的全猪全羊或一方一肘(一块条肉、一个长猪蹄)以及其他的物资到女方家过礼。当过礼的队伍即将到达女方家,在听到鞭炮、唢呐声响时,新娘及陪哭的姐妹们便开始第一次哭嫁。这时哭的内容多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亲人的难舍之情,诸如:“我的爹呀我的娘。辛辛苦苦养一场,刚刚长到十七八,就要离娘到婆家呀,爹娘恩情怎报答。”“我的姐呀我的妹,姐妹从小同床睡,明日就要两分离,几时有才一起睡!”
娶亲哭
说的是迎亲的队伍和花轿到来时,新娘和陪哭的人一起哭。这时除了哭父母的恩德、教诲和亲情外,也有哭嫁妆、哭媒人、怨亲人的。如“我的老子我的爹,家里家外劳累些,女儿就要出嫁走,嫁妆多少由你给,给的多了把不起,给的少了别人说,难为爹妈受搓磨”。“女儿离家把嫁出,今日出嫁心不服,一恨媒人心刮毒,贪杯贪财吃鱼肉;二怨爹妈心太粗,专听媒人说好处,女儿爱的偏不嫁,不看儿郎看家屋;三怨哥哥不做主,不念妹妹亲骨肉,好花不栽向阳地,专栽砂岩背隐土。”这是对“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不满的发泄等等。
发亲哭
是当娶亲的人在新娘家吃毕酒宴,经双方总管协商一致,准备迎新娘上轿,正式发亲前的一场哭,也是三哭中最隆重,最壮观的哭嫁。骨肉之情、别离之痛,纵有千言语万语言也难以言表哟,亲人们便以内容丰富的哭嫁来表达。这时哭的人除新娘外,还有母亲、伯母、婶娘、姑妈、舅娘、姐、妹、嫂子等一起哭,前来贺喜的满堂客人无不为之动容。哭嫁歌“十月怀胎”是哭诉母亲怀胎之苦、养育之艰辛的歌,其感情真挚,听了无不令人潸然泪下;“新娘十哭”更是一首历数父、母、兄、嫂、弟、妹、叔、伯、舅娘等情谊的好歌。
发亲哭在众人的劝导下,适可而止。而后,在总管的的一声“发亲”令下,伴着长号、大锣和唢呐的奏鸣(不兴击鼓、放鞭炮),在众人的簇拥下由兄长背着新娘送上花轿,哭嫁便圆满结束。亲友们目送抬有新娘的花轿和浩浩荡荡的娶亲队伍渐行渐远。
我们在“娘家”的确领略到了哭嫁的“稀奇古怪”和哭声的“壮烈悲伤”!我们也假巴意思地干嚎了几声。作为娘家人,连一点意思都不表示未免也太过份。但是,至于哭了些什么,我一无所知。我心里想的是快点开饭!快点吃!吃点好东西!趁机多吃点!这才是我的“中心思想”。而且,这个心思都化成了那些哭嫁歌的“背景音乐”!哎,一群饿狼似的“知识青年”啊!
我看到那场把新娘送到婆家的壮观场面:一长溜人用竹竿抬着新娘的嫁妆到婆家。我记得有桌椅板凳、锅瓢碗盏,还有好几床被盖......反正、东西堆得愈多愈光荣!
当夜晚降临的时候,我们典着装得满满的肚子,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的住处。那时,可不是“咪咪唱起优雅的歌”哈!而是忍不住高兴地哼:“嘿咗、嘿咗、嘿咗!”
2021.8.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