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日本女生,Noriko,典型的日系女孩,温婉甜美,大家都很喜欢她。老师从不用她的名字称呼她,而是叫她“beautiful”,一个会让她白皙的脸颊泛起红晕的称呼。
一次课堂报告,Noriko分享了自己练习“mindfulness”(正念冥想)的经历。
刚入职场时,因工作上的巨大压力,Noriko时常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虽然她一直很努力,但是无止境的加班让她几乎没有了任何喘息的空间。那个时候,她的状态非常差,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Noriko在瑜伽课上了解到了正念冥想,并开始尝试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自己之前的焦躁和压抑情绪减轻了,于是她决定坚持练习。
报告最后,Noriko在PPT里放了自己和瑜伽课的同学们的合影,照片上的她笑容灿烂,眼里还有笃定和自信。
某天,课间的时候,我和Noriko聊起她练习正念冥想的经历,我提起想到日本寺庙里禅修的想法。她有些吃惊,不过答应会推荐一些相关的资料给我。
Noriko回国前给我发了一份邮件,是一个日本寺庙的链接。
2018年8月底回来之后,我状态一直不好,迷茫、焦躁、低落往复循环,到寺庙禅修的事也就搁置了,因为我很清楚,如果心无法安放,不管到哪里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突然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时候,可以较为坦然地接纳那些不美好。虽然也会因为工作、学业的压力而焦虑,但内心和解的过程比以前顺畅很多。
我惊讶于自己内心的改变,更好奇,内心深处的平和源起何处。直到昨晚下班,坐在滴滴车里看刘同新书(《一个人就一个人》)的宣传短片时,我才似乎开始明白。
我对他书里的一句话深有同感——“我最自在的时刻是工作结束后,一个人的夜晚。”
或许很多人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生活里除了上班,还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可是,曾经的我没有。我猜,写下这句话的刘同,曾经的他也很少能享受这份坦然的自由。
刘同的专访里有这样几段话:
“30岁之前,只要有任何的机会找到刘同,他几乎来者不拒···但奋斗多年,他有了说‘不’的权利。
过去是努力想争取到更多,现在则拒绝得到更多。”
曾经,我们都是在机会面前不会说“不”的人。这和物欲无关,它只是一个艰难的证明过程,刚开始是对外界,后来,开始转向自己。
然后,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不想再向谁证明什么,包括向自己。于是,“时间仿佛骤然慢下来,漂在人生表面的那些浮沫裂开、消失,真正向往的东西才显露出来”。
39岁的刘同,他的梦想被妥帖安放,所以他写下了《一个人就一个人》。他说,“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你追问,你反复,你自省,你独立,你才能与世界越来越相安无事,与自己越来越能结伴同行。”
32岁,我的梦想依然像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扬,可是我在努力把它吹往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梦想有了栖息的地方,心也将被妥帖安放。
网友评论