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要。
在远古之时,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鸡鸭鱼肉,都是生吃。人们也容易受到疾病伤害,寿命也很短。
后来燧人氏发明了火,人们开始吃熟食,最初的烹饪方式就是烧烤。随着陶器和青铜器的出现,人们才开始有了煮、炒等其它的烹饪手段,并逐步发展到今天的诸多菜系。
在“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中,有两组壁画庖厨集锦“古代壁画中的庖厨图”和“南越庖厨图”,向人们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南越庖厨图”还采用了配乐动图的方式,让人看后满口生津。
在展出的文物中,“方形铜烤炉”“铁叉”“铜染炉”“铜姜礤”“铜勺”等器具,清晰地表明,南越王不仅是个吃货,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撸串达人。
方形铜烤炉,炉平面略呈长方形,中部稍凹,四角上翘,底面有一定的弧度,底四角各有一只鸮“托举”起整个烤炉。四边有回廊形遮沿,内有铜柱支撑,有铺首,两侧有穿系,可以用铁链吊系。边上还有一张工作人员正在烧烤的图片,仿佛能闻到肉香。
南越王每次烧烤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呢?您是不是和我一样也有这样的疑问。
据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曾与广州酒家联合推出的“南越王宴”,结合“铜烤炉”的形式,奉上广州名菜——烤乳猪。我在广州还真没吃过这道菜,不知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但我对南越王是否吃过烤乳猪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旁边的一盒禾花雀骨骼很快让我心中有了答案。
据展签上也说,在南越王墓出土的3个陶罐中,有不少于200只禾花雀的碎骨骼,中间还混有炭粒,推算是经过厨师加工处理的。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编写的《南越物语》中,有一篇的题目就是《爱吃禾花雀的南越王》,这些都证实了我的猜想。
禾花雀,是一种候鸟,每年春季和秋季两次穿越。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种植有大量的水稻、黍、粟等粮食作物,禾花雀迁徙期间,喜欢在这里逗留。南越王就利用这一习性,组织人进行捕捉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不知是不是从南越王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广东人曾大量捕杀和食用禾花雀,有的地方还推出过“禾花雀美食节”,导致禾花雀数量急剧减少。2001年,广东省将禾花雀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2年,禾花雀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
现在食物极大丰富,我们不缺禾花雀这一口,大家也应树立动物保护意识,拒绝捕杀禾花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