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贝,三等奖……”
18年前,小学四年级,获得写作的第一颗糖。
14年前,迷茫的青春期,日记是我最好的朋友,陪伴我度过了这段焦虑苦闷的时光。
10年前,读心理学,学习自由书写。用写作来调心。
8年前,刚毕业,开始写一些心理学的小豆腐块,也有一些见诸报章。遗憾的是,并未能坚持。
一年前,来到简书,找到坚持写作的乐趣。
写作像一条线,串起了我人生中的珍珠。
一、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可以调心,是一种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的方式。浮躁的时候,一支笔,一张纸,就能让内心沉静下来。
写作,让输出倒逼输入。写时才觉自己脑袋空空,没有一丝回响,还是书读少了。
写作,是记忆的留存。太多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也许上一个小时的感受,下一小时就会遗忘,只有把曾经的触动记录下来,才能在记忆当中深刻。
写作,也是传播想法的最好方式。我以讲课为业,一堂课了不起影响几百人,而好的文字能扩散到更远、更大的地方。
二、我,是不是没有天分?
我明白写作的好处,可明白归明白,写不去下时也徒呼荷荷,心想是不是缺了些天分。
世上是有天分这回事的,简单的说,天分就相当于我们的优势区域,如果这件事情是在你的优势区域,你会完成得比较顺利,也比较容易达到一定的成绩。
倪家出了两个大作家。倪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香港剧本写得最多的人,倪亦舒,著名作家,十四岁开始投稿,之后的每一天都笔耕不辍。至今出了300本的小说。倪匡说,“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世界上写字最多的人,但我和亦舒一定是世界上写字最多的兄妹。
倪氏兄妹的天分无法考证,但努力却是有目共睹,所以,在抱怨自己没有天分的时候,先想想自己写了多少字吧。
放下天赋的挡箭牌。我的努力还远远达不到拼天赋的时候。
三、写作,需要刻意练习
其实未必是懒,只是看不到进展,在黑暗中苦苦摸索,也觉得后继无力,于是,请教朋友,朋友说,“你写是写了,但都是在天真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再久也就是自说自话的日记,想进步,要刻意练习才行。
刻意练习要有特定目标、专注、有反馈、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所以在团队中开始每天坚持,互相反馈,每天文章和罚款总要交一个。
写作是一件寂寞的事情,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发酵酝酿,总是需要外界的反馈,来给自己一些鼓励。写作人,总是希望作品会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喜欢。
在简书,大家的点赞和评价,也让外控型的我能继续坚持下来。
也让我深信,好文章,不寂寞。
四、习惯的力量
写作,不是不累的,一直对着手机屏幕写作,感觉自己都快瞎了。但早上起来第一件事还是摸起手机,继续……
在作品无人问津的时候也曾自我怀疑,心中也有无数次说算了吧,就这样吧。
的确,这不是一条好走的路,需要发自内心的去爱去享受这个过程,如果一开始是因为新鲜和热情,那坚持下来,靠的就真的是爱和习惯了。
对于我这种重症拖延症患者而言,能坚持的唯一方式就是,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肌肉反应。
我喜欢一个大象上树的例子,遗传决定了大象无法像猴子一样很灵活的上树,但是通过练习,它至少可以变成一只比较灵活的大象。
虽然我们并没有闪闪发光的天赋,但是通过练习可以变成象丛里比较灵活的大象。足矣。
有些事情是一辈子都要做的,比如读书,是一辈子都要去读的,比如写作,也是一辈子都要写的,这些东西不见得会马上见效,但日子有功,终会在身上雕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慢的历史,真正的文学不是为了使我们生活的更快,而是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
——米兰·昆德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